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分享

學法分享:七八識和改錯誤

01.

A: 師兄,我脫離了正覺同修會也有一段時間,我知道學法修行不用管第七識、八識,但是每次看到其他人討論這個話題,雖然聼不太懂,還是會好奇大家議論什麽,感覺自己隱約還是覺得學法離不開第七、八識。

B: 放不下第七、八識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這是我們曾經長期熏習的法。不過,我在丟掉第七、八識的過程中,發現對這兩個識的執著在意,其實只是最表層的錯誤認知,還有很多潛藏的認知、觀念、預設比執著七、八識更有害。最近跟其他師兄討論過學法的正確心態,今天就用我們對第七、八識的熏習和認知,引入這個話題。

A:我試試回想我是怎麽相信學佛法必須知道第七、八識的。最初看正覺同修會的書和視頻,就建立了一個觀念,認定學佛就是一定要知道一個第八識。

B:第一個問題:既然阿含經、般若經都不建立第八識,爲什麽唯識經論要建立第八識?是因爲第八識是證悟目標嗎?這個問題只要自己去讀《成唯識論》、《攝大乘論》就可以知道。

A:在唯識經論,阿賴耶識是種子識、所知依,是「輪迴主體」,但是確實沒有說要「證阿賴耶識」。

B:論主怎麽證明有阿賴耶識呢?唯識經論都是根據 佛的聖教量與正確的推理——「聖教與正理為定量」證明阿賴耶識存在。從來不會說「菩薩在某種情況下(比如禪定)可以觀察阿賴耶識」。如果第八識跟前六識一樣,是可以直接觀察的「世間現量境界」,就不用舉出經證(聖教量)證明它的存在。

A:《佛地經論》、《成唯識論》、《楞伽經》都説阿賴耶識的行相微細,無法感知,起碼在入地前是這樣。

B: 如果我們先入爲主,接受正覺的説法,如果自己讀經或者在其他團體學法,看到阿賴耶識的存在是根據「聖教與正理為定量」,不是「世間現量境」,不會一根筋地堅持要「證阿賴耶識」。

A:當我客觀閲讀經論,《成唯識論》與唯識經論,都沒有「證阿賴耶識」的説法,常見的説法是「證真如」。

B:佛法的總綱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總結 佛所説的真理,是識別佛法、非佛法的標準,注重經教的道場教導初學者都是圍繞這個總綱。只有正覺同修將阿賴耶識變成佛法的核心,還拼凑出一個畸形的「第八識如來藏梵我論」,所以我們一上來就抓錯了重點,把 佛陀教導的真正重要的「法」,比如四聖諦、緣起法、三法印、人無我、法無我。。。丟在一邊,死死抓著一個阿賴耶識,認定它是「能生萬法的真我」,認定它跟智慧有關係。

經論說阿賴耶識入地之後才能「證解」,這是唯識祖師的定論。如果咱們丟開經論的説法,你是怎麽觀察阿賴耶識持身呢?

A: 我上了幾次禪三,當時真的以爲我能「觀察阿賴耶識持身」。

B: 你在禪三上是怎麽觀察阿賴耶識?

A:就是在吃飯、走路、説話看它怎麽運作。

B: 你是真的「看到阿賴耶識持身」嗎?比如你的身體是一輛車,你看到有一個駕駛者在車裏面擰方向盤,踩油門,踩刹車,然後車子就動起來了?

A: 不是。阿賴耶識無形無色,不可能用眼睛看見,能看到的都只是動作,用您的開車譬喻,我看到的是車子自己在動,沒看到有個駕駛者阿賴耶識在開車。身體動作任何人都看得見,不需要定力,說「看到阿賴耶識持身」是我自己按照正覺的理論推論、幻想有個人(阿賴耶識)在「駕駛」。

B:回到你剛才説的話,當你說「我或者意識觀察阿賴耶識」的時候,這裏面是不是有個「觀察的我」?

A:是的,這個「觀察者」是一種我見,對吧?

B:對,不論大乘還是二乘的智慧境界,一定沒有能觀察的的和所觀察的。再從效果檢驗一下,「看到一個阿賴耶識持身」之後,你解脫了嗎?

