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佛法名相錯解

臺灣師兄整理的蕭平實居士謬說法義108項(第三部分:66 -108條)

琅琊閣按:增補修正了一些内容,非常感謝整理資料的師兄!

(重整)110年蕭平實居士謬說法義項目統計如下:

正覺蕭平實居士常常自豪說,他是證悟者絕不會錯說佛法,怎麼講都對。法義辨證要斷頭自裁,否則要拜勝者為師,既然如此,大眾就來撿點一下,看他要自斷108個腦袋,還是拜真相平台為師。(蕭平實居士錯繆法義不止108個,因他喜歡108這個數位,就先整理108個。 )

…………………………………………………………………………..

66.【鹿子母舍】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鹿野苑裡的鹿母鹿子所住的屋舍。

《正確的是:鹿子母舍是 佛陀時代宏偉的鹿子母講堂,「鹿子母」是一個人名,不是母鹿與小鹿。

鹿子母

梵名 Mrgāra-mātr。音譯密利伽羅磨多。意譯為鹿母、鹿母夫人。又稱彌佉羅母、彌迦羅長者母。本名為毘舍佉(梵 Viśākhā),故又作毘舍佉母、毘舍佉彌伽羅母、鹿子母毘舍佉。巴利本法句經註載,毘舍佉乃鴦伽國(梵 Avga,巴同)長者之女,遇佛之遊化而證預流果,嫁彌伽羅(巴 Migāra)之子,後勸其翁彌伽羅歸依佛門,彌伽羅甚為歡喜,遂呼毘舍佉為母,後人由此而稱其為彌伽羅母,即指鹿子母,後生一子,名為鹿紐(巴 Migajāla)。關於鹿母稱呼之來源,俱舍論光記卷八、五分律卷五、大毘婆沙論卷一二四等所說不同。

鹿子母曾向佛陀發八大願,即:供食外來之比丘、遠行之比丘、病中之比丘,施藥物予病中之比丘,供食予看護病人者,施粥予比丘,施雨衣、澡浴之衣等。結婚時,又捐捨價值九億錢之嫁衣,請求建造精舍,獲得佛之允許,由目犍連監督工事,歷時九月而成,上下二層,各有五百室,稱為東園鹿子母講堂,或稱鹿母講堂。〔中阿含經卷五十八、四分律卷十、大智度論卷八〕 p4846》

……………………………………………………………………………………

67.【乾屎橛】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乾掉的大便。

《正確的是:清除糞便的木片。 》

……………………………………………………………………………………

68.機關木人是在說「阿賴耶識持身」?】

蕭平實與其弟子在書中暗示,經論裏面的「機關木人」句子暗示的就是蕭平實的開悟密意——阿賴耶識持身。

《正確的是:「機關木人」是一個經論裏面常用的譬喻,「機關木人」這個譬喻恰恰是要説明「五蘊無我」,説明我們的五蘊身心只是一個聚合體,只是「假名我」,不是說裏面有一個持身的「真我」:

《大智度論》卷30:「入眾生忍中已,作是念:「十方諸佛所說法,皆無有我,亦無我所,但諸法和合,假名眾生;如機關木人,雖能動作,內無有主。身亦如是,但皮骨相持,隨心風轉,念念生滅,無常空寂,無有作者,無罵者,亦無受者,本末畢竟空故;但顛倒虛誑故,凡夫心著。」如是思惟已,則無眾生;無眾生已,法無所屬,但因緣和合,無有自性。如眾生和合,強名眾生;法亦如是,即得法忍。」(CBETA 2020.Q3, T25, no. 1509, p. 281a21-b1)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3:「種種色身威儀進止(至)亦如木人因機運動。此舉空門以破我。謂觀陰界入種種身色。如機關木人呪術所起死屍。雖若云為。實非我也。若能於此善知其相是名人無我智。上以法喻推詰。善知陰界入中悉無有我。如機關木人等。是名人空智。」

《持世經》卷2:「「持世!菩薩摩訶薩於此中如是正觀,知識陰從虛妄識起,所謂見聞覺知法中眾因緣生,無法生法想故貪著識陰。我等不應隨凡夫學人,我等當如實正觀察選擇識,如實正觀察選擇識陰。是諸菩薩如實觀時,知識陰虛妄不實,從本已來常不生相,知非陰是識陰,像陰是識陰,幻陰是識陰。譬如幻所化人,識不在內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識性亦如是;如幻性虛妄緣生,從憶想分別起,無有實事如機關木人,識亦如是,從顛倒起虛妄因緣和合故有。如是觀時,知識皆無常苦不淨無我,知識相如幻,觀識性如幻。」(CBETA 2020.Q3, T14, no. 482, p. 649a19-b1)》

