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佛法名相錯解

正覺名相錯解:「無遮大會」只是法義辯論大會?

正覺名相錯解:「無遮大會」只是法義辯論大會?

 

pexels-skitterphoto-1005324.jpg

01. 序言

台灣痞客幫琅琊閣網站留言區裏面的「波波師兄」,最近指出「無遮大會」不是特指辯論法義的大會。

正覺同修會對「無遮大會」一詞的認知主要來自玄奘大師的事跡,我們的印象中「無遮大會」就是一場公開辯法的大會,蕭平實還說有「有遮」和「無遮」兩種辯論方式

從各家佛學詞典的定義和經論的論述,「無遮大會」不是特指辯論法義的大會,而是五年一度平等行財施及法施的法會,因爲布施對象不分賢聖道俗身份貴賤,所以稱為「無遮」,因爲此盛會涉及法施,所以可以包括説法、論法、辯法,但是不是單指公開辯法大會。佛教歷史上也沒有「有遮大會」一説。

02.  正覺同修會對「無遮大會」的定義

正覺同修會對「無遮大會」的詮釋理解,來自戒日王請玄奘大師公開辯法的特定事跡。

正覺台灣官網上有這樣一段話:

然而,法義辨正有私下與公開二種,公開辨正復有「無遮」與「有遮」二種;有遮者謂限定之人方可上台論義辨正,上台論義者仍需對旁聽者公開宣示其真實身分;無遮者則不限制上台論義者之身分,任何人皆可上台辨正,但上台論辯前仍需宣示其真實身分。因有遮及無遮故,規矩即有不同:有遮者得因雙方之同意而不需切結負責,無遮者則上台辨正者及論主等雙方皆必須同時切結負責。[1]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大弟子張正圜老師在《護法與毀法——覆上平居士與徐恒志網站毀法二文》說:

平實先生曾於《邪見與佛法》書末,附有一份「公開聲明」,敬告諸方曾被 平實先生評論之大德與知識,接受法義之辨正,茲摘錄如下:

《末學諸書中所評論之諸方顯密法師居士,若欲作佛法第一義諦之法義辨正者,末學敬謹接受指教。謹委託正智出版社執事人員代為約定時地及辨正主題。無關第一義諦之主題,不予受理。

辨正方式有二:公開辨正及私下辨正。公開辨正者,須依天竺法施無遮大會規矩接受對方當場提出第一義諦法義辨正;凡欲發言辨正者,須於發言前,先與對方共同具結:「若提出之宗旨墮於負處者,必須自裁以示負責。若不自裁斷命者,須禮勝出者為師,親隨此師受學,直至獲得見道印證方止。並須公開宣示:終生不違師法,終生不違師命。」

私下辨正者,雙方各得選派十人以下之旁聽者,但旁聽者不得隨意發言(唯除發言前已得對方允許);此方式之辨正法義,不須依法施無遮大會規矩具結,純結善緣故。[2]

03. 佛學辭典的説法

上面正覺同修會的説法,從未指出「無遮大會」具有財佈施本質

戒日王因爲仰慕玄奘大師,所以特地為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無遮大會」,弘揚大乘法,但是,這場大會與其他的「無遮大會」一樣,包含財物佈施,正覺同修會的説法以偏概全,造成學員對「無遮大會」一詞的片面的理解:

任何人都可以對佛理佛法抒發己見,只要得到公眾認可,就會成為法會之主,從而成為宗教界領袖。參加大會的眾人,都是帶著要向玄奘提出挑戰的想法而來的。

大會歷時數周,由玄奘宣講大乘佛教教義,只要有人對他提出的論點有所懷疑,進行辯論並能把它駁倒,玄奘便要向眾人謝罪。最後,玄奘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把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贏得眾人讚賞,更因而獲得了「大乘天」的尊號。

玄奘還受邀參加了另一場更大的佛教盛事,那是五年一度的與眾生結緣的無遮大會。大會一連七十五天,在恒河北岸舉行,戒日王在大會期間宣揚佛法,供養一切諸佛,同時布施大量財物予所有與會的僧人、外道以及貧苦大眾,為數達五十多萬人[3]

「無遮」的「遮」在經論裏面確實是「排除」的意思,佛教經論沒有「有遮大會」這個名詞,若有,與「無遮大會」的原意沒有直接關係。

佛教歷史上很多的「無遮大會」主要是四事供養,行廣大財物、齋食的布施大會

「無遮大會」原意

梵語 pañca-vārika-maha;pañca是數字「五」,vārika 指年,maha是「大」的意思。意爲每五年一度舉行的大會。音譯為「般闍於瑟」、「般遮越師」、「般遮婆栗迦史」等。

一、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無遮法會。這種法會普同供養,如現在人打千僧齋,結萬人緣,誰都可以參加而無遮止限制。

二、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行事】Pañca-pariad,Pañcavarikā-pariad,梵語般闍于瑟。譯曰無遮會。賢聖道俗貴賤上下無遮,平等行財法二施之法會也。印度國俗屢行之,支那則梁武大通元年初行之(佛祖統紀通塞志)。智度論二曰:「佛後百年,阿輸迦王作般闍于瑟大會。」