A:沒有,找到答案那一刻確實感受强烈,以爲自己苦思冥想終於一念相應,能看懂公案,但是那個感覺很快就過去了,沒有什麽功德受用,説有受用的人都是自我催眠。一般學員跟增上班學員或是親教師接觸不多,對他們一上來就帶著幻想,同修會也刻意營造幻想,接觸過他們的話,不會覺得他們跟凡夫有什麽不一樣,有些親教師比凡夫分別心還重。

B: 當一個人搬出「轉依」、「現觀」、「持身」這些佛法名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搞清楚這些名詞的定義,第二要問清楚:具體怎麽操作?怎麽檢驗效果?

A:在正覺,去問也沒有答案,親教師給你的是一個模棱兩可、有説等於沒説的答案。如果你沒「明心」,老師會說這都是與「密意」有關,上禪三就知道了。

B:我用意識幻想自己觀察阿賴耶識持身,這跟一神教幻想一個全能神安排我們的一切,有分別嗎?一神教也可以跟你說:大能的神創造你,你看不見祂,但是你的一切都是祂的造作安排,你接受神的旨意,臣服於神,未來就能在天國得永生。

A:正覺的阿賴耶識跟一神教的神很類似,只是理論更複雜細緻。現在脫離了正覺,我發覺外面沒有哪個法師整天講第八識。以前,我信蕭平實說的,以爲外面的法師都不懂第八識。

B:正覺學員中老年居多,很多人不懂上網搜尋。你去百度、谷歌一下「阿賴耶識」四個字看看,是沒人懂,還是都比他懂?其實是蕭平實自己發明的那一套「第八識如來藏」理論確實太簡單了,外面真的老老實實講唯識的視頻,哪有這麽好懂?單是「唯識無外境」、「萬法唯識所現」就非常難懂的,何況實證?

外面那麽多道場,那麽多法師大德,爲什麽我們當初不去他們那裏學?爲什麽一聼到開悟就死心塌地跟著蕭平實?聽話到正覺叫我們向東走,我們不敢向西去。

A: 外面的道場沒說可以讓我「明心見性」,也沒有很神秘的阿賴耶識,會做決定的意根。我看過外面道場的學法視頻,理論很複雜,每個視頻都一個多小時,很長,做功夫也十分枯燥乏味,不是打坐、禪修就是念佛。在正覺就是上課聼經做義工,很多師兄每天就是討論「阿賴耶識生萬法,意根做決定」,説得興高采烈,興致勃勃。

B: 對,我們是衝著「明心見性」去正覺同修會的,沒有開悟這件事,正覺跟其他道場的差別只是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無相念佛」法門。如果這個「無相念佛」法門不能讓你開悟,我們恐怕未必會一頭栽進正覺。

你説大家熱衷討論阿賴耶識持身,意根做決定,那個心情是「我懂得一套其他人不懂的佛法理論,還是明心開悟的秘密」,如果外面每個學佛的人都知道「阿賴耶識持身、意根做決定」,就像外面每個學佛人都知道「念佛可以往生净土」,大家還會討論得那麽興高采烈嗎?

A:反省自己,我以前做義工的時候真是每日覺得自己是一個「護持正法的菩薩」,也是帶著這種「我很特別」、「我比其他人厲害」的心情,有點基督教徒自覺是「神的選民」那種榮耀感。

B:當我們因爲「我最正確、我最特別、我最厲害」而自我陶醉的時候,往往不發現自己是在自我陶醉。

 

02.

A:師兄,正覺說阿賴耶識是一個秘密,所以 佛不可以明說,有這回事嗎?