……………………………………………………………………………………

69.【轉依】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用意識轉依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性、對六塵的不分別性。

《正確的是:

「轉依」,梵語 āśraya-parivrtti 或 āśraya-parāvrtti,「轉所依」之意。

轉有轉捨、轉得兩層意涵;依,指使染淨迷悟等諸法得以成立之所依。所斷除的煩惱、所知二障,就是所「轉捨」的法;所證的大涅槃與大菩提二果,是「轉得」的法。[1]

《成唯識論》卷9:「轉謂二分,轉捨、轉得。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二障麁重,故能轉捨依他起上遍計所執,及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由轉煩惱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無上覺,成立唯識,意為有情證得如斯二轉依果。或依即是唯識真如,生死涅槃之所依故。愚夫顛倒迷此真如,故無始來受生死苦;聖者離倒悟此真如,便得涅槃畢究安樂。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二障麁重,故能轉滅依如生死,及能轉證依如涅槃。」(CBETA 2021.Q2, T31, no. 1585, p. 51a5-14)》

……………………………………………………………………………………

70.【多羅那他】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西藏覺囊派祖師多羅那他被達賴五世驅逐出西藏。

《正確的是:多羅那他生命中的最後20年在蒙古渡過,沒有在西藏被達賴五世欺負打壓追殺的事情。 》

……………………………………………………………………………………

71.【六祖大師】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六祖大師由於不識字,或者識字不多的緣故,悟後無法深入 佛世尊所說之三藏十二部經,是故於《楞伽經》中 佛世尊所宣說之一切種智微妙法義無法瞭解。

《正確的是:六祖大師雖然不識字,但完全可以通過聽聞他人誦讀經典而了知經典之含義,並能隨意闡釋開示,還能夠令聽聞之人開悟! 》

……………………………………………………………………………………

72.【戒慧直往】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戒定直往」才修四禪八定,他自己是「戒慧直往」,所以要到三地滿心才修四禪八定。 蕭平實居士辯稱自己屬於「戒慧直往」菩薩的「類別」,所以沒有禪定,沒有神通,沒有得佛加持,就可以入初地。

《正確的是:「戒慧直往」、「戒定直往」是蕭平實發明的説法,初地大乘見道必須經由四禪入,菩薩入初地必然得諸佛加持。

《成唯識論述記》卷9:「伽文言依諸靜慮。及初未至。不言中間入見諦故。此中復言前方便時通諸靜慮。而依第四方得成滿。即最後入時唯依第四。第四禪望餘禪最勝。要託最勝依入見道故。不依下地入有菩薩功德。」(CBETA 2021.Q1, T43, no. 1830, p. 568b10-15)》

……………………………………………………………………………………

73.【毀誹謗般若經典】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僅僅依據般若經典修行,是不能成佛的。

《正確的是:般若經中明確開示了成佛所需具備之圓滿智慧,以此經修行,最終必證無上正等菩提,必定成佛。 》

……………………………………………………………………………………

74.【竄改玄奘菩薩歷史】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蕭平實居士用各種方式「自居玄奘再世」,公開說《成唯識論》是他寫給自己看的,在《玄奘文化千年路》說玄奘大師唐朝時就已經五地滿心。

《正確的是:1.《成唯識論》是玄奘糅譯十家論師對世親菩薩的《唯識二十頌》的注釋,十大論師之中,玄奘以護法菩薩的説法為主要依據。

2玄奘菩薩已經往生彌勒內院: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10:「其日又命塑工宋法智於嘉壽殿竪菩提像骨已,因從寺眾及翻經大德并門徒等乞歡喜辭別,云:「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作事畢,無宜久住,願以所修福慧迴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覩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

