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法義辨正

蕭平實在正覺同修會2013年11月親教師會議記錄的法義謬誤(一)

蕭平實在正覺同修會201311月親教師會議記錄的法義謬誤(一)

 

作者:南伽他

編輯:琅琊閣

本文的辨析是針對佛教正覺同修會 2013年11月親教師會議記錄中蕭平實否定蔡正元親教師的内容進行辨正。

正覺同修會會記錄的原文,請見文末。

 

1、關於成唯識論中所說「方得成滿成滿位」義

蕭平實先生認為「成滿位」是指佛菩薩道的成佛位,這是錯誤的。

《成唯識論》【此加行位】未遣相縛……【此位菩薩】於安立諦非安立諦俱學觀察。為引當來二種見故。及伏分別二種障故。非安立諦是正所觀非如二乘唯觀安立。【菩薩起此暖等善根】。【雖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托最勝依入見道故】。唯依欲界善趣身起余慧厭心非殊勝故。【此位亦是解行地攝】。未證唯識真勝義故。

這一段所講的全部是【此加行位】之菩薩修行,【此位亦是解行地攝】,所以這裡的成滿恰恰就是說的【加行位的成滿】,因為是【菩薩起此暖等善根】【之後】的事情,所以也不是資糧位的成滿,更不是蕭平實先生所謂的示現成佛的成滿位。

更進一步來說,成佛之示現,經典中所載,都不存在所謂的還要修四善根來示現成佛,例如釋迦摩尼世尊捨棄外道苦行後,於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這個過程哪裡有修四善根? 這個示現成佛,就是直接悟道成佛了。

所謂成佛,乃是最後身菩薩降神母胎,以出家修道等相而最終成佛,就最後身菩薩而已,往昔早已修習四善根而見道,何須再重修四善根?四善根四加行是解行地凡夫位所攝此位「未證唯識真勝義」,豈有最後身菩薩還需要重新修證唯識真勝義者?

顯然,《成唯識論》這一段所説的成滿,不是蕭平實先生謬論的成佛之成滿

 

2、加行位修習四善根,是在何界?何身?

依唯識正義,四善根是以欲界善趣身(即人身或欲界天身)而修,所依的禪定道伴,前暖頂忍三者可以通諸靜慮(雖方便時通諸靜慮),但最後的「世第一法」,必須依第四禪為最勝依才能圓滿成就(而依第四方得成滿),並且在世第一法成滿以後,繼續依第四禪而入見道(托最勝依入見道故)。

 《成唯識論》教證如上所舉,四加行修習的所依身為(唯依欲界善趣身起),為什麼不依色界或無色界天身來修習? 因為(余慧厭心非殊勝故),「餘」,其餘,包括余趣、余界。 余趣者,除欲界善趣(欲界人中、欲界天,這是善趣)之外的欲界惡趣(就是通常所說的欲界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餘二界,謂色界與無色界二界,「慧、厭心非殊勝故」,意思是:

(1)欲界惡趣的慧力不夠殊勝;

(2)色界無色界身,其慧力足夠,但厭離心不夠殊勝(雖厭離欲界但卻容易貪戀色無色界定境),另外無色界的觀慧也不足,這都不夠殊勝。唯有以欲界人身或欲界天身來修習並以第四禪為「最勝依」,才有慧、厭二心俱為殊勝。

如上唯識正義,也有注疏为證,例如,萧平实先生自己認爲的那麼這裡正確的二個註解,第一是:《註成唯識論》卷17 :「初修燸等四善根時,通前靜慮。 若成滿位,要依第四,託最勝依入見道故,然所依身必是欲界。」

這個註解,恰恰就是如上所說的唯識正義。注意這裡一個細節:「【初】修暖等四善根」,這當然就是指菩薩從「資糧位」轉入「加行位」之時的修習了,顯然不是什麼示現成佛之時。成佛之前,不需要修四善根。

 

3、如何是大乘入見道的「最勝依」?

