蘇醫師的評論

蘇醫師:蕭平實將《成唯識論》中初地相見道的「非安立諦三品心」與「十住」、「十行」、「十迴向」位配對!

蘇醫師:蕭平實錯誤斷句《成唯識論》中初地相見道的「非安立諦三品心」與「十住」、「十行」、「十迴向」位配對

lake-with-trees-on-sides-2649394.jpg

看完剛出爐的 照世明燈痞客邦的兩篇文章:《空谷跫音——護持賢劫千佛》【正覺同修會-正覺電子報連載21-3】

裡面大都是已經被評破的內容,一再老調重彈的樣板文字堆積,了無新意。

僅提出三點批判,請大家自行判斷。

[第一].有關“《成唯識論》相見道”的說法,既然《平實教‧正覺宗》人想看《成唯識論研習‧普行法師》的說法,

⇒⇒那麼《成唯識論研習:P.652~657.》當中有詳細描述,請大家比較一下,這說法與 大風無言的說法是多麼的不同。

[第二]. 個人老早就po文說過,蕭平實對於“內遣有情假緣智、內遣諸法假緣智、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的 “「標點」錯誤”問題,如下:

*~~~~~~~~~~~~~~~~~~*

《蕭平實涅槃()P.249269-270312376344-345,》竟然把「相」見道當中的“觀非安立諦『三品心』————①“『內遣「有情假」』緣智”、 ②“『內遣「諸法假」』緣智”、③“『內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分別配對、一一對應於①『「十住」位』、②『「十行」位』、③『「十迴向」位』!???

【編按:蕭平實的邏輯是,相見道的時間很長,是用“劫”算的,所以三品心剛剛好可以配上「十住」、「十行」、「十迴向」!】

其實,《蕭平實‧涅槃(下);P.12-14.》:所標的標點是:『內遣「有情假緣智」』、『內遣「諸法假緣智」』、『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已經是錯誤的了!!

正確的標點應該是: 『「內遣有情假」緣智』、『「內遣諸法假」緣智』、『「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

這一標錯標點,導致對於整個“相見道”當中“觀非安立諦三品心”的詮釋,完全錯亂,完全變成蕭平實按照他自己的想像,自說自唱!

【編按:

1.「內遣有情假緣智」,是通過内觀,遣除對有情有實我的虛假執著,因爲這個智慧有一個所緣,所以叫「緣智」,「內遣有情假緣智」其實就是「我空智」、「人無我智」

2.「內遣法空假緣智」,是通過内觀,遣除對「現象(法)有不變實體的虛假執著,因爲這個智慧有一個所緣,所以叫「緣智」,「內遣有情法緣智」其實就是「法空智」、「法無我智」

3. 同理,「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其實就是「我空智 + 法空智」、「人無我智 + 法無我智」

修行要遣除是我執、法執,我執、法執在唯識經論合稱爲遍計所執。以上「三智」就是經由遣除遍計所執所顯現的智慧,是初地見道(相見道)所證。

蕭平實的説法是,你要遣除初地見道時生起的這三個智慧,對它們不執著,按蕭平實這個邏輯,佛地的四智也要遣除?佛地證得大圓鏡智之後,還需要證一個「內遣大圓鏡智」?蕭平實這個説法,教理上邏輯上都説不通,顯示他根本不知道佛法的智慧是怎麽來的,不知道我執、法執是什麽!

突然想起蕭平實以前還説過開悟之後對圓成實性不要執著,他的“圓成實性”就是阿賴耶識,其實他是默認正覺的“開悟菩薩”都在執著自己幻想的“持身阿賴耶識”。蕭平實自己幻想自己能夠“現觀第八識如來藏如何持身”,然後又幻想自己“遣除”這個幻想!蕭平實的菩薩道果然“如夢”,都是在做白日夢!蕭平實的“遣除執著”總是有説法沒方法,去我執法執是很難的,不過遣除正覺同修會對阿賴耶識的執著一點都不難,只要你承認自己是幻想阿賴耶識持身,是“假開悟”,就可以遣除。】

*~~~~~~~~~~~~~~~~~~*

[第三]. 有關“「漸現觀」與「頓現觀」”的說法, 個人也多次po文批判過,以下截取兩段po文:

{一}.