至二月四日夜半,瞻病僧明藏禪師見有二人各長一丈許,共捧一白蓮華如小車輪,花有三重,葉長尺餘,光淨可愛,將至法師前。擎花人云:「師從無始已來所有損惱有情諸有惡業,因今小疾並得消除,應生欣慶。」法師顧視,合掌良久,遂以右手而自支頭,次以左手申左髀上,舒足重壘右脇而臥,迄至命終,竟不迴轉,不飲不食。至五日夜半,弟子光等問:「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院不?」法師報云:「得生。」言訖,喘息漸微。少間神逝,侍人不覺,屬纊方知,從足向上漸冷,最後頂暖,顏色赤白,怡悅勝常,過七七日竟無改變,亦無異氣。自非定慧莊嚴,戒香資被,孰能致此。」(CBETA 2020.Q4, T50, no. 2053, p. 277a25-b10)

3玄奘菩薩是生到兜率天請教彌勒菩薩才「聞法悟解」,而且是「更不來人間」: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10:「法師亡後,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師有感神之德,至乾封年中見有神現,自云:「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槃,勅弟子護持贍部遺法,比見師戒行清嚴,留心律部,四方有疑皆來諮決,所制輕重,時有乖錯。師年壽漸促,文記不正,便誤後人,以是故來示師佛意。」因指宣所出律抄及輕重儀僻謬之處,皆令改正。

宣聞之悚慄悲喜,因問經、律、論等種種疑妨,神皆為決之。又問古來傳法之僧德位高下,并亦問法師。神答曰:「自古諸師解行互有短長而不一準,且如奘師一人,九生已來備修福慧兩業,生生之中多聞博洽,聰慧辯才,於贍部洲脂那國常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譯,文質相兼,無違梵本。由善業力,今見生覩史多天慈氏內眾,聞法悟解,更不來人間,既從彌勒問法悟解得聖。」宣受神語已,辭別而還。宣因錄入着記數卷,見在西明寺藏矣。據此而言,自非法師高才懿德,乃神明知之,豈凡情所測。」(CBETA 2020.Q4, T50, no. 2053, p. 277b27-c18)

……………………………………………………………………………………

75.【法毗奈耶】

蕭平實自創「明心密意」,還假造戒律,發明與「明心密意」相關的「法毗奈耶戒」,將「洩漏明心密意」説爲是比菩薩十重戒還嚴重的「法毗奈耶戒」,因爲會導致密意被泄露,令正法滅亡。

《正確的是:「法毗奈耶」是佛陀教法的總稱——法與戒,只有 佛可以制戒。

「法」Dharma指的是佛陀的教授,「毘奈耶」Vinaya指佛陀的教誡,也就是戒律,法毘奈耶與開悟無關,佛法之中並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瑜伽師地論》卷14:「又有四清淨道。一背惡說法及毘奈耶。二向善說法及毘奈耶。」(CBETA 2021.Q1, T30, no. 1579, p. 351b11-13)

《瑜伽師地論》卷25:「云何名為善能教誡。謂於大師所說聖教。能以正法以毘奈耶平等教誨或軌範師或親教師或同法者。或餘尊重等尊重者。如實知彼隨於一處違越毀犯。便於時時如法呵責。治罰驅擯令其調伏。既調伏已如法平等受諸利養。和同曉悟收斂攝受。於所應作及不應作。為令現行不現行故。於其積習及不積習。教導教誨。如是名為善能教誡。」(CBETA 2021.Q1, T30, no. 1579, p. 418a15-23)

……………………………………………………………………………………

76.【大乘勝義僧團】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以大乘勝義僧團不可分裂為理由,禁止學員出外說法、弘法。

《正確的是:佛教歷史記載中從來不曾出現大乘勝義僧團,佛陀也從未禁止弟子出外弘法,只有鼓勵弟子去四方渡眾。》

……………………………………………………………………………………

77.【破和合僧】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明心和未明心學員出外弘法,甚至批評議論正覺同修會的缺失,都違犯「破和合僧」。

《正確的是:「破和合僧」罪的適用對象只限於共住的出家僧眾,不適用於居士學法的團體。

「破和合僧」有兩種:

  1. 破羯磨僧。要在界內,有八個比丘以上,以一比丘起而號召四人以上,別行僧事,另做羯磨,使僧團破裂為兩分,這才叫作破僧。因為四人以上的比丘眾,方名僧伽,如果只有一個比丘乃至七個比丘,雖不和合,乃至鬥爭相罵,亦非破僧。在家居士,鬥訟兩頭,令僧不和合,乃是犯的兩舌謗僧或說出家人過的罪愆,但卻不成破僧罪。
  2. 破轉法輪僧。輪是八聖道分,令人捨去八聖道而入八邪道中,便是破僧輪。但是破僧輪者,必須在九人以上的比丘僧團中,有一人起而自稱是佛,另有四人比丘眾為之附從,使僧團分裂為邪正兩部,才得名之為破轉法輪僧。因為女身不能成佛,成佛須轉男身,所以比丘尼也不能破轉法輪僧,只能破羯磨僧。》