B:  佛經裏面「密意」這類字眼,不是說有個不能告訴你、要你去猜的秘密,「密意」這類字眼説的是一些沒有展開論述的教理。比如《般若經》說「一切法無自性」,如果你信了、懂了、證了,就不用再給你往下分析了;但是如果有人誤解了,或者有人需要更細緻的分析才能信、能懂、能證,佛當然可以給你講得更細緻。

佛在《解深密經》說已經將般若經「無自性」的「密意」展開論述,而其中所謂的「心意識秘密」,指阿賴耶識功能,這一層也詳細説明開顯了,沒有秘密。佛説要通達「一切心意識秘密」,證得「無所見」的勝義諦,必須不見一切有為現象,包括不見阿賴耶識,這樣才能親證無為、無相的真如。

A:關於阿賴耶識,不同經論的「通論」就是這是一個入地之後才能知道的法,既然是入地才知道,阿賴耶識跟初地見道肯定沒關係。經論甚至沒有說入初地之後,到了哪一地就一定能證阿賴耶識,《成唯識論》只是説你入地之後「能夠」「證解」阿賴耶識。

B: 如果阿賴耶識與佛法的人無我、法無我智慧有直接關係,經論會直接地説明這個道理,你一定會看到很多「證阿賴耶識」的句子。爲什麽你看到的都是「證真如、證法性」的句子?

如果第八識可以在某種境界下被觀察到,如果第八識是佛法智慧的關鍵,你覺得 佛菩薩會不清清楚楚地告訴你,而且是反復地、不厭其煩地告訴你?如果觀察阿賴耶識很重要,不觀察不能開悟見道,是不是每部經、每部論都要提這件事呢,尤其是在論述見道和勝義諦的語境下?如果泄露阿賴耶識持身密意是超級重罪,是不是經論只要提到阿賴耶識都要順帶警告一番呢?

A:關於大乘見道,般若經、唯識、如來藏、禪宗的一個共同表述是「真如」,或者是「人無我、法無我」。我開頭真的無法接受開悟見道跟阿賴耶識無關這個事實,怎麽也沒想過有人竟然把阿賴耶識包裝成「開悟秘密」到處販賣。也是我自己貪圖開悟,所以就上鈎了,被騙了還洋洋自得。我記得我做義工去發傳單,遇到外面道場學佛的師兄,苦口婆心對我說蕭平實胡説八道,錯得離譜,叫我小心,我一句都沒聼進去,心裏還覺得這位師兄不信導師,真是沒福報。

B:從古至今,在整個佛教歷史上,就沒有任何人説阿賴耶識是一個跟智慧有關的「開悟秘密」,持身這個識的作用,是經論明説的。

退一步說,假如 佛菩薩真的有個「阿賴耶識秘密」要你去猜,佛也會直接告訴你吧?需要等蕭平實來告訴你「佛經裏面有個開悟大秘密」嗎?這不是跟有些一神教一樣,「神的秘旨」要通過某人向你宣示?

A: 佛經根本沒教我們觀察阿賴耶識和末那識才能開悟、見道。如果觀察這兩個識是智慧生起的關鍵,佛怎麽可能不説清楚呢?!不然 佛來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流傳這麽多經論是爲了什麽?

B: 哪部經說初地以前一定要觀到第八識,否則你不能見道?您覺得如果阿賴耶識是一個你不知道無法見道的法,是重要的觀行對象,佛不會一再對你説明,告訴你方法,教你去做?佛教我們觀察的是一切法。阿含經教我們觀察五蘊十八界,《般若經》600卷也一樣,而且600卷反復説的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無自性」。

唯識建立百法,也是教我們觀察一切法。觀察的結果應該是什麽呢?

《大乘百法明門論》的第一句是: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最後一句總結也是「言無我者,略有二種:一補特伽羅無我、二法無我。」

A: 第八識是百法裏面的其中之一,與其他有爲法當然是一樣的,也都是無我的。《大乘百法明門論》有七、八識,既然要觀察一切法,爲什麽不用觀察第七、八識?

B:唯識的百法,建立的是一個解釋現象的機制,不是每一個法都是可以被觀察的,比如心不相應行裏面的命根、時、得、無想報。。。等等,都是無法被觀察的。

A:所以我們觀察的對象,是可以直接感知的現象:六入、五蘊、十二處。

B:丟掉第七、八識,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經論有沒有說它們可以被觀察、而且你必須要去觀察才能生起智慧?

如果跳不出正覺那些經論詭辯話術,不確定自己對經論的理解正確,那就問第二個問題:怎麽找到這兩個識?具體怎麽觀察?

第三個問題是:即使觀察到了,爲什麽就可以解脫?