以下列舉十條經典注疏教證,證明第四禪是大乘菩薩入見道的最勝依

教證1:《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五十七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述

又上疏云【定謂四禪者】。 彼論次云。 菩薩起此暖等善根。 雖方便時通諸靜慮。 而【依第四方得成滿。 托最勝依入見道】故。 唯依欲界善趣身起。 余趣厭心非殊勝故。

  ——這裡就是反過來解釋說那個最勝依就是【謂四禪者】

教證2:《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九(本) 沙門基撰

瑜伽文言依諸靜慮。 及初未至。 不言中間入見諦故。 此中複言前方便時通諸靜慮。 而依第四方得成滿。 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 第四禪望余禪最勝】。 要托最勝依入見道故。 【不依下地入 有菩薩功德】

————這裏明確說「第四禪望余禪最勝」,「唯依第四」,「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意思是不依下地入見道(未到地定、初禪、二禪、三禪,相較於四禪,稱位下地),要依四禪入見道,才有菩薩功德。

教證 3:《成唯識論疏義演》卷第三本

如何得知【見道依第四禪】?答:唯識云托最勝依入見道故。 小乘不爾。 四禪皆得。

———注意:大乘見道必依第四禪,小乘則是從初禪、二、三、四禪都可以見道。小乘跟大乘是不一樣的。(《瑜伽師地論》說小乘可依未到地定見道)

教證 4:《注成唯識論》卷第十七

【初修暖等四善根時。 通前靜慮。 若成滿位。 要依第四】。 托【最勝依】入見道故。 然所依身必是欲界。 善趣身者。 色無色身。 彼之猒心非殊勝故。 欲界惡趣。 彼之慧心。 非殊勝故。 顯揚十六頌云。 極戚非惡趣。 極欣非上二。 唯欲界人天。 佛出世現觀。

———這裏解釋說,最初前面修習四善根的時候,是通於前面的諸靜慮的(即未到地定、初、二、三靜慮),但要成就四加行滿位,必須要依第四靜慮。要托第四靜慮(最勝依)來入見道。

教證 5:《成唯識論俗詮》卷第九 明西蜀沙門 明昱 俗詮

第四成滿者。 將入見道必【托第四舍念清淨地。 為最勝依故】。 唯依下。 釋初起四加行界趣。 此位下。 結成二位。 唯一地義。 謂攝論中。 唯立四位。 資糧加行。 合為解行地故。

———舍念清淨地,即是第四禪,第四禪是大乘入見道的最勝依,大乘要依第四禪來成滿四加行然後入見道位。

教證6成唯識論》卷第九 金庭長壽寺沙門通潤集解

次論善根。 此菩薩起此四種定慧善根。 【雖七方便時通四靜慮。 而獨依第四靜慮。 方得善根成就滿足】。 以托彼天為最勝依止。 【從此便入真見道故】。

問。 此善根從何界起。 答。 唯依欲界善趣身起。 欲界餘趣是彼所厭。 亦非殊勝。 故不起也。

 ———四種定慧善根在方便道時是通於四靜慮的,【而獨依第四靜慮。 方得善根成就滿足】,【從此便入真見道故】,意思是四善根的最後成就滿足是要只能依靠第四靜慮的,四善根成就滿足之後,就能依第四禪為最勝依而入見道。

教證7:《成唯識論》卷第九 金壇居士 王肯堂 證義

菩薩起此下。 明界地內凡外凡位。 亦名方便位。 以是入聖道之方便故。 【雖七方便時通諸靜慮。】【第四靜慮】不苦不樂舍念清淨之所依止。 依於轉依心住一境性為最勝依。 為【入見道位之門戶】故。 煗等善根。 必依四禪。 方得成滿。 】

 ———這裡說第四靜慮捨念清淨是【最勝依】,是【入見道位之門戶】,「煗等善根。 必依四禪。 方得成滿。」

教證8:《成唯識論自考》卷第九 明武林蓮居弟子 大惠 錄

菩薩下。明所依靜慮。善根者。四位觀智。 眾善之根。 能生一切功德故。 成就一切佛法故。

問。 此四加行。 諸靜慮皆可修。 何故有言唯屬第四

釋云。 【方便通前。 成滿局后】。【托最勝依一句。 釋成依第四】。【第四靜慮】。 捨念清淨故。 遠離喜樂覺觀故。 諸佛於此證果故。 功德佛法依此生故。故【名最勝依】。

———這裏解釋了成唯識論所說的方便道通前面諸靜慮,但是圓滿成就四善根就必須要依第四靜慮。 這裏解釋了第四靜慮為什麼名「最勝依」的四條理由!