……………………………………………………………………………………

78.【法主】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蕭平實自稱全球唯一正法的法主。

《正確的是:佛陀滅度后,阿難尊者說沒有人具備等同佛陀的完整智慧,所以僧團遵循世尊般涅盤前制定的法與律。無佛之世,沒有人有權力自封為佛陀的「唯一代言人」,凌駕於一切佛弟子和僧眾之上。 》

……………………………………………………………………………………

79.【地上菩薩的福德】

蕭平實居士私人正智出版社賣書賺錢,而且92%股份由蕭平實與其兒女持有,自稱三地菩薩的蕭平實公開說「我也要累積福德」。

《正確的是:初地菩薩可以做閻浮提王,福德廣大,常行大施,蕭平實領導的正覺同修會需要向信衆募款建一個30億臺幣的正覺寺玄奘文化園區,蕭平實建立私人出版社賣書賺錢,不向全球佛弟子提供免費學法資源。出家菩薩可以接受供養,在家菩薩如果是開悟證果者,尤其是大菩薩,應該具備廣大福德布施衆生,而不是向衆生伸手要錢,壓榨學員爲自己出錢賣命。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3〈之一〉:「「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入歡喜地,廣說則有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事。菩薩住歡喜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而無窮盡,所作善業、布施、愛語、利益、同事;是諸福德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諸同行菩薩、不離念菩薩所行道、不離念諸波羅蜜、不離念十地、不離念諸力無畏不共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常生是心:『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大、為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為尊,乃至於一切眾生中為依止者。』

諸佛子!是菩薩若欲捨家,勤行精進,於佛法中,便能捨家、妻、子、五欲;得出家已,勤行精進,須臾之間,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能飛過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過去、未來世各百劫事;能善入百法門;能變身為百,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不可計知。」」(CBETA 2020.Q4, T09, no. 278, p. 547b2-23)》
……………………………………………………………………………………

80.【爲何 佛不為「凡、愚」開演阿賴耶識?】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阿賴耶識是佛法裏面的秘密,只有具足「菩薩種姓」的人才能知道這個秘密。蕭平實的「菩薩種姓」是用你的忠誠度以及提供給正覺的金錢人力計算。

《正確的是:玄奘大師說「凡即無性」,「無性」是沒有般涅槃解脫種子的凡夫;「愚」是趣入涅槃寂靜的二乘修行人。凡夫無法理解阿賴耶識的道理,二乘人無法通達。不能對這兩種人講解阿賴耶識,因爲他們會生起「分別執」,因此「墮諸惡趣」、「障生聖道」。》

……………………………………………………………………………………

81.【等無間緣】

蕭平實在《第七識與第八識?》一書中説:意識要與意根『同時並行』存在,才能夠運作,這叫做等無間。意根與意識兩個心之間相等無間,中間根本插不進別的東西….這叫作『等無間緣』:意根是意識的等無間緣。

《正確的是:意識要與意根同時並行存在,才能夠運作,這叫做「具有依」,不叫做「等無間緣」。意根是意識的具有依、所依緣,兩者必須同在才能運作。但是意根不能稱作等無間緣。》
……………………………………………………………………………………

82.【意識與意根】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意根是意識的「俱有依根」,故才能被意識「所緣」。

《正確説法:意識不會去緣意根、不會去了別意根;意識只會去緣六塵,了別六塵。意根是意識的所依根,意識要依意根才得以生起。意識生起之後,意識的所緣是法塵,不是意根。(「緣是」緣慮、了別的意思。意識要緣慮、了別六塵,不是了別意根。》

……………………………………………………………………………………

83.【正性離生】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正性離生是證得初禪離欲進入色界境界、離諸異生地。

《正確的是:正性離生指見道,有聲聞正性離生與大乘正性離生二種。聲聞見道:得初果。菩薩見道:入初地,需要四禪。》

……………………………………………………………………………………

84.【諸異生地】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諸異生地就是三惡道,能進入正性離生不論是二乘或菩薩,都是離欲進入色界境界,也就是初禪以上的證悟菩薩就是離諸異生地。

《正確的是:六道輪迴都是異生,不僅止三惡道;凡夫輪迴六道,受種種別異之果報;又凡夫起變異而生邪惡造惡,故稱異生。 》

……………………………………………………………………………………

85.【初地與十地,佛的加持不等同?】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佛加持的事只在入地及十地滿心位中,一次即足,不必重複多次,而其他諸地則都不必要,只有在七地時需要諸佛加持而入八地。

《正確的是:初地要有四禪八定神通力發起意生身,隨時皆可到他方國土求佛加持。十地是諸佛主動放光來加持。入初地四禪八定神通,是必要條件之一。初地是自己發起意生身到他方國土求佛加持,十地是諸佛主動放光來加持》

……………………………………………………………………………………

86.【勝義諦與世俗諦】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勝義諦是第八識如來藏,世俗諦是七轉識。所以二乘人不證勝義諦。

正確説法:勝義諦是勝者所對境,無法用語言文字表述,無法思維的出世間真理。世俗諦指所有語言文字層面的表達,包括導向勝義諦的經論,也可以包括世間之真理。佛教經論裏面,勝義諦與世俗諦有很多種,請參考網絡的佛法字典。勝義諦不是唯識百法之一的第八識,若要用語言形容,勝義諦等於一真法界、真如、法性、空性、圓成實性。大乘菩薩所證是「我空真如」與「法空真如」,二乘人證「我空真如」,也證得勝義諦的一部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96〈75 勝義瑜伽品〉:「勝義諦中無分別、無戲論,一切音聲名字路絕。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之餘〉:「世俗諦者,謂一切世間語言文字、見聞覺知。」》

……………………………………………………………………………………

87.【龍樹菩薩】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目前龍樹菩薩受生在正覺中低調弘法。

《正確的是:龍樹菩薩往生極樂。極樂世界一天,是娑婆世界一大劫,所以龍樹菩薩正在正覺中低調弘法,純粹是謊言欺騙!

《入楞伽經》卷9:「於南大國中,  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  能破有無見。

為人說我法,  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CBETA 2021.Q2, T16, no. 671, p. 569a24-27)

……………………………………………………………………………………

88.【蕭平實自稱玄奘菩薩再來】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我究竟是誰,自己清楚,但不會公開宣佈,等我再19年後走人時自會宣佈,因果問題我自負,勿勞您為末學耽心。

《正確的是:蕭平實肆意造神籠罩佛弟子,請先證明自己有三地菩薩入地的實質,具備【四禪】+【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

……………………………………………………………………………………

89.【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乾闥婆城】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幻事—>十住、陽焰—>十行、夢境—>十回向、鏡像—>初地、光影—>二地、谷響—>三地、水月—>四地、變化所成—>五地、非有似有—>六地、乾闥婆城—>七地。

《正確的是:菩薩初地見道證真如之後,以「後得智」通達「依他起性」(一切現象)都如同「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都是「非有似有」的存在——不是真實,但好像真實的存在。這些譬喻在經論裡面都是一起出現,沒有一個配一個修證階位的說法。 》
……………………………………………………………………………………

90.【眼見佛性】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十住位菩薩眼見佛性,證得如幻觀——身心具皆虛妄。

《正確的是:真正的眼見佛性在十地,不是52階位的十住位。「如幻,如夢」是形容「依他起」現象如夢如幻所用的譬喻。

世親菩薩的《金剛仙論》卷2:「如《涅槃經》云「十地菩薩眼見佛性,九地已還名為聞見。」然九地已下亦分有眼見,但以下形上,云九地為聞見,非是全不眼見。何以得知?又即云「唯佛一人眼見佛性,十地已下皆名聞見」。以此驗知,亦得言初地以上眼見佛性,地前凡夫名為聞見。此皆就人有上下迭相形奪優劣中語,非稱實之談。故今道則非菩薩者,則非初地解真如平等菩薩也。」(CBETA 2021.Q1, T25, no. 1512, p. 806b20-27)》
……………………………………………………………………………………

91.【禪宗的明心見性】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七住位明心、十住位見性。

《正確的是:禪宗的「明心見性」是指證一分或多分法無我,是同一件事,並且禪宗開悟不論階位,蕭平實居士是望文生義將分「明心見性」一拆二,還搭配七住是明心、十住是見性。》

……………………………………………………………………………………

92.【無間惑滅智生】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無間惑滅智生起,無間惑滅之智是說初明心時多刹那間所起無間滅惑之智。

《正確的是:正確斷句是「無間、惑滅、智生」,意思是「在無間道,分別二障滅,無分別智生」。 》
……………………………………………………………………………………

93.【信受有第八識才能證聲聞初果】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不信受第八識(如來藏)恆存不壞,則無法斷我見取證聲聞初果,更不必說取證二、三果乃至阿羅漢果。

《正確的是:斷我見、聲聞見道與「知道或信受第八識(如來藏)恆存不壞」無關,阿羅漢根本不會執著任何一種存在方式。

玄奘翻譯的《本事經》中,世尊說有兩種天人,怯弱的天人喜歡「有」、喜歡「阿賴耶」,因此被「常見」束縛,勇猛的天人畏懼阿賴耶,被「斷見」束縛;不論是執著常見的人,還是執著斷見的人,都必須「害阿賴耶」,才可以取證無餘涅槃。

《本事經》作是思惟:世尊為彼喜樂諸有阿賴耶者、恒為常見所系縛者,令滅有故,所說正法微細甚深、難見難悟、寂靜勝妙、非諸尋思所行境界、是諸審諦慧者所證、一切世間真實對治,謂能除滅憍慢渴愛,害阿賴耶,斷諸徑路, 證真空性。 離諸貪欲,證得究竟寂滅涅槃。  

作是思惟:世尊為彼怖畏諸有阿賴耶者、恒為斷見所系縛者,令知業果無失壞故,所說正法現見、應時、易見、饒益、智者內證、一切世間真實對治,謂能除滅憍慢渴愛,害阿賴耶, 斷諸徑路,證真空性,離諸貪欲,證得究竟寂滅涅槃。 

如是名為有慧眼者能正觀察。 如是名為由二纏故,令諸天人——一類怯劣,一類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觀察。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由二纏所纏, 令諸天人眾, 一類有怯劣, 一類有勇猛。 有慧眼聲聞, 能如實觀察, 能除慢厭離, 究竟證涅槃。 複如實了知, 佛所說正法, 能滅斷常見, 及二愛無餘。   有慧眼龍王, 能普雨法雨, 滅諸煩惱焰, 令證大清涼。 」(CBETA, T17, no. 765, p. 677)

……………………………………………………………………………………

94.【木叉趜多與般若趜多】

蕭平實居士在《真假禪和》一書中,將木叉趜多與般若趜多,誤為同一人。

《正確的是:木叉趜多是玄奘西行時在屈支國遇到的一名僧人;與安慧的徒弟般若趜多,不是同一人。 》
……………………………………………………………………………………

95.【一花開五葉】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一花開五葉的預言是說達摩祖師要等到玄奘大師的到來。

《正確的是: 「一花開五葉」只是預計禪宗後面會宗派繁茂,禪法大興,不再是一代一人的付囑,與玄奘大師無關。 
……………………………………………………………………………………

96.【瑜伽師地論】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是悟後進修的內容,只對「明心菩薩」才講解這部論。

《正確的是:此論述是從凡夫到成佛的十七種境界,涵蓋修行凡夫到成佛的整體修行過程,任何學佛人都可以研習,不限悟前悟後。》

……………………………………………………………………………………

97.【玄奘大師親證、弘揚如來藏?】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玄奘大師所親證的是如來藏,祂是一切有情及萬法的根源,如來所宣說的三乘菩提,都是以如來藏為根本,因此大乘真是佛說。

《正確的是:玄奘大師不弘揚如來藏法,弘揚的是沒有如來藏概念的純粹唯識經論,玄奘大師也從未提及自己「親證」了什麼,弘揚唯識的玄奘大師,即使討論任何人的證量,不會說「親證如來藏」,只會說「大乘見道證真如」。 》

……………………………………………………………………………………

98.【安慧論師】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污衊安慧為六識論邪見者和二乘人,因為安慧將阿賴耶識歸為識蘊。

《正確的是: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的有爲法,所以屬於識蘊,無著和世親兩位菩薩同樣將阿賴耶識歸為識蘊,正覺污衊的其實是唯識系諸位祖師。

無著菩薩造、玄奘譯《顯揚聖教論》卷5:

識蘊建立有三種:一種類差別、二依差別、三雜染清凈差別。

種類差別者,有二種:一阿賴耶識、二轉識。

依差別者,謂六識身。

問:阿賴耶識於六識中何識所攝?

