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佛法名相錯解

陳永泰師兄:再談 『童女』考!(上篇)——梵、漢、英合勘,證明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

 陳永泰師兄:再談 『童女』考!(上篇)—— 梵、漢、英合勘,證明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 

正覺同修會 童女迦葉考.png

01. 緣起

過去幾個月以來,許多悲心深重,智慧深厚的師兄姊菩薩們勸戒末學好好檢討省思,為何過去會闇昧愚痴,被正覺諸多謬說誤導多年。於是末學深切懺悔自責,重頭用心研讀正覺的書籍,整理出正覺誤導學人的三大話術。蕭平實導師的著作《童女迦葉考》一書中具足這三種正覺話術。因此寫這篇文章,加以解析,希望幫助諸位同修們看清正覺的邏輯悖謬,學習如何正確思惟,遠離錯誤。正覺三大錯謬話術為: 《甲:他沒說,正覺幫他說。乙:他已說,正覺加以改說。丙:沒有人這麼說,正覺自己說》。

內容大綱:

02. 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

03《童女迦葉考》P116 – 119內容

04.梵漢英合勘證明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

05. 解析正覺甲、乙、丙三種錯謬話術

06. 結論

                     

02 蕭導師錯解《佛所行讚》

蕭平實導師在其著作《童女迦葉考》P116,根據他自己對《佛所行讚》的語譯,恣意下結論

『 鳩摩羅的考究:鳩摩羅應譯為童女。』

【事實真相】鳩摩羅的梵語kumāra是陽性名詞,指童子、王子。蕭導師不止顛倒男女性別,他爲了證明「鳩摩羅是童女」,自行翻譯《佛所行讚》的時候,採取三種作為:

A. 變更《佛所行讚》作者馬鳴菩薩和曇無讖譯師的斷句、

B. 將「舍那鳩摩羅」曲解、

C. 將前後偈頌的意思錯解。

《佛所行讚》是古印度馬鳴菩薩在佛教史上的創舉和傳世鉅作,以詩歌音樂方式傳唱佛陀的一生事蹟,將音樂、文學、宗教結合,讓佛教廣泛流傳,貢獻厥偉。並且這部作品也是紀錄佛陀傳記的重要史料,深受佛弟子敬重,我覺得應該慎重釐清馬鳴菩薩這部曠世鉅作的真相因而加以研究。

證《佛所行讚》的梵本原文、黃寶生先生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 的《佛所行讚梵漢對勘譯著》、及數種國外梵英對勘譯著,所有人對『舍那鳩摩羅』那一段文句的解釋都是一致、正確的,唯獨蕭導師的翻譯與眾不同,是自創的謬

從下文04所舉的梵本原文,很清楚證明1. 蕭導師斷句錯誤2.『舍那鳩摩羅』毫無疑問地是在形容悉達多太子體貌光輝熠耀像梵天之子鳩摩羅。佛所行讚裡的『舍那鳩摩羅』不是蕭導師所的『生來就有自然衣(舍那)遮蔽身體的童女(鳩摩羅)』。希望正覺同修會尊重馬鳴菩薩的原著,正確解讀北涼曇無讖的譯本,更正蕭導師的錯誤謬解。

 

03. 蕭平實導師所著《童女迦葉考》P116 – 119

蕭導師『童女迦葉考』書中對『佛所行讚』的錯誤斷句

梵漢對勘『佛所行讚』的正確斷句

父王見聰達,深慮踰世表;廣訪名豪族,風教禮義門,

容姿端正女,名耶輸陀羅,應嫂太子妃,誘導留其心。

太子志高遠,德盛貌清明,猶梵天長子。

舍那鳩摩羅賢妃美容貌,窈窕淑妙姿,瓌艷若天后。

同處日夜歡為立清淨宮,宏麗極莊嚴

父王見聰達,深慮踰世表。廣訪名豪族,風教禮義門;

容姿端正女,名耶輸陀羅,應嫂太子妃,誘導留其心。

太子志高遠,德盛貌清明,猶梵天長子,舍那鳩摩羅

賢妃美容貌,窈窕淑妙姿,瓌艷若天后,同處日夜歡

為立清淨宮,宏麗極莊嚴

《大正藏》冊04,《佛所行讚》卷1,〈處宮品〉,頁4,中22~下1

陳永泰師兄按:根據下方的梵本原文證明,蕭導師的斷句有兩處錯誤:1.刻意將『舍那鳩摩羅(27.1)挪到下一句去和『賢妃美容貌』(27.2)連在同一句,目的如下文04那段所寫的:要將『舍那鳩摩羅』曲解成『生來就有自然衣的童女』。2. 將『同處日夜歡(27.2)擠到下一句去。(詳見下文04-4)

naiḥśreyasaṃ tasya tu bhavyamarthaṃ śrutvā purastādasitānmaharṣeḥ / (25.1)

kāmeṣu saṅgaṃ janayāṃbabhūva vanāni yāyāditi śākyarājaḥ // (25.2) 

kulāttato ‘smai sthiraśīlayuktātsādhvīṃ vapurhrīvinayopapannām / (26.1)

yaśodharāṃ nāma yaśoviśālāṃ vāmābhidhānāṃ śriyamājuhāva // (26.2) 

vidyotamāno vapuṣā pareṇa sanatkumārapratimaