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賞

好文共賞:《憨山老人夢遊集》〈答德王問〉

作者:憨山大師

承大王諭使者,訪問山僧修行直捷法門。云:王已能持不殺戒,齋蔬三年,但念末後一著為急。有何法修持,至臨終安樂,後世不迷?此乃大王宿習,般若根深,積生修習,故今處富貴尊位,不昧本來一念,真切參求法要。山僧愚劣,敢以實對。

惟佛說法度人,如應病之藥,方便多門,不是一種。自教流此土,古今依奉修行者,有禪與教兩門,人人共由。

禪則傳燈諸祖,直貴了悟自心,其下手工夫,則心單提話頭參求,直至明見自心而後已。此獨被上上根人,一超直入,又須善知識時時調護提撕,方得正路。在昔王臣,亦有能者,蓋不多見,是乃出家人易為行耳。今大王尊居深密,不易接見善知識,故不敢以此勸進。

其有依教修行,昔有天台智者大、小止觀,乃成佛要門。其大止觀文,繁難於理會。其小止觀雖簡易,其實要說解明白而下手安心,亦不易入;即能知能行,亦難得親切;日用現前境界逆順處,多用不上,況末後大事乎!此法亦非大王所易行者,亦不敢進。

今獨有佛說西方淨土一門,專以念佛一事為要,以觀想淨境為正行,以誦大乘經為引發,以發願為趣向,以布施為福田莊嚴。此實古今共由,不論貴賤智愚,俱能真實下工夫,故萬人修行,萬人效驗,此願大王留意焉謹將日用修行規則,條列如左。

我佛為救度娑婆世界諸苦眾生,專說西方極樂淨土法門,但專以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彼國有《彌陀經》一卷,便是證明。其經中所說,都是彼國,及國土境界實事,最是明白。其修行之方,亦有節次。如僧家功課之法,不必拘套,但以念佛為主。

每日早起禮佛,即誦《彌陀經》一卷,或《金剛經》一卷。即持數珠,念阿彌陀佛名號,或三五千聲,或一萬聲,完即對佛回向,發願往生彼國,語在功課經中。此是早功課,晚亦如之,如此日日以為定課,定不可缺。此法教諸宮眷,如法同修更妙,此乃我聖宗仁孝聖母所行,垂法宮闈,至今不廢者,是為常行也。

至若為末後一著大事,其做工夫,更要親切。每日除二時功課之外,於二六時中,單將一聲阿彌陀佛,橫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但只將一句佛,作自己命根,咬定牙關,決不放捨。乃至飯食起居,行住坐臥,此一聲佛,時時現前。若遇逆順喜怒煩惱境界,心不安時,就將這一聲佛,提起一拶,即見煩惱當下消滅。以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滅煩惱,便是佛度生死苦處。若念佛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更無別法。

若念佛念到煩惱上作得主,即於睡夢中作得主。若於睡夢中作得主,則於病苦中作得主。若於病苦中作得主,則於臨命終時,分明了了,便知去處矣。此事不難行,只是要一念為生死心切,單單靠定一聲佛,再不別向尋思。久久純熟,自然得大安樂自在,得大歡喜受用,殊非世閒五欲之樂可比也。惟大王留意此法,便是真實修行,捨此更無過此直捷省事者也,切不可聽邪見邪說而惑焉。

又大王若要末後知去向,更有一妙法,請為言之。其法就在念佛心中,時時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鬚臺之上,端然不動,想佛放光明來照其身。作此想時,不拘行住坐臥,亦不計歲月日時。只要觀境分明,開眼合眼,了了不昧,乃至夢中,亦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同在華中,如白日明見。若此華想成就,便是了生死之時節也。

直至臨命終時,此華現前,自見己身,坐蓮華中,即有彌陀觀音勢至,同來接引。一念之頃,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居不退地,永不復來受生死之苦,此實修行一生了辦之實效也。惟此法門,非是僧談,乃佛經中,處處開導,直捷法門,所謂「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捨此別無妙法矣。聞大王心,不求長生,但願末後明白,除此再無可明白之法矣。若怕疾病,要學調息運氣求却病,此非良法,若氣不善運返至大病,至不可療,萬萬不可惑於此也。若是念佛一法,得入親切,其餘總不必留心矣。願大王著實諦信,切莫懷疑。

又。

正月二十七日。僧蘊真,奉大王令旨,持睿語,下問事件。山僧伏讀再三,足見大王體究生死大事,要明性命根宗,了達佛祖禪教旨趣。山僧愚昧,不敢妄譚,謹按教典,一一條牒來問,對答分明。陳列如左,伏乞睿覧。