很多人害怕否定七、八識,是因爲不相信自己能夠正確理解經論的文章。其實正覺的詭辯經不起常識和邏輯的拷問,也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更談不上效果。

A:如果一個人說一定要知道七、八識,我覺得還可以問一個問題:你首先是怎麽觀察每個人都可以感知的五蘊呢?觀察五蘊怎麽可以證人無我、法無我?

如果連我們可以感知的五蘊、六入都不知道怎麽觀察,一上來就抬出七、八識,肯定不是一個懂佛法的人。

B:説得好!

 

03.

A:師兄,百法裏面,除了第八識和「心不相應行」裏面的法,第七識也是無法被觀察的,對吧?

B:第七識是跟第八識一樣,都是一個只能通過「聖教正理」才能知道其存在的識,《成唯識論》連什麽時候能「信解、證解」第七識都沒提過。

A:正覺同修會說「意根做決定」,是蕭平實在禪三上講十八界的時候,說當你點頭,決定點頭的這個就是意根(末那識),這不是也是推論嗎?正覺沒有説過怎麽直接觀察末那識。

經論沒説觀第七識,那與它相應的「俱生我執」怎麽斷?

B:或許咱們應該先説説與意識相應的「分別我執」怎麽斷?第八識裏面的染汙種子又怎麽除掉?是你去觀察意識和種子,就能把我見和染汙除掉嗎?

A:不是。

B:與末那識相應的「俱生我執」非常深細,斷除與末那識相應的「俱生我執」,原理與斷除與意識相應的分別我執是一樣的。

A: 根據阿含經中 佛的教導,阿羅漢入涅槃是觀察、確認五蘊裏面沒有一個「我」。

B:問題是,應該怎麽觀察,才可以得出小腿不是「我」、大腦不是「我」,身體不是「我」,乃至五蘊都無我這個結論?

斷我見具體的操作方式阿含經和其他經論裏面都有論及,阿含經提到的是緣起觀、無常觀、五蘊觀,佛説五蘊觀的時候教我們觀察「五蘊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大乘證的是法無我,要檢驗一個人懂不懂觀行,不用討論七、八識,先請他説説怎麽在蘋果上一步步觀察,才能得出「法無我」這個結論?《心經》說五蘊皆空,如果一個人解釋不出怎麽在一個蘋果上看清法無我——「蘋果是空」這個真相,談論七、八識有什麽意義?

破執的原理都是一樣的,意識才是我們修行的工具。用意識觀行,看清現象的無我性,看得越深、越細、越透徹全面,我執、法執就會一層層剝落。也就是説,意識的認知改變的時候,與意識、末那識相應的我執就會脫落,第八識的種子就會轉變。

A: 所以修行的關鍵是意識,是意識在我們可以感知的現象上,用五蘊觀、緣起觀等方法做觀行,根本不需要觀察第七、八識?

B:是的。護法菩薩在《大乘廣百論釋論》說:「如是二種,俱生我見微細難斷,數數修習勝無我觀方能除滅。」斷除意識與末那識的「俱生我見」都是要靠「無我觀」。那誰可以做「無我觀」,當然是意識才有這個功能。無我觀的對象是什麽?是我們可以感知的現象。

八識裏面,造作的是意識,修行的也是意識。意識觀察一切法的無我性——人無我、法無我——與末那識相應的俱生我見( = 俱生我執)以及阿賴耶識裏面的染汙種子就會被斷除。

《大乘入楞伽經》說阿賴耶識(藏識)裏面的染汙習氣增加,是因爲意識分別境界時生起執著,所以只要意識滅,七識也會滅。

《大乘入楞伽經》:「大慧言:「世尊!豈不建立八種識耶?」佛言:「建立。」大慧言:「若建立者,云何但說意識滅非七識滅。」佛言:「大慧!以彼為因及所緣故,七識得生。大慧!意識分別境界起執著時,生諸習氣長養藏識,由是意俱我我所執思量隨轉無別體相,藏識為因為所緣故,執著自心所現境界,心聚生起展轉為因。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現,境界風吹而有起滅,是故意識滅時七識亦滅。」」

經論裏面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是,初地見道的時候,有漏的識變成無漏的「無分別智」,「無分別智」現前時,可以消滅煩惱障與所知障的染汙種子。

《佛地經論》卷7:「清淨相者,謂此真如本性清淨,二障所覆,如淨虛空烟雲等障相似不淨。得出世間證真如道,漸除二障所有種子,猶如大風吹烟雲等,金剛喻定現在前時,滅離一切障種子盡,得淨法界究竟轉依,名清淨相。」(CBETA 2021.Q2, T26, no. 1530, p. 324a5-10)

A:既然煩惱障、所知障都是要靠意識斷除,意識做觀行改變認知錯誤時,七、八識也會被轉變,那爲什麽有些人非要將第七、八識變成修行的關鍵?

