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賞

  • 好文共賞:學習佛法的四項基本原則 (下)

    好文共賞:學習佛法的四項基本原則 (下) 文:大象法師   【學習佛法的四項基本原則(三)對治性】 佛法的對治性是佛法修學的核心 那剛才我們說了兩個基本的觀念了,剛才說的一個叫整體性,一個叫次第性,然後再下來呢,還有一個叫「對治性」,我們一直在說佛陀是醫生,佛法是葯,我們都是病人,那既然講到這個比喻呢,那就是說所有的佛法都有他的對治性,任何一個道理不可能是平白無故來的,所以現在國內很多學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學習佛法的四項基本原則 (上)

    好文共賞:學習佛法的四項基本原則 (上) 文:大象法師   學習佛法的四項基本原則(一) 今天打算跟大家聊聊學習佛法的幾個原則,我有一點兒學習方面的感想,我自己讀佛學院那幾年,覺得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理念,有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比平常的基礎知識要更根本更基礎一些,應該在我們真正學各門課程之前,就先強調一下,形成我們學習佛法的一些基本理念,然後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瞭解佛法的完整性是修學佛法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效應》

    釋聖嚴 中華佛學研所創辦人   提要 菩薩戒是聲聞律儀戒以外的別解脫戒,乃是大乘佛教為菩薩所設。聲聞戒共有三歸、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在家佛教徒僅受至前三種,出家佛教徒則可受至第五種。菩薩戒不屬於聲聞律儀,所以在家人亦得受持;菩薩戒可含攝聲聞律儀,故大乘佛教的出家人都應受持。 菩薩戒以觀空為著眼,以淨心為宗旨,以發無上菩提心為基礎。所以菩薩戒既可涵攝一切佛法,也可執簡御繁,僅用三句話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

      釋聖嚴 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 提要 戒律是為了淨化人類的身心而設,是為了淨化人間的社會而設。是以人間的善良風俗人情及合理的國家規章法令,為佛陀制戒的參考基礎,加以佛法的正知正見作引導,便成了有小有大、能略能廣、可淺可深,可以適應任何時空環境的生活準則。 當你認識了戒律的功能,明白了佛陀制戒的用心,你便不會拘泥於枝末小節,應著重於人類之身、心、語言三種行為的淨化︰清淨、精進、儉樸、有禮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周貴華——《中國唯識舊學與新學》

    2017/08/0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唯識學在中國的弘傳與研究可分為古代與現代兩個時期。 本文所談為中國古代唯識思想,主要涉及古代漢傳唯識思想。 嚴格地說,中國唯識思想包括漢傳唯識思想與藏傳唯識思想。 但在古代,漢傳唯識思想是自己獨立譯傳與發展的。 雖然它對藏傳唯識有所影響,[1]但沒有受到藏傳唯識的影響,直到現代藏學的興起,才有西藏唯識典籍的漢譯。 所以,后文中國唯識思想專指漢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周貴華——《關於印度唯識學的有為依與無為依兩分:澄清與闡明》

    2014/11/09 來源:愛思想 摘要 有為依唯識學與無為依唯識學作為印度瑜伽行學的二分,不僅反映了其學說的具體歷史展開,也反映了其學說的內在邏輯構成,即具有描述性與建構性雙重意義。此二分學在經典、淵源、內容特徵、形式特徵、性質方面,既表現出差別性,也表現出一致性。由此,此二分學在唯識思想史上雖然相互關聯,但引起了佛教意識形態緊張。 關鍵詞 印度瑜伽行學 有為依唯識學 無為依唯識學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身見與各種身見的圖示

    明法比丘 身見(sakkaya-ditthi),或譯為薩迦耶見、我見。sa 是「有」、「虛偽」、「移轉」之義;kaya 意譯作「身」,聚集之義;ditthi是「見」、「邪見」之意。故薩迦耶見譯作「有身見」,即於五蘊和合之身,執著「我」及「我所」等妄見,「我見」即一般人所說的靈魂或輪迴的主體。   《雜阿含經》63經世尊告諸比丘:   「…比丘!若沙門、婆羅門計有我,一切皆於此五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梵語巴利語專家黃寶生老師專訪(下)

    文:麥文彪、張遠 | 2015-02-18 黃寶生研究員:1942年出生於上海市。1960至196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東語系梵文巴利文專業。1965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長(1985至1998年)和所長(1998至2004年)。現任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方向為印度古代文學、詩學、梵語巴利語佛典。(續上期)   黃:我們當時對梵語.巴利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賞:梵語巴利語專家黃寶生老師專訪(上)

    文:麥文彪、張遠 | 2015-02-04 寶生研究員:1942年出生於上海市。1960至196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東語系梵文巴利文專業。1965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長(1985至1998年)和所長(1998至2004年)。現任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方向為印度古代文學、詩學、梵語巴利語佛典。 日期:2014年10月2日 地 …

    閱讀更多
  • 好文共赏:《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效應》

    釋聖嚴   中華佛學研所創辦人 提要 菩薩戒是聲聞律儀戒以外的別解脫戒,乃是大乘佛教為菩薩所設。聲聞戒共有三歸、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在家佛教徒僅受至前三種,出家佛教徒則可受至第五種。菩薩戒不屬於聲聞律儀,所以在家人亦得受持;菩薩戒可含攝聲聞律儀,故大乘佛教的出家人都應受持。 菩薩戒以觀空為著眼,以淨心為宗旨,以發無上菩提心為基礎。所以菩薩戒既可涵攝一切佛法,也可執簡御繁, …

    閱讀更多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