一問:三乘之道,性命之原。教禪之說,達磨之道,何曰無字?心地何處用工?人生到底,怎麼下落?又說,有佛無佛端的何為?又說,一靜之中,無我無人,猶如太虗,到底如何?可將上中下乘言語,佛祖度眾生之念,一一細剖解釋,是所願聞。

答:佛教宗旨,單以一心為宗。原其此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了無纖塵,清淨無物。此中本無迷悟生死,聖凡不立,生佛同體,無二無別,此正達磨西來,直指此本有真心,以為禪宗。故對武帝云,廓然無聖。若能頓悟此心,則生死永絕。只在當人一念頓悟,即名如如之佛,不屬修證階差,不屬三乘漸次,此禪宗目為向上一路。從前諸祖所傳,即指此心,以為宗極,是名為禪。此宗不立文字,只貴明心見性。其修進工夫,當初達磨教二祖,問曰:「汝作甚麼?」二祖云:「乞師安心。」達磨云:「將心來與汝安。」二祖云:「覓心了不可得。」達磨即與印正:「云與汝安心竟。」此心不可得一語,便是西來的指。二祖又問:「豈無方便?」磨云:「汝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此便是教參禪最初第一著工夫。

達磨之道,如此而已,除此心外,更無別法。後來禪道既久,學人不能頓悟,故有參禪提話頭之說。其話頭不拘是誰,隨將古人公案一則,蘊在胸中作話頭、下疑情。即「無」之一字,就是公案。直者疑處,便是參究。參來參去,久久忽然心地迸開,如大夢覺,即名為悟。以參究便是用工夫,以正參時,心中一念不生,了無一物,故說無我、無人,猶如太虛,悟處便是下落。既得了悟自心,則歷劫生死情根,一齊頓斷。

既悟此心,又說甚佛與眾生。故從此已去,三界往來,任意度生,永絕諸苦,不被生死拘留,是稱菩薩。此便是參禪到底下落,性命從此了却。若不悟此心,則被一生作下善惡業牽,輪轉六道諸苦趣中,到底沒下落,所謂生死苦海,無有彼岸,正謂此也。

一問:三乘之道,乃是佛度眾生,隨機施設,權巧方便之法門也。一大藏經,皆是此意。原夫一心之法,生佛同體,本無身心。葢因最初一念妄動,迷了此心,遂結成幻妄身心,即今人人血肉之軀,名為色身;即今知覺思慮者,乃妄想。心經說,五蘊是也。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肉身即色蘊,心即受想行識之四蘊。以身心知苦樂等為受,分別貪求念念不斷為想,此想相續不斷為行。此三即知覺思慮之心,其識即命根,初未迷時,但只云性。既迷真心,有此幻妄身心,其識連持此身,故名為命,此性命之原也。佛初出世,只是教人了悟此心而已。以迷之既久,不能了悟,故佛設方便,先教人知此身是苦本。其苦因貪瞋癡愛煩惱所集而生,故要人先斷煩惱,其苦可出。有中下根人,依之修行,斷了煩惱,果然得出生死之苦,是稱聲聞、緣覺為下中二乘。因他但能自度,不能度人,不知同體之意,只得一半,故名小乘。及有大心眾生,既能自度,又能度人,自利利他,廣修六度,謂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有此六行,其心廣大,是名菩薩,故名大乘,又云上乘。此二乘法,一大藏經,都說此事,只是要人了悟此心,末後會歸一心,即名最上一乘,是名為佛,此教中之極則也。

三乘修行之法甚多,說不能盡,但依一法修行,皆得出生死苦,非止一端。種種方便,直是悟了此心,方是末後下落處。未悟此心,俱在生死海中,隨善惡轉。若作善,即生天上人中。若作惡業縱貪瞋癡愛,即墮三途,受苦無量。此三乘法,若學中下乘修,則一向愛戀此身,貪著受用,妄想之心,不能斷除,故不能也。若學上乘人修,雖能布施、持戒,其後四行又不能全,亦不能即出生死。縱修善法,生在天上,福盡還墜,如汲井輪,終無下落。若求悟明此心,可了生死,無奈如今現前事法交錯,又不能下苦心參究,縱參亦不得真善知識指教,恐錯用心,返落邪道如此,豈不虗過一生?雖要求箇下落,到底無下落,以天上受福,未免輪迴故也

故佛別設直捷方便,念佛求生淨土一門,此乃一生成就,臨命終時,定有下落也

今將念佛淨土法門,為大王陳之。

一問:淨土法門,為何而設?