B:談論高深艱澀的唯識可以建立權威感,很多老實的學佛人對懂得唯識的人會產生知識崇拜,比如正覺同修會一開口就吹噓全天下只有我們正覺懂唯識:唯識的阿賴耶識是佛法的大秘密——出生萬法的持身識!只有正覺同修會知道!我們還知道它怎麽跟意根配合!我們開悟了,你跟我學,我就告訴你這個大秘密!

A:就像留言區的師兄說,如來藏和第八識是正覺同修會的獨家專利、注冊商標,如果正覺弘揚的是外面到處都是的念佛往生法門或者是阿含經的四念住,這些真正平實、不花俏、不標榜快速證果的修行方式,怎麽能吸引對開悟趨之若鶩的佛弟子?可是正覺的自我吹捧也實在太誇張了,如果真的是開悟的人,肯定有解脫功德,不會執著有個解脫,有個開悟,不會恨不得開個大喇叭對全世界大喊:「我是經師論師禪師,我有你沒有的見地證量」!

B:  那是一個巨大的「我見」在説話!只是這種人一定會給自己找一個非常漂亮堂皇的藉口:我是救護衆生、護持佛法、破邪顯正。。。

 

04.

A: 師兄,我們以前一直沉迷阿賴耶識,只是因爲被正覺洗腦了嗎?

B:不是,蕭平實的思維很有代表性,暗合了絕大部分凡夫心底的想法,所以我們才覺得跟他特別相應。他説的佛法,不是佛法,是凡夫的妄想,所以這麽有市場。

A:暗合了我們哪些想法?

B:比如佛説「無眼耳鼻舌身」,我們明明覺得有「眼耳鼻舌身」,所以當蕭平實將「無眼耳鼻舌身」扭曲為「阿賴耶識無眼耳鼻舌身」,凡夫聽起來覺得真合理,怎麽可能「沒有眼耳鼻舌身」?你不會想説 佛的智慧境界,本來就是超乎我們認知的真相,就應該與我們的認知是相反的,絕對不是我們的境界,不理解是正常的,一聽就理解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就是我們用凡夫思維曲解了 佛的意思。

A:  佛説一切法虛妄不真實,我看出去,每樣東西都很真實!以前在正覺,連感覺不到的第七、八識都很真實。

B: 佛經不是跟你玩腦筋急轉彎或者猜謎語,是說菩薩的境界裏面「無眼耳鼻舌身」。一個衆生如果認定「有眼耳鼻舌身」,那他肯定不是證悟的菩薩。

咱們上面是用第七、八識舉例説明應該怎麽分析判斷某人説的「佛法」靠不靠譜,我最近聽到一個事情,是跟念佛有關的,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分析一下。

最近某位助教老師公開懺悔自己沒開悟,這件事發生後,有人轉發一段文字給我。話説某師兄在某助教老師懺悔前後退出正覺,他退出時提醒大家不要搞偶像崇拜。結果當地的一位老師針對他的話,回復說:「世尊、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以至導師都是我偶像。。。我每天每分每刻都崇拜衪們。」

A:學法是理性的,不需要用「偶像」、「崇拜」這種字眼吧?一個人如果「崇拜」佛菩薩和蕭平實,但是對其他人沒禮貌,這不是説明他學法只是學出强烈的分別心、不平等心嗎?

B:我問了一下來龍去脈,原來其他人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很糟糕,糟糕不是單單因爲他用的這些字眼。這位老師説自己「每天每分每刻崇拜 佛菩薩」,但是他自己是當地講堂最愛惡口斥責學員的老師,所以聽者的第一個反應是:如果他「每天每分每刻」想著佛菩薩、崇拜 佛菩薩,爲什麽説話那麽難聽?比一個普通人還沒禮貌、沒教養?一邊時刻崇拜 佛菩薩一邊出言不遜,這不是褻瀆 佛菩薩嗎?