答:通六識所攝,藏彼種故。

由此識密記攝故,薄伽梵不為一切說,若善巧者即由此隨解。 雜染清淨差別者,如經中說: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如是有瞋離瞋、有痴離痴,乃至廣說。」(CBETA 2021.Q1, T31, no. 1602, p. 505b18-26)

無性菩薩造、玄奘譯《攝大乘論釋》卷9:

由轉阿賴耶識等八事【識蘊】,得大圓鏡智等四種妙智,如數次第或隨所應:當知此中轉阿賴耶識故得大圓鏡智,雖所識境不現在前,而能不忘不限時處,於一切境常不愚迷,無分別行能起受用佛智影像。

世親菩薩造、玄奘奉譯《大乘五蘊論》:

云何識蘊?謂於所緣境了別為性,亦名心、意,由採集故、意所攝故。最勝「心」者,謂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中諸行種子皆採集故。又此行緣不可分別,前後一類相續隨轉。」

最勝子等諸菩薩造、玄奘譯《瑜伽師地論釋》:

言「意地」者,六、七、八識同依意根。 略去識身相應三語,故但言「意」。

又實義門雖有八識,然隨機門但有六識。六、七、八識同第六攝,就所依名,故但言「意」。 所依非色,或離於身猶如心受,故不言「身」。 相應準前,故略不說。

又「六、七、八」雖皆同有「心、意、識」義,「心法、意處」識蘊攝故,然「意」義等,故但言「意」,皆是思量意根攝故。

第八持種,「心」義偏強;第六普遍了別境界,「識」義偏強;是故不說「心地」、「識地」身及相應,略故不說。「地」義如前。」(CBETA 2021.Q1, T30, no. 1580, pp. 885c21-886a1)

窺基大師撰《成唯識論述記》:識蘊包括本識、意根

《成唯識論述記》卷8:「此論下云:「或名色種,總攝五因,於中隨勝,立餘四種。通取三性以為體也。 若準此論及諸論等,通取異熟及餘性故。 若約名色不相雜亂說此支者,即除六根、觸、受法種皆名色攝。 謂:色蘊中除根余色,除受蘊全,除行蘊觸,除識蘊中本識、意根,餘想蘊全。 三蘊少分,為名色支體。」(CBETA 2021.Q1, T43, no. 1830, p. 519b5-11)

窺基大師撰《大乘法苑義林章》卷4:

「由此,《集論》第三卷說:三蘊、五處、十一界一分攝。段食是色蘊,思、觸是行蘊,八識是識蘊五處者,謂香、味、觸三,法、意二處。」(CBETA 2021.Q1, T45, no. 1861, p. 318c1-8)》

……………………………………………………………………………………

99.【空有之諍】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六識論」與「八識論」之諍。

《正確的是:「中觀」與「唯識」之諍,爭辯在於二轉與三轉法輪的說法哪個更了義。》

……………………………………………………………………………………

100.【法同一味】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一切法都是依於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只是呈現出不同層次的面貌而已,其實都匯歸於如來藏。

《正確的是:指如來藉由語言概念講述的佛法,表面雖然有差別,實際都是指向菩提和涅槃——佛的「自證智境」。 「一味」是指無法用語言描述的「自證智境」,指真如、勝義諦、法性、空性。 》

……………………………………………………………………………………

101.【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意根/第七識自己可以了別一切法。

《正確的是:意根能以一切法的內容當作「法塵」,所以依意根產生的「意識」能了別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
……………………………………………………………………………………

102.【心經的「心」】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指的是有一個真實存在的阿賴耶識。

《正確的是:般若波羅蜜多的核心要義,此「心」不是指非物質的心,指心臟,引申為精要、核心、總綱,鳩摩羅什法師將《心經》翻譯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咒」有總持、綱要的意思。》
……………………………………………………………………………………

103.【諸行無常的「行」】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指五蘊中的行蘊,包含身行、口行及意行。

《正確的是:指一切有爲法,也就是現象界全體,都是在不斷變化遷流的狀態之中。不能定義為僅僅是「行蘊」,因為「五蘊」全部都是包含在這個「行」當中。》

……………………………………………………………………………………

104.【實相念佛】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蕭平實說「實相念佛」是持身阿賴耶識讓你嘴巴念佛。