教證 9:《成唯識論觀心法要》卷第九 蕅益沙門 智旭 述

欲界善趣。 指天人阿修羅也。 然修羅方嗔。 諸天正樂。 唯人道為尤能耳。 【以善趣身。 得根本第四禪定。 於四禪中雙印二空。 乃能引真見道】。 觸證非安立諦。 若在惡趣。 則有厭而無勝慧。 若在色天。 則有慧而無勝厭。 若在無色天中。 則慧厭俱無。 故皆不能成此善根。 二釋加行位竟。

————這裡,藕益大師解釋了為什麼只能以欲界善趣身(也就是人身、欲界天身)“得根本第四禪定。 於四禪中雙印二空。 乃能引真見道“,雙印二空是四善根最後的世第一法,這個要依根本第四禪定才能夠成滿,然後才能引發真見道。 所以藕益大師所說很明確,就是要依第四禪才能入(真)見道。

教證 10《成唯識論音響補遺》卷第九[龍誡] 清武林蓮居 紹覺大師 音義

新伊大師 合響 法嗣智素 補遺

音義 善根者。 能引生通達位故。 【諸靜慮者。 謂初二三禪定也。 而依第四方得成滿等者。 謂第四靜慮。 捨念清淨。 遠離喜樂覺觀之動。 諸佛於此證果。 一切功德一切佛法。 皆依止而生。 此為最勝依】。 暖等四善根。 【托此勝依。 方得成滿入見道故】。

————這裡的解釋跟前面所說一致,即以四條理由證明第四靜慮是【最勝依】,四善根必須依此最勝依才能成滿,然後才能入見道。 這也就是大乘見道必須依第四禪為最勝依的含義。

本段結論總結:以上教證注疏等,皆證明成唯識論中所說的最勝依就是第四禪,四善根的成滿,乃至入見道,都必須以第四禪為最勝依。 這就證明瞭大乘見道唯依四禪! 諸家共說,經教注疏可證!

另外,上述教證注疏也進一步說明《成唯識論》所說的「依第四方得成滿」,其「成滿」說的是「修四善根入見道」,並不是蕭平實先生謬說的「成佛之成滿」。

這裡順便說一下,蕭平實先生法義混亂錯亂,所以他說的話自相矛盾,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在這個「2013年11月親教師會議記錄」中,蕭平實先生冒出來這幾句話:「這個叫做成滿位要依第四,因爲必須要託於最勝依來進入見道的關係。」

蕭平實這句話不就是承認了要托第四禪為最勝依來入見道嗎?

更有意思的是,蕭平實還說: 「今天出家,依第四禪來作見道的過程,然後第二天就示現成佛,也是一樣依最勝依」。

這就更有趣了! 因為蕭平實在這裡已經承認了:(1)(第一天)依第四禪來作見道; (2)第二天依第四禪為最勝依來成佛!!! 

這不就是終於承認了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所說的「是故當知第四靜慮於諸菩薩摩訶薩眾有大恩德,能令菩薩摩訶薩眾最初趣入正性離生,證會真如捨異生性,最後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最初趣入正性離生】,是入「見道」之義,此時【證會真如捨異生性】; 【最後證得無上菩提】,就是最後「依第四靜慮而成佛」!

所以,蕭平實先生你既然都承認了大乘見道須四禪,那你還要否定什麼呢?

【編按:蕭平實以上所説,純屬他自己發明,正覺同修會以外的學佛人聽不懂這種匪夷所思的論述。蕭平實是說,一個菩薩在他成佛的那一生,從「一生補處」修到成佛,才需要依第四禪入七住位見道」,再在成佛之前「依第四禪成滿」;如果不是成佛的那一生,菩薩修行的見道位是在七住,不需要第四禪,只需要未到地定。他這種詭辯的目的就是要證明他發明的「菩薩在七住位依未到地定見道」沒有錯!其歪曲經論的詭辯能力,佛教歷史上無人可及!