A:如果我看不到正面效果只看到反效果,怎麽可能相信他「每天每分每刻崇拜 佛菩薩」?這讓我想起正覺的念佛。我以前問過很多人到底他們如何確定自己有在憶佛。我拜佛可以拜幾個小時,也有輕安感,可是時刻帶著一個無相的憶佛念,那是很難的事情,我問過一些資深老師怎麽知道我有沒有時刻帶著憶佛念,他們都自己都有一套説法,有人説要觀照念頭,也有人説,不用刻意反觀那個念,它一直在。

B:這又回到如何檢驗自己修行的問題上。當一個人説自己有某種體驗,某種境界,某種見地,不管是看話頭、帶著憶佛念、觀察阿賴耶識持身、眼見佛性,你怎麽檢驗他真的有這個境界?這可是他個人的主觀體驗啊!

A:這也是我一直存疑的事情。個人的體驗,我怎麽確定他説的是真是假?

B:即使這個人能夠提出一種聽起來合理、有説服力的解釋,你又怎麽知道他不是重複經論的内容、祖師的説法,或者是從其他修行人那裏聼回來的呢?

A:正覺的開悟菩薩應該都有無相念佛的功夫,否則當初是如何開悟的?可是很多「開悟聖人」的行爲那麽不堪,他們的念佛不管是真有功夫還是自以爲有,究竟有什麽意義?當我看到有好幾個親教師和「開悟菩薩」品德不好,我就對「無相念佛」的受用開始起疑了,只是那時候根本不敢想這些問題。

B:咱們討論的,其實是怎麽判斷一個人所説的法義和理論是否正確。判斷的標杆:

1. 是否符合經論所説?經論是 佛菩薩根據自己的實證所說,如果某人所説的理論或體驗與經論有抵觸,他對教理的理解以及他的實修體驗當然都應該被强烈質疑。

2. 即使一個人所説論聽起來與經論相符,沒有明顯抵觸,也不等於這個人一定有證量,他可能只是讀了很多經論。

3. 有沒有提出實際操作的方法?

4. 就算有一套似乎合理的實際操作的方法,有沒有實際效果?

5. 沒有效果不一定是方法本身的問題,可能只是我們不適合這個方法,或者練習的方式不正確。但是教導者最起碼應該知道怎麽檢驗你的實修效果,從你做功夫的情況,分辨出你目前的進度,方向或方法有沒有錯誤。有經驗的實修者也必然都會有一套檢驗的標準。

6. 修行的成效,最終只能從一個角度判斷——行爲。如果一個修行人説自己有所證,他或她的行爲應該比凡夫要高好幾個檔次,如果連凡夫都不如,或者只是與凡夫不相伯仲,這種人沒有資格擺出師父的姿態指導他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爲連平常人都看不慣,説自己有所證只會引發抵觸反感。

 

05.

B: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麽很多人以爲自己可以觀察根本觀察不到的第七、八識,爲什麽很多人不會憶佛以爲自己在憶佛,爲什麽很多人每天拜佛念佛但是行爲越來越沒禮貌,説話越來越不直心,做事越來越沒常識?

A:是因爲我們貪圖開悟嗎?

B:每個人都有覬覦心和有所得心,如果觀察能力好,是可以察覺的,如果反省力夠,是可以改正的。問題是,爲什麽自稱「菩薩」、自詡「開悟」的人,沒有觀察反省的能力?

A: 因爲在正覺,開悟不需要反省自己,只需要滿足正覺設定的條件。我記得我曾經一點都不在乎記錄義工時數,可是正覺一定要大家匯報。我身邊有學員不報禪三,但是在正覺你不想開悟會被批評沒有「菩薩種姓」,辜負導師和親教師的教導。其實有些學員不報是真的謙虛地覺得自己沒有開悟的資格。

B: 蕭平實高舉「次法」,雖然名詞用錯了,但是學法確實是建立在人品完善的基礎上,可是,正覺有重視品德這回事嗎?