三、佛光大辭典

【無遮大會】梵語pañca-vārikamaha。音譯般遮于瑟會。無遮,寬容而無遮現之謂。不分賢聖道俗貴賤上下,平等行財施及法施之法會,稱為無遮會五年行一度者,特稱五年大會。此風始于印度阿育王。七世紀時戒日王曾邀玄奘參加于曲女城舉行之無遮大會;西域及我國亦盛行。西域記卷五羯若鞠國條謂,五年一度設無遮大法會,傾竭府庫,惠施眾生,唯留兵器不予布施。可知設此會當耗巨資。我國梁武帝于中大通元年(529)十月,曾于同泰寺行四部無遮大會,召集僧俗五萬人。日本推古天皇亦曾行之。﹝大莊嚴論經卷八、摩訶僧o律卷三、阿育王傳卷二、高僧法顯傳竭叉國條、玄應音義卷十七﹞(參閱‘般遮于瑟會’4311)

四、《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由帝王所施設的一種大齋會。因聖凡、上下、賢愚通聚而無間,故名。

五、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4]

佛教公開的法會,不論賢聖道俗貴賤上下,一律皆可參預,平等行財、法二施,印度國俗常舉行之,中國六朝時,亦多仿行。《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下》:「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陳相公做這無遮大會,一應人等,都要捨貧散齋,小僧已都準備下了。」

04. 經論的記載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2:「王雄姿秀傑,算略宏遠,德動天地,義感人神,遂能雪報兄讎,牢籠印度,威風所及,禮教所霑,無不歸德。天下既定,黎庶斯安,於是戢武鞱戈,營樹福業,勅其境內無得殺生,凡厥元元普令斷肉。隨有聖迹,皆建伽藍,歲三七日遍供眾僧。五年一陳無遮大會,府庫所積並充檀捨【財布施】,詳其所行,須達拏之流矣。」(CBETA 2020.Q4, T50, no. 2053, p. 233b14-21)

卷5:「於五印度城邑、鄉聚、達巷、交衢,建立精廬,儲飲食,止醫藥,施諸羈貧,周給不殆。聖迹之所,並建伽藍。五歲一設無遮大會,傾竭府庫,惠施群有,唯留兵器,不充檀捨。【財布施】」(CBETA 2020.Q4, T51, no. 2087, p. 894c2-6)

卷11:「在位五十餘年,野獸狎人,舉國黎庶咸不殺害。居宮之側建立精舍,窮諸工巧,備盡莊嚴,中作七佛世尊之像。每歲恒設無遮大會,招集四方僧徒,【修施四事供養,或以三衣道具,或以七寶珍奇】。奕世相承,美業無替。」(CBETA 2020.Q4, T51, no. 2087, p. 935c17-22)

《大唐西域記》卷1:

「王,剎利種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懾隣境,統十餘國。愛育百姓,敬崇三寶,歲造丈八尺銀佛像,【兼設無遮大會,周給貧窶,惠施鰥寡】。伽藍百餘所,僧徒六千餘人,並多習學大乘法教。」(CBETA 2020.Q4, T51, no. 2087, p. 873c16-20)

《華嚴經探玄記》

卷8:「施園林令得遊歡喜。設大施會者是無遮大會。種種皆施謂不限物不局時不遮眾無前無後等施一切故也。如下香牙園處設大會等。梵名般遮于瑟。此云無遮大會也。施一切資生具者是第七十門也。」(CBETA 2020.Q4, T35, no. 1733, p. 263b14-18)

《大智度論》:

問曰:《八犍度阿毘曇》、六分阿毘曇等,從何處出?

答曰:佛在世時,法無違錯;佛滅度後,初集法時,亦如佛在。後百年,阿輸迦王作般闍于瑟大會,諸大法師論議異故【論法】,有別部名字。從是以來,展轉至姓迦旃延婆羅門道人,智慧利根,盡讀三藏內外經書,欲解佛語故,作《發智經八犍度》,初品是世間第一法。後諸弟子等,為後人不能盡解《八犍度》故,作《鞞婆娑》。

《佛祖統紀》卷37:

中大通元年。京城大疫。帝於重雲殿為百姓設救苦齋。以身為禱。復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披法衣行清淨大舍。素床瓦器乘小車。親升法座為眾開涅槃經題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設道俗大齋五萬人。」(CBETA 2020.Q4, T49, no. 2035, p. 350b5-10)

總結:

正覺同修會對「無遮大會」的理解以偏概全。

「無遮大會」不是專指辯論法義的公開大會。「無遮」原意是沒有遮止、排除任何群體,「無遮大會」是一個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的財施與法施大會,不同形式的法佈施是其一部分,可以包括法義辯論,但是不是必須要做法義辯論。至於「有遮大會」,只是蕭平實根據自己定義的「無遮大會」發明的一個名詞。

「無遮大會」這個名詞與核心法義無關,舉出討論只是説明學習佛法時,看到陌生名詞,應該自己查證理解,望文生義很容易導致偏頗片面、一知半解的理解。如果波波師兄不是自己查證之後提出討論,我們會一直假設「無遮大會」只是佛教的公開辯法大會,不知其語義並非如此偏狹。

 


[1] https://www.enlighten.org.tw/state/b54-002

[2] a202.idv.tw/a202-big5/Book1023/Book1023-R-34.htm

 

[3] https://www.buddhistdoor.org/tc/mingkok/%E4%BD%9B%E8%A9%9E%E7%A2%91%E4%B9%8B%E7%84%A1%E9%81%AE%E5%A4%A7%E6%9C%83

[4]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KjZtqO&o=e0&sec1=1&op=sid=%22Z00000159205%22.&v=-2

顯示更多

發佈留言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