 

4、關於窺基大師所說四加行唯在色界

先說結論:窺基大師所說的「暖等四善根唯在色界故」意思是四善根的發起修習是與色界(定)相應的,唯依色界定才能發起。 【並不是說四善根的修習是在色界「天」裡面才能修習的】。

(注意:本文上文已經闡釋了四善根的修習是在 欲界善趣方可修,非欲界惡趣可修,也不是色界天、無色界天可修。教證說:「唯依欲界善趣身起,餘(趣並餘二界之)慧厭心非殊勝故」。。

具體再分析如下。

此句出處原文,來自窺基大師《瑜伽師地論略纂》:

論云復次阿賴耶識所攝順解脫分及順決擇分等【善法種子】者。

此中法師云。 如初發心。 起聞慧等。 是解脫分。 從七方便中五停心觀等三。 名隨順決擇分。 順決擇分家加行故。 暖等四方便說名決擇分。 今解云。 五停心等三加行。 正是解脫分體。 並是決擇分前故。 名隨順決擇分。 其解脫分亦然。 從聞慧以去名解脫分。 已前受持十二部經等。 是生得善故。 是彼解脫分加行。 體非解脫分。 解脫分通九地系。 下自有文。 決擇分法師云。 通七地。 四色三無色。 若爾如何下言六現觀中雲。 三依五依生。 故知決擇分。 是欲色界五地系。 前三方便是決擇分故。 【五停心觀等若是散心。 即欲界系等故】。 故通七地。 【暖等四善根唯在色界故】。 三依五依亦無違也。

———以上是說順決擇分等善法種子的所系。

即:「解脫分通九地系」,「前三方便」通七地系,後四種「暖等四善根」唯色界系。 這個「系」的意思是「相應」,比如五停心觀等以散心修,就是與欲界相應的,但是暖頂忍世第一法這四善根,則唯是跟色界相應,意思不通散心位。更具體來說,以聲聞解脫道修習四善根,至少是未到地定、以及初禪、二、三、四禪,其中未到地定可以大致歸入色界定(是初禪前方便位了,將離欲界定,所以可以這樣說)。

關於這一點,還有藕益智旭大師《成唯識論觀心法要》可以佐證:

第六轉識。 三界九地有漏無漏善不善等。 各容互作等無間緣。 潤生位等。 更相引故。 初起無漏。 唯(在)色界后(心以)決擇分善。 唯(在)色界(有)故。

此判第六識之等無間緣也。 二空觀智。 皆名無漏。 無漏唯善。 我執相應。 名為有漏。 有漏則有善。 惡。 有覆。 無覆不同。 然皆互相引生。 決擇分善。 【即暖等四加行位所修善根。 要依四禪。 方發無漏】。 【故云唯色界后】。 所謂因定發慧也。 【然人中若能成就四禪。 即名四禪後心。 【非謂必生四禪天上】。

———藕益智旭大師在這裡解釋說,七方便之決擇分四加行位所修四善根,是善性趨於無漏,是要依色界四種禪定才能發起,二空真實觀智則必須是依四禪發起。 但【非謂必生四禪天上】。

————所以,此小節之結論是:窺基大師所說的意思是「四善根發唯在色界定所系」,並不是說要在色界天中來發起修習。

 

5、反駁蕭平實居士質疑南蔡老師的系列問題

(1)那蔡老師他到底有沒有證真如? ——蔡老師沒有,蕭平實也沒有;

(2)「如果有證真如,真如是什麼心的真如? 一定是第八識的真如嘛!」 ——這是蕭平實最嚴重的錯誤之一。 真如是諸法二空所顯,不僅是第八識的真如,也是第六識、第七識、諸色法心法的真如,諸法上二空所顯故!

(3)  如果你已經證真如了,請問你:「有沒有證得初禪?」 ——大乘唯識見道證真如,必須要以第四禪為最勝依,如上已詳細辨正。

 

 

「附件二之一」佛教正覺同修會201311月親教師會議記錄

2013年11月親教師會議記錄

附件二加行與見道及南蔡師的邪見(請先參考最後一段加註文字)

導師開示:接下來要談到諸位早上拿到的那些資料。

※加行與見道

1. 有人言:煖等四善根唯在色界,未得色界定者不能證知。

關於這個資料“有人言”,這個是指南蔡老師的說法。他們提出一些主張,說煖、頂、忍、第一法,這四個善根只在色界才有。那麼意思就是說,沒有證得色界定,就是至少要證得初禪,如果沒有證得初禪或者以上,就不可能證真如。他們也有《成唯識論》的根據,就是:

《成唯識論》卷9 :「菩薩起此煖等善根,雖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 託最勝依入見道故;唯依欲界善趣身起餘慧,厭心非殊勝故。此位亦是解行地攝,未證唯識真勝義故。」(CBETA,T31,no.l585,p. 49,clO-14)

導師開示:

從文字表面上看來,好像他引證出來是有道理的。問題是:他們把《成唯識論》誤會了,又落入楊先生他們的老套。這一段我有列出正確的註解,可是一般錯誤的註解是正確註解的倍數以上,而他們就引了錯誤的註解來證明自己的說法正確,那麼這裡正確的二個註解,第一是:

《註成唯識論》卷17 :「初修燸等四善根時,通前靜慮。若成滿位,要依第四,託最勝依入見道故,然所依身必是欲界。」

1. 這個「成滿位」是指佛菩提道的成滿位,也就是應身佛來示現成佛,或者是妙覺菩薩來五濁惡世示現成佛,這叫成滿位,就是菩薩道的成滿位,不是指加行位的成滿位或者資糧位的成滿位。所以如果是成滿位的話一定要依第四禪,要依第四禪來證悟,因爲必須要託於最勝依來進入見道的關係。

2.「最勝依」是指什麼?他們其實也不懂。最勝依就是三界之中的最勝依,也就是說三界九地之中,最殊勝的依止處是第四禪。第四禪的等持位是三界中最殊勝的依止處,因爲定慧等持。那如果超過第四禪的時候,有定而無慧,慧心所不現行,他沒有辦法有好的等持位,即使是四空定的定轉入等持位來,他的那個境界其實還是第四禪的等持位,所以這個時候才是三界九地中的最勝依。那麼成滿位就是要成佛,他的見道必須要在第四禪,所以妙覺菩薩包括彌勒菩薩雖然不是在五濁惡世來成佛,但一樣要在第四禪來成佛。祂在第四禪,今天出家,依第四禪來作見道的過程,然後第二天就示現成佛,也是一樣依最勝依。那釋迦如來在五濁惡世示現成佛,就必須要像我們五濁惡世的人類一樣示現,否則人類不相信人可以成佛,所以祂一樣是依最勝依,同樣要在第四禪,在第四禪的等持位中來見道,然後示現成佛。這個叫做成滿位要依第四,因爲必須要託於最勝依來進入見道的關係。可是呢,所依的這個色身必須是欲界身,否則你在人間沒辦法示現,所以一定要依欲界身,就是要依這個人身來示現成佛,這樣的註解才是正確的。接著,

「善趣身者,色、無色身,彼之厭心非殊勝故。欲界惡趣,彼之慧心非殊勝故。 顯揚十六頌云:極慼非惡趣,極欣非上二;唯欲界人天,佛出世現觀。」

3. 接著解釋說:「善趣身」者,也就是說如果是色界身或無色身,無色身這個身應該解釋無色的境界,他的厭心不是最殊勝的緣故。意思是說,如果是依色界境界,或者依無色界境界的話,厭心不強沒有辦法去發起。因爲他示現如同凡夫的時候,在色界無色界示現,他是沒有辦法有強烈的厭心的,厭心不強就無法來求這個見道。那他如果是欲界中呢?如果不是人身而是在惡趣,那他的慧心很差,慧心很差所以也沒有辦法入於見道。所以〈顯揚聖教論 > 卷16有頌說: 極慼非惡趣,極欣非上二(上二指色界跟無色界),唯欲界人天,佛出世現觀。就是說要在欲界中示現成佛,這個才是正確的註解。接下來,《成唯識論自放》卷9。我唸一下就好,意思是一樣的。《成唯識論自攷》卷9 :「菩薩下,明所依靜慮。善根者,四位觀智(就是四加行位的觀行智慧,就是尋思智跟如實智。)眾善之根,能生一切功德故,成就一切佛法故。問:此四加行,諸靜慮皆可脩,何故有言唯屬第四?釋云:方便通前,成滿局後。」也就是說,你如果是前面的方便說,方便說見道成佛的話,那麼前面都可以,你在初禪位、未到地定都可以;那麼可是如果要成滿一定要局後,也就是說一定是在根本禪定的最後一個,也就是這個第四禪。接著,