A:我只看到很多一朝開悟,性格大變的例子,有些明顯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氣勢,可是蕭平實和親教師好像都沒看見,大概他們看到的是拍馬逢迎的另一面吧。正覺裏面人品端正的「菩薩」,不是因爲正覺重視人品,是他們本身進入正覺之前就人品端正。

B: 正覺的體制就是將我們「求開悟」作爲學法的首要目標,爲了符合「開悟」的條件,學員遵循游戲規則,這就像你去考大學,大學如果看的是主科分數和特殊技能,你就要努力滿足這兩個條件。正覺的開悟條件是你的奉獻和忠誠,而且它有一套標杆、有一套記錄去衡量你對正覺的付出。

正覺沒有强調、沒有重視、也絕對不會客觀評估的是什麽?其中之一就是您説的人品德行,人品德行是做人的根本,不然十善業爲何是佛教戒律的核心?

A:有些學員是注重持戒行善的,只是他們在正覺走不遠也爬不高。

B:我們一直缺乏察覺反省自己的能力,因爲凡夫的本性是「找借口」不是「改錯誤」,加上正覺的「賞罰機制」是做循規蹈矩的乖寶寶,遵守體制的規矩,迎合「上位菩薩」的決定,糾正品德行爲錯誤這件事次要的不能再次要了。

A:我覺得我們最初學法,確實都是帶著一個我要學好、變好的發心,但是這個發心在這種體制内,會逐漸被淡化,甚至被「得到開悟」取而代之。

B:從另一面說,雖然我們想變好,但是「想變好」不一定是覺得「我很不好所以要變好」。我們的想法是:我挺好的,挺善良的,挺聰明的,沒有什麽要改正的,「想變好」只是追求真理,追求一個更對的、更好的、甚至更高大上的東西裝飾自己。

比如,我覺得進了正覺我就馬上升級為「菩薩」,在正覺受「菩薩戒」就洗脫過去的惡業,現在是每天積極護法,修集福德,我已經比其他凡夫正確得多、好得多、有智慧得多、未來福報不可思議。我們的「想變好」骨子裏是這種心情。

A: 以前我聽某老師說:修行是要對付自己,不計較,不要有得失心。

B:這類話我也聽過,但是今天我不會再輕信。爲什麽?漂亮的話誰都會説,説出來可以贏得尊敬和好感,但是在關鍵時刻,説一套做一套才是人之常情,一個人嘴裏這樣説,不等於他真的能做到、真的想做到。對付自己,是天下最難的事情!

A: 爲什麽對付自己是天下最難的事情?

B:要自我糾正,先要承認自己有錯。從佛法的角度來説,我們的行爲錯誤源於認知錯誤,認知錯誤才是最根本的錯誤。比如,佛説「無眼耳鼻舌身」,可是我明明覺得我眼睛耳朵好好長在那裏,功能健全,如果我真的讀懂了這句話,深信 佛是對的,就應該覺悟到原來自己大部分的認知都是錯的,99.99%都是錯的,大錯特錯!真的認爲自己錯,才會努力去改。

你有沒有想過,從 佛的覺悟境界看我們,我們就像是沒有病識感的病患,活在顛倒妄想裏面但是以爲顛倒妄想無比真實,在其中醉生夢死,嘗盡生老病死之苦,可悲可憐。如果真的深信 佛語,真的讀懂 佛說的道理,我們應該發現自己的認知全都是錯的,錯的不能再錯,必須不停地改,改到最後,就會觸碰到錯誤的根源——我執、法執。

可是,誰真的願意承認自己錯?人時時刻刻給自己的行爲找理由——我沒錯,我只是有小毛病,我只是不得已,護持正法必須要開緣,我只是聽話做事,如果錯,不是別人的不好,就是環境的錯、社會的錯,我很無奈很委屈,我是受害者。。。「找借口、找理由、找替罪羊」是凡夫的本能,我們都是這方面的天才。

A: 我每天在 佛前懺悔,可是懺悔的是戒律表相上的錯,從來沒覺得自己大錯特錯,頂多覺得自己以前個別行爲有惡業,那還是因爲害怕因果報應所以才去懺悔的,懺悔了就完了,不會進一步想想造成錯誤的深層原因是什麽。