因佛設三乘之法,要人修行,不是一生可以成就,恐落生死苦海,難頓出離。若要參禪,可一生了悟,得出生死。又因妄想紛紛,習氣深厚,不能參究。若未悟明此心,不免輪迴。故別設西方淨土一門,此不論上中下根,及貧富貴賤,但肯依而修之,一生可以成就,所謂「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更無巧妙。何以如此?

以我今現住世界,名為娑婆,乃極苦之處。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乃至求不得苦。冤家聚會,種種諸苦,說不能盡。雖是王侯將相,富貴受用,種種樂事,都是苦因。以此極苦,難得出離,故說西方淨土,名為極樂世界。以此國中,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以彼佛國絕無穢污,故名淨土。無有女人,蓮華化生,故無生苦。壽命無極,故無老死苦。衣食自然,故無求不得苦。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無冤家聚會之苦。以彼國土,七寶莊嚴,故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種種清淨,全不同此世界。

《彌陀經》中所說,一一皆是實事。今一切人,求生彼國者,更無別法,但一心念佛,以為正行,日日回向。又心想蓮華,身坐其中,故臨命終時,即見阿彌陀佛,放光接引,見大蓮華,湧現在前。見自己身,坐於花上,一念往生,既生彼國,從此永不復墮生死苦趣,名不退地菩薩。此便一生修行結果,後世下落,如此分明。除此之外,別說臨終有甚境界,皆是邪說。若不念佛,及臨命終時,隨造惡業惡境現前,悔之晚矣。此是最省要直捷修行法門,是佛別設接引方便也。

一修淨土,不必求悟明心性,專以念佛觀想為正行。又以布施齋僧,修諸福田功德,以為莊嚴佛土之助。其念佛心中,雖發願往生,然必要知,先斷生死之根,方有速效。

如何是生死之根?即今貪著世間,種種受用,及美色、淫聲、滋味口體,一切皆是苦本。及一切瞋怒忿恨之心,及執著癡愛之心,與一切邪魔外道,邪師所說,邪教之法。即如今一類邪人,妄稱圓頓達磨等教,及妄立南陽淨空無為等教,歸家等偈,一一皆是近代邪人,望空揑作。此等言語,惑亂世人之法,俱要盡情吐却。乃至全真,採取陰陽等術,內丹外丹之說,都是邪法,皆不可信。

單單只是,篤信念佛一門,每日誦《彌陀經》兩卷,念佛若干,或不計數,只是心心不忘佛號。即此便是話頭,就是性命根宗,更不必問如何是性命,當人本來面目,及三魂七魄元辰之說,這些全是在血肉軀上,妄認妄指之談,俱無下落。

若問在生怎麼樣,沒後怎麼樣?在生造惡的,沒時惡境現前;在生念佛求淨土的,沒時淨土佛境現前。以遂我所求,乃是好事;若不是所求善心中來,都是邪魔之事,決不可錯信,誤了百劫千生也。但看《楞嚴經》中,說的分明。若說有相皆妄,此言是參禪門中的話,單單只求清淨真心,不容一物,故說有相皆妄。以念佛淨土,原是想心成就,經云:想澂成國土。以參禪要斷妄想心最難,故今以淨想換去染想耳。其蓮華現前,正是觀想成就,又何以妄相推之。修行各有門路不同,不可一槩論也。已上所答,皆依佛祖經教中一一考正,不比妄談。

若參禪,則以明心見性為主。若念佛求生淨土一門,不必明心見性,單單只是念佛。佛者,覺也。若念念不忘佛,即念念明覺。自心若忘了佛,便是不覺。若念至夢中能念,即是常覺不昧。現在若此心不昧,則臨終時,此心不昧,即此心不昧處,便是下落。

賢王如今國事萬機,決不能參禪,惟有念佛最好。不拘閒忙動靜,一切處都念得。只是一心不忘,更無別巧法。其前知乃神通之事,此不必求,當時佛不許學習此事。若成了佛,自然有神通,不待求也。其鬼神前知,非是人可學得的,切不可想此等事。若念佛到臨命終時,自然預知時至,亦是尋常念力成就,不可強也。

已上數條,伏乞賢王詳察留意焉。

(CBETA, X73, no. 1456, p. 527, c22-p. 530, c7 // Z 2:32, p. 171, a14-p. 173, d17 // R127, p. 341, a14-p. 346, b17)

顯示更多

發佈留言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