「託最勝依一句,釋成依第四;第四靜慮,捨念清淨故,遠離喜樂覺觀故,諸佛於此證果故。功德佛法依此生故,故名最勝依。」

那麼託「最勝依」一句,是在解釋說,他的見道的成就應該要依止於第四禪,因爲第四靜慮它是捨清淨、念清淨的緣故,而且也遠離了二禪的喜、三禪的樂 以及初禪的樂等等覺觀的緣故,而且諸佛也是在第四禪證果的緣故,也說功德佛法依此而生,所以也叫作最勝依。

可是窺基大師的註解也說:四加行唯在色界。他不是只有一個註解,他有二個或三個註解都這樣講。這個我就說窺基大師真的要打屁股,他跟著玄奘菩薩學那麼久。真的,這個部分來說他是真的白學了。因爲如果四加行唯在色界的話,那麼一定要有初禪才可以證真如。如果你沒有初禪你就不能修四加行,你如果沒有初禪的話你就不該證真如,應該是這樣。當然也還有別的人也認同窺基大師這個註解,他寫了註解也是這麼講,都說四加行這四個善根只有在色界才有,在人間沒有。可是這個說法都是不對的。好!現在問題來了,如果這樣主張的話,那我要請問了:「那蔡老師他到底有沒有證真如?」他爭執真如的事情我們後面再來講。「那他到底有沒有證真如?」「如果有證真如,真如是什麼心的真如? 一定是第八識的真如嘛!」如果你已經證真如了,請問你:「有沒有證得初禪?」因爲四加行位就要有初禪,因爲唯在色界啊,就要有初禪。你現在證真如了,可是你沒有初禪,那顯然四加行不必一定要在色界嘛。所以這個「四加行唯在色界」這個說法很奇怪,爲什麼會有這個說法?真的很奇怪,他們應該是誤會了《瑜伽師地論》以及誤會《顯揚聖教論》的說法,才會有這個說法。那因此我們就提出了這個問題。這有八個問題:

1. 這顯示說,加行位必須先有初禪或四禪嗎?

第2個問題,要請問……。他今天沒來,這個問題是要問他的。可是他今天沒來,就有大後果。他今天若有來,我們一個一個問他。本來這個也不印給大家,只需要在銀幕上映出來,然後一題一題這樣列出來,可是因爲他不來,我就印給大家,不必再去作那個動作。

2.要問他說:你見道了沒有?如果沒有見道,我們要問說:

3.那你現在還沒有般若正観嗎?你沒有般若正觀,你爲什麼會懂得般若諸經裡面講的真如、般若這些正義,或者這些道理呢?所以顯然是有見道。

4.那既然有見道,現在要問,你是經過加行位了,那你有沒有初禪?因爲你主張說四善根只有在色界才有,欲界沒有四善根,那你有沒有證初禪?你沒有證嘛!你沒有證初禪,顯然你這個主張是錯的。

5.接著還要問他:你入地了沒有?他當然要說沒有。他敢公開說有嗎?我想他不敢,膽子還沒有大到這個地步,所以他一定說沒有。那我們接著還要問:那你是還沒有證悟的凡夫嗎?對不對?所以我們要問他這一點。如果他答說他已經入地了,我們要問他:你是不是還沒有證悟的凡夫?因爲你已經證真如了,可是你顯然沒有初禪;你沒有初禪,你不可能證真如,那你就是凡夫,那你爲什麼可以自居爲入地的菩薩?對不對?我爲什麼問這個?因爲他們不斷在主張說,見道就是入地了。他們不斷這麼主張,說見道就是初地,所以我們就要這樣問他:不說第四禪,有沒有初禪?要問他這一點。

6.接著答完了,我們還要問:那你有沒有證得第四果?解脫道的第四果。你是不是留惑潤生?因爲既然真見道就是入地,既然見道就是初地,入地需要有阿羅漢果,那你有沒有證阿羅漢果?要問這一點,接著第7題。

7.三地心所修的禪定是不是應該移到真見道前修證呢?是不是要如此?因爲三地修四禪八定,可是你在見道前的加行位就要有(四禪等)禪定,那是不是應該至少你在三地所修的一部分禪定,至少要移到加行位來修,對不對?