在正覺,錯了可以用護持正法的大福德和開悟的大功德彌補,非常方便,我今天心裏起了一個惡念,或者惡口罵人,持戒扣了10分,可是我發了500張傳單還捐了3000塊給正覺,福德無限加分。一來一回,小小惡業被大大福德全數抵消。

B:姑息自己,永遠改不了錯誤。

A: 本來凡夫就很難直面自己的缺點,以前在正覺,就光是每天被「某菩薩、某老師、某部長」這樣稱呼,自滿傲慢的心就會暗暗暴增,自滿傲慢之後認錯就更不可能了。

可是如果你説「學法是改錯誤,沒有開悟證果」,那大家肯定都不學了,誰還給你捐錢做義工呢?!

B:這就是爲什麽有人要將開悟和第七、八識包裝得「高大上」賣給我們,還附送一個「七住位、十住位菩薩」的榮譽,這不就是世間法的套路嗎?但是我們自己喜歡這套,不能怪別人。如果將「證果開悟」的學法心態換成「改錯誤糾正自己」的學法心態,正覺同修會還會有市場、還能吸引這麽多信徒?

A:可是改錯誤,真的千難萬難,莫説我到了現在還是看見真如就等於第八識,其他生活上的壞習慣每個都深入骨髓,全部都已經鎖定自動執行程式。

B:那就是所謂的業力,打破那個「自動執行程式」才是真正的修行。「改錯誤」就是扭轉業力,要你對付無量世積集的認知設定和思維慣性,要你跟它時刻抗衡鬥爭。

A: 回頭看,比起對付自己、敲打自己,學第八識容易多了,快樂多了!很多人找到第八識、被印證開悟,就覺得不用再努力了,蕭平實說只要繼續護持正法,修集護法的大福德,到了龍華三會 彌勒菩薩降世,大家至少能證個阿羅漢果。

B: 我也希望開悟是這麽簡單,證阿羅漢這麽容易,那真的皆大歡喜,大家應該早就成佛了,還在這個世界混嗎?你就看我們從前多傻,聼蕭平實講第八識聽得那麽歡喜,還恨不能感召所有人來正覺「學第八識如來藏法」,其實人家看我們,覺得這夥人染上了「阿賴耶識妄想症」,別説看清真相,連現量跟幻想都分不清了。我們當時還覺得自己比誰都聰明,現在發現那是愚癡作祟,業障現前。可是誰甘心承認自己錯了?

A: 認錯是要否定自己,打破肯定自己帶來的感覺良好,可是我們的内置程式是自動追求給自我帶來感覺良好的事物,否定自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是逆向操作啊!

B:所以才説「佛法背俗」! 修行人真正的特質,不是拼命做義工、求開悟、做功夫,而是誠實面對自己,努力改正錯誤——逆著我們的凡夫性做事才是真正的修煉。

我們老説蕭平實有問題,其實只要一個人不用改錯誤作爲學法的「發心」,就算遇不到蕭平實,可以保證他還是會走入同樣的修行「大坑」。蕭平實只是一個特別突出的例子,展露用凡夫心態學法可以出現的各式各樣歧途岔路,非常值得藉鑒。

A:師兄您説得對,執著第七、八識真的只是一個表層的執著,還有很多深層的錯誤我都沒看到。修行不是學會一種念佛法門和高深的第七、八識理論,如果學會這些但是糾正不了自己,那就像一個人,讀書萬卷依然心地齷齪,比一個不讀書心地齷齪的人還可悲。

B:我們一直說自己學的是「如來藏法」,如來藏就像一面明鏡,代表我們本有的無漏智慧、無量功德,修行是要擦乾净覆蓋鏡面的污垢,是不斷改錯誤、做減法;不是看到「如來藏」三個字,就開始幻想自己知道有這面鏡子有什麽功能,或是幻想我找到鏡子就成了「開悟菩薩」,然後每日站在自己幻想的鏡子前面搔首弄姿、自我陶醉。

A:我明白了,第八識能生萬法和持身都不是佛法秘密,「改錯誤」才是那個我們一直視而不見的真正「密意」。

顯示更多

發佈留言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