《正確的是:「實相念佛」的境界是「泯然無相,平等不二」,其時,念佛心謝,念無所念,不是發現有個持身第八識。

《楞伽師資記》卷1:《大品經》云:「無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無所念?即念佛心名無所念。離心無別有佛,離佛無別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所以者何?識無形,佛無形,佛無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常憶念佛,攀緣不起,則泯然無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憶佛心謝,即不須徵──即看。

此等心即是如來真實法性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諸法實性,實際;亦名淨土;亦名菩提,金剛三昧,本覺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名雖無量,皆同一體。》
……………………………………………………………………………………

105.【大乘顯識經】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大乘顯識經》有阿賴耶識持身密意。

《正確的是:《大乘顯識經》顧名思義是 佛世尊將與「識」相關的法義為衆生「開顯」,不是 佛故弄玄虛,暗示有一個「關於識的開悟密意」。如果這部經説的是蕭平實定義的「開悟密意」,這部經應該改名爲《大乘開顯密意經》?單從經名理解,這部經就沒有「開悟密意」可言。 》

……………………………………………………………………………………

106.【心意識】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以第八識為心義。

《正確的是:第八識、第七識、前六識,【皆有心意識】三義。 以第八識心義強而單獨強調。 》

……………………………………………………………………………………

107.【陳那菩薩】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識蘊真義》說陳那菩薩等人否定阿賴耶識、破壞佛教正法,是邪見者。

《正確的是:陳那菩薩是玄奘菩薩的祖師,窺基大師說陳那菩薩是「賢劫千佛之一」:

唯識宗的傳承:彌勒→無著→世親→陳那→護法→戒賢→玄奘→窺基→慧沼→智周

窺基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贊》:「親光釋曰千年已前佛法一味過千年後空有乖諍。佛滅沒已一千年後南印度界健至國中有二菩薩一時出世。一者清辨二者護法。為令有情悟入佛法立空有宗共成佛意。清辨菩薩執空撥有令除有執。護法菩薩立有撥空令除空執。」(CBETA 2021.Q1, T33, no. 1711, p. 544a16-21)

窺基菩薩撰《因明入正理論疏》開示:「有陳那菩薩,是稱命世,賢劫千佛之一佛也

《宗鏡錄》卷42:「複有護法、陳那等十大菩薩,廣解深經,辯空、有之宗,立唯識之理,悉是賢劫千佛。

……………………………………………………………………………………

108.梵行已立

蕭平實居士是這樣說的:「梵行已立」就是遠離欲界愛,只要證初禪,就可以被稱為「梵行已立」。

《正確的是: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作),(自知)不受後有」四句是對阿羅漢證量的整體描述,不可拆開解讀。

再看小乘有部的《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卷29:【問:契經所說復云何通?如說「如實了知我生已盡」,廣說乃至「是何行相」?答:「如實了知我生已盡」者,是緣集四行相。「梵行已立」者,是緣道四行相。「所作已辦」者,是緣滅四行相。「不受後有」者,是緣苦二行相。】(CBETA, T27, no. 1545, p. 150, b2-6)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02:【有說:此中「我生已盡」是斷集;「梵行已立」是修道;「所作已辦」是證滅;「不受後有」是知苦。」(CBETA, T27, no. 1545, p. 528, c14-16)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02:「梵行已立者,謂無漏行已立。」(CBETA, T27, no. 1545, p. 528, a26-27)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52〈3 智犍度〉:「若不斷煩惱,不名梵行已立。若斷煩惱,名梵行已立。」(CBETA, T28, no. 1546, p. 381, a27-28)

總結上文所說:

我生已盡」,生是生分,指煩惱,所以是斷集智;

梵行已立」,是指「梵行」──道已修成就了,煩惱已斷、無漏行已立,是修道智;

所作已辦」,是證涅槃、滅諦,為證滅智;

不受後有」,是知苦智。[2]

也就是說,這四句意指:完整證得四聖諦,於四諦能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究竟完成,成就阿羅漢的果證。

「梵行已立」與禪定無關,在「是成就無漏智,得到心解脫(俱解脫阿羅漢)、智慧解脫(慧解脫阿羅漢)。

…………………………………………….

顯示更多

發佈留言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