※~~~~~~~~~~~~~~~~~~~~~※

昨天看了《正覺教團弘法視頻》;《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瑯琊閣;第027集:二種現觀——郭正益先生》

作者郭正益說道:

1.我們來看一下經文:【復言:「世尊!入見道時,於此四諦為頓現觀?為漸現觀?」】(《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2)這是在說關於四聖諦的這個法,到底是「頓現觀」?還是「漸現觀」?就是頓悟、還是漸修所成的這個現觀。

2.然後由這樣來滿足應當所修學,所以他可以生起這「後得智」。然後可以從這樣來知道,自己應當不去犯這些惡業種種,他對於因果相也能夠自知,乃至於說能夠將這些別相的所緣,都不斷地滿足見道所應當見的部分,這就是他「漸現觀」的內容。

所以,諸位如果是看了以後,你就知道:對啊!『相見道』就要滿足這些不是嗎?既然是這樣,那怎麼可能『真見道』一下子滿足,然後『相見道』就跟著一下子就滿足,那甚至說這個刹那間就滿足,然後我一悟就能夠入地。最滑稽的是,竟然有一個說法是:相見道或是這樣用心來算,所以三品心才三心、十六心才十六,所以不管說是非安立諦或安立諦來說,這一下子就過去了;可是這不是數字遊戲,第一大阿僧祇劫也才三十心啊!三十心要過一大阿僧祇劫,那為什麼十六和三就要當完全數字上理解,馬上就剎那可以過,乃至說多少剎那可以過。這都是不如實的妄想!因為對於佛法不理解,所以才會有這樣錯誤的認知。

============================

⇒⇒個人以為:

[一]. 從上面這段說明,我們可以知道:

把《成唯識論》當中的①“「真」見道”錯解為“「頓」悟”、② “「相」見道”錯解為“「漸」修”,

是蕭平實之所以妄立一“「相」見道『位』”這一莫須有的『階位』{而且竟然還佔了“三賢位當中的『後23/30』}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2》原文是:

復言: 世尊,入見道時,“於此四諦”為『「頓」現觀』?為『「漸」現觀』?

世尊告: 有別道理名『「頓」現觀』、有別道理名『「漸」現觀』。

何別道理名『「頓」現觀』?謂自內證真諦聖智。於真智境非安立義總相緣故,名『「頓」現觀』。

何別道理名『「漸」現觀』?謂初業智及後得智。觀察自相及因果相。由作行相別相緣故,名『「漸」現觀』。

⇒⇒⇒請特別留意: 加“”號的“於此四諦”這四個字。

⇒⇒⇒因此,所謂的 “「頓」現觀”或“「漸」現觀”的本意。是:

對於『二乘』(特別注意:是剋就『二乘』而言)的“見道”而言,自古以來就有以下的兩派的爭論:

  • “「一時」見四諦”得道 VS. ②“「次第」見四諦”得道

⇒⇒⇒這就是一般所謂的①“四諦『「頓」現觀』” (“見「滅諦」得道”)與②“四諦『「漸」現觀』”(“見「四諦」得道”)。

PS.強烈推薦《開仁法師‧四諦頓、漸現觀之初探》一文,網路上都還掛著。這是開仁法師學生時代的論文,但,論述清晰。

看完之後,再回頭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瑯琊閣;第027集:二種現觀-郭正益先生》,相信大家就會知道,《平實教‧正覺宗》親教師的學力、理解力是如何的不足、是如何的濫用名相了。

※~~~~~~~~~~~~~~~~~~~~~※

[二].

[1].以下,(1)(2)(3)(4)一組一組的這四組概念,其外延雖可能有『重疊(交集)』,

但是,每一組概念『各自有它自己的定義、內容與外延』,因此千萬不可混為一談:

(1).①“四諦「頓現」觀”VS. ②“四諦「漸現」觀”;

(2).①“「頓」悟”VS. ②“「漸」修”;

(3).①“「根本」智”VS. ②“「後得」智”;

(4).①“「總相」智”VS. ②“「別相」智”;

[2]. 但是,《平實教正覺宗》卻由於理解力的不足與邏輯思考能力的貧乏,顢頇籠統地完全攪和在一起,甚至將彼此“等同”起來,成了胡說八道與一連串的錯誤:

例如:

(1). 錯把《成唯識論》當中的“「真」見道”=“「頓現」觀”=“「頓」悟”=“「根本」智”= “「總相」智”;

(2). 錯把《成唯識論》當中的“「相」見道”=“「漸現」觀”=“「漸」修”=“「後得」智”= “「別相」智”;

(3). 個人甚至認為:

《平實教‧正覺宗》極有可能連①“「見道」位”的「後得」智與②“「修道」位”的「後得」智,這兩者也搞混了!!

【編按:正覺同修會的其中一個慣用「讀經方式」,就是不管這些名詞在經論中的語境和定義,將佛法名詞直接等於,比如將「空性 = 如來藏 = 阿賴耶識」。這種粗暴的讀經方式確實簡單省事,可以將三藏十二部經的内容大幅度簡化,變成蕭平實的第一因邪見。郭正益的文章,是正覺親教師裏面最沒條理、最沒邏輯、最「天馬行空」的一位,這位郭先生,還是台大電機系畢業的,説明學歷再高也抵抗不了宗教迷信。】

~~~~~~~~~~~~~~~~~~~~~

顯示更多

發佈留言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