8.接著第八個問題要問:慧解脫阿羅漢,他們迴心於大乘的時候,是不是還沒有證得第四禪?要問他這個。因爲「煖等四善根只在色界」啊!你又說一定要依第四禪,要託最勝依來見道嘛!那請問:那些慧解脫阿羅漢,他們還沒有證得第四禪,可是他們迴心大乘,就沒有辦法見道嗎?沒有辦法證真如嗎?

他們如果要繼續思惟下去還有別的問題,那我想(,提出)這八個問題已經夠了。

那麼接著我們要列出我們所說的聖教上的依據。因爲我想說,他在我前面提這些問題時也許會反問,所以我就預先設想把這個證據拿出來。也許他說《成唯識論》講的不一定準確,像楊先生他們以前說:「《成唯識論》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不是以你蕭老師當老師。」後來又說:「《成唯識論》現在不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不依止《成唯識論》,我們現在依永明所寫的《宗鏡錄》,《宗鏡錄》才是我們的老師。」他們就這樣轉來轉去,爲預防這一點,所以我提出聖教依據來。

聖教依據:進入初地的時候必須要有四果解脫的果證。《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7 :〈3得品〉說:「又諸菩薩已得諦現觀,於十地修道位唯修所知障對治道,非煩惱障對治道。若得菩提時(若得菩提就是成佛的時候),頓斷煩惱障及所知障,頓成阿羅漢及如來。此諸菩薩雖未永斷一切煩惱,然此煩惱猶如呪藥所伏諸毒,不起一切煩惱過失,一切地中如阿羅漢已斷煩惱。」換句話說,入地是要有解脫道的果證的,如果沒有阿羅漢的果證然後起惑潤生,是不可能入地的。所以我說最少要有頂品的三果,劣品的三果還不能入地,因爲他不能永伏性障如阿羅漢。所以這個聖教已經告訴我們,你主張見道就是入地了,那(我要)請問:你有沒有證 阿羅漢?

接著《成唯識論》卷10也告訴他們了,是他們自己讀不懂。卷10裡面說:「斷煩惱障中見所斷種,於極喜地見道初斷」,這就是說,分別所生的那些三界愛已經不現行。所以「彼障現起,地前已伏」,這是說明至少地前要證得頂品的三果。接著說「修所斷種,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這是說成佛的時候。而「彼障現起,地前漸伏」,告訴我們說地前已經漸漸的在把它伏除了;然後「初地以上能頓伏盡,令永不行如阿羅漢。由故意力,前七地中雖暫現起而不為失。」這告訴他們:你如果真見道就想要入地,才不談那三品心(完成後的)無生法忍,至少你得要有阿羅漢的果證嘛!可是他們自己都不管這一些,只管他們想要的那一部分。

二.有人說:四善根在通達位前(初劫滿)以前已修習圓滿,所以見道時就是初地通達位。

四善根是不是真的如此?我們先來看錯誤的註解。這裡面我全部都列舉窺基法師的錯誤的註解:

《成唯識論述記》卷9 :「四善根初劫滿,已修習故。」

《成唯識論述記》卷9 :「又此論四善根中,亦言初劫順解脫滿已修,豈即彼非勝解行攝。滿心修相好,亦是劫中收。滿心修四善根*定是初劫所攝。」

這裡面還算好,就是前一句這裡比較有問題,「滿心修四善根,定是初劫所攝」。 他倒沒有說劫滿,還好啦,但是前幾句他說,「四善根中初劫滿」。接下來,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1 :「大劫修滿方起加行,等持位中作唯識觀。」

他這個說法就很糟糕了,就是第一大劫修滿了,才開始修四加行。

以上全都是窺基大師的妄説佛法,這叫作惡業啦,我說它叫作惡業啦。根據他們這個說法以及他們所引出來窺基法師的說法,我們要提出這些問題來。總共十個:

問:

1.若依窺基此說,則《瓔珞本業經》中佛說「般若正觀現在前」的見道位爲第七住位,不是初劫已滿,那麼加行位一定在見道前,請問:是佛錯說了嗎? 這個問題,他上上回親教師會議的時候,我已經問過他,他沒辦法回答,我現在還是要繼續問他。

2.真見道位有無證真如?

我爲什麼要問他這個?因爲他從去年七月弄到去年舊曆年前,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那時是十六位老師幫忙他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直沒有宣佈出來。而在這之前,有將近半年,他一直在弄見道次第的問題;我們也是很多位老師,幫他處理了將近半年。那他現在提出這些質疑,已經是第三次(的質疑)了。他這次請假不來,問他爲什麼?有什麼正當理由不來參加會議?他說臨時有事。什麼事?也沒講出個什麼事來。我們所知道的就是逃避這一次會議。這個不談,回到這個題目來。所以我們要問他:你認爲真見道位有沒有證真如?好,如果真見道位有證真如,是不是在加行位之後?那跟你提出的問題又衝突了。你認爲你現在第一劫是過去了,過去了那你是不是入地了?所以我們接著就問到第3個問題。

3.真見道位有沒有「般若正觀現在前」?有沒有?接著問他第4個問題。

4.真見道位是入地了沒有?或者是在十住位的第幾住位?

5.四善根加行位是在真見道之後呢?或者是在相見道之後?

6.相見道位應修的「観非安立諦三品心:内遺有情假緣智、内遣諸法假緣智、遍遺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這三品心以及入地前要作的四聖諦的16品心的觀行,證得阿羅漢果,是不是也應該在真見道之前?因爲你認爲見道就是初地嘛,既然見道就是初地,那真見道也是見道啊!你又認定見道就是入初地了(當然包括真見道),那請問:四聖諦的16品心以及三賢位這三品心,是不是都應該在見道前?那如果都在見道前,佛說般若正觀現前是七住位;你說般若正觀現前是入地,那講不講得通?

7.窺基所說是否全部都如同您所主張的說:見道就是入地,加行位是在入地前,不是在六住位後。那麼窺基菩薩有這麼一段說:「論」,指《成唯識論》。「論: 『二、加行位』至『順決擇分。』述曰,「述曰」是窺基的說法,述曰:「即在煖等四善根中,此在初劫,下文等言勝解行地攝故。」由這裡證明說,窺基法師有時候所說的,並不是指初劫滿足才有四善根,他在這裡講的和前面講的不 一樣,他自己說的前後有所不同;這裡講的是勝解行地,那顯然不是在(即將)入地前,對不對?因爲他講的是勝解行。

8.《成唯識論述記》卷9,窺基法師說:「二障中若麁若細所有隨眠,由能對治止觀力微,未能伏滅;初起止觀未勝順心,不如四善根中能伏二細分別現種;其俱生現種;皆少亦能伏。次加行位,及第十卷皆有此文。」這也就是說,窺基主張這四善根是在加行位,但是加行位一定在真見道前啊!不是在入地前,那這樣看來,顯然窺基的說法,不是說你這個四善根(四加行)一定是在入地前,因爲真見道也是見道啊!對不對?所以他又舉出來及第十卷皆有此文,就是我剛剛舉出來的,《成唯識論》講的第十卷那個部分。

9.《成唯識論述記》卷9 :「此四善根非資糧道,加功而行初位,亦名加行;近見道說:獨此得加行名。」此亦證明說窺基的主張說加行位是在真見道前,因爲他說的是近見道嘛,對不對?窺基也不得不這麼說,因爲《成唯識論》也說,「近見道故,立加行名」,《成唯識論》這麼講,所以他也必須這麼講。這意思是說,加行位是在真見道前,不是在相見道位之後,因爲加行一定是見道之前。

10.窺基所說自相矛盾,並不是只有一個地方。現在舉出他的相反的說法。例如《成唯識論掌中疏要》卷2 :「四善根既唯色界五地,却照無色,無無漏見道,故是有漏修也説。」然後他的《成唯識論了義燈》卷7有同樣說法:「然四善根及持任等,皆初劫滿心方始修之。」那這樣會變成,自己說法互相違背。那這樣,顯然的,這四加行的修法是應該在入地前。那是不是意味著說佛在《菩薩瓔珞本業經》的說法是講錯了?那是不是說菩薩們在《顯揚聖教論》等等的說法,《大乘阿毘達磨集論》的說法都錯了?是不是這樣?顯然是他錯了。

 

顯示更多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