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賞

  • 認識附佛外道

    認識附佛外道   【編按:本文來自「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摘錄陳慧劍老居士著作中分析盧勝彥與清海無上師的幾個章節。相比盧勝彥與清海無上師,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的「包裝」更貼近佛教,造神行爲相對隱晦,其「附佛外道」本質更難辨識。雖然如此,如果從追隨者的心理狀況審視,蕭平實的信衆與其他邪教邪師的信衆基本相同: 一、他們對「一世成佛、即刻開悟」的高度功利主義心理一致。   二、他們對「神秘事蹟」之 …

    閱讀更多
  • 周貴華:《楞伽經》與《起信論》

    周貴華:《楞伽經》與《起信論》   作者: 周貴華 原文鏈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9794-2.html  (發表於2006年“菩提達摩與禪宗文化”國際研討會)     《楞伽經》與《大乘起信論》是對包括禪宗在內的中國化佛教有著重要影響的兩部經典,二者間的關係一直是古今中國佛教學者所關注的一個問題。一般認為,《起信論》作為宗經之論,在 …

    閱讀更多
  • 文章轉載:弘一大師——新年改過實驗談

    文章轉載:弘一大師——新年改過實驗談 出處:微信公衆號「靈隱寺」 2022-02-01 10:15 今值舊曆新年,請觀全市之中,新氣象充滿,門戶貼新春聯,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賀新喜、新年大吉等。 我等素信佛法之人,當此萬象更新時,亦應一新乃可。 我等所謂新者何,亦如常人貼新春聯、著新衣等以為新乎? 曰:不然。 我等所謂新者,乃是改過自新也。 但「改過自新」四字範圍太廣,若欲演講,不知從何說起。 今且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從賢首五教論凈土法門的價值

    文章來源:微信公衆號「靈隱寺」 2021-12-17 09:06 判教之說,在魏晉的時代就有菩提流支尊者以「如來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為依據,而判如來一代時教為一音教。 但太籠統了,所以繼一音教之後,各抒己見而判教者有十數家。 陳、隋之間的智者大師判釋如來東流一代聖教為藏、通、別、圓之四教。 以智者大師駐錫天臺,所以叫天臺四教。 賢首五教創自賢首宗初祖杜順和尚,而完成於三祖法藏。 法藏大師別 …

    閱讀更多
  • 太虛大師:如何成就「正信」?

        作者:太虛大師 出處:《太虛大師全書 第十編 學行》<信眾學行> 十五之八「信心」 ──十六年初夏在福州講── 【編按:太虛大師這篇文章討論的是「信」。 學佛的過程可以總結爲「信、解、行、證」。「信」排在首位,是學佛的基礎,倘若不信佛語,就不會讀經思維,更談不上實修實證。 對於信,正覺同修會雖然會討論仰信、解信這類名詞,但是正覺同修會的認知是:只要一個凡夫進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了凡四訓 【附印光大師序】

    編按:最近在隨筆裏面談到道教的擲茭,世俗宗教的占卜之法,目的是趨吉避兇、預測未來、除疑解惑。這篇文章分享印光大師非常推崇的《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明朝人袁了凡寫給兒子的四篇家訓,他用自己的真實經歷,説明因緣果報確有定數,但是,命運非不可改,可是要改,不是通過求神做法、占卜算命。 《琅琊隨筆》(90)裏面提到《地藏菩薩本願經》和玄奘大師翻譯的《大乘地藏十輪經》,這兩部經說我們遇到困難障礙,只要「 …

    閱讀更多
  • 印光大師:《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文章出處:http://www.fodizi.tw/qt/yinguangdashi/16842.html 編者按: 蘇醫師曾經在留言區批評蕭平實「宗不宗、教不教」,最近有位師兄修找到印光大師寫的《宗教不宜混濫論》,其中,印光大師指出「宗教不分,以宗壞教,以教毀宗」等問題,恰恰是蕭平實的問題。 《宗教不宜混濫論》一文篇幅頗長,所以本來不想加入編按,可是不加,讀者未必理解蕭平實哪裏不對 …

    閱讀更多
  • 《西方合論》作者袁宏道往生淨土的記載

      編者按: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師編輯的《淨土十要》,是淨土宗修行的重要著作,其中收錄明代修行人袁宏道所著的《西方合論》。《西方合論》的文末有一篇文章,名爲【附:纪梦(出珂雪斋外集)】,記載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一日入定之時,被帶往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與已經往生邊地的哥哥袁宏道相見,親見極樂世界的殊勝美妙。袁宏道規勸弟弟中道持戒修定,實修實悟,發願往生淨土,日後一定能往生淨土。 &n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憨山老人夢遊集》〈答德王問〉

    作者:憨山大師 承大王諭使者,訪問山僧修行直捷法門。云:王已能持不殺戒,齋蔬三年,但念末後一著為急。有何法修持,至臨終安樂,後世不迷?此乃大王宿習,般若根深,積生修習,故今處富貴尊位,不昧本來一念,真切參求法要。山僧愚劣,敢以實對。 惟佛說法度人,如應病之藥,方便多門,不是一種。自教流此土,古今依奉修行者,有禪與教兩門,人人共由。 禪則傳燈諸祖,直貴了悟自心,其下手工夫,則心單提話頭參求,直至明見 …

    閱讀更多
  • 蕅益大師: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4:「示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 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 …

    閱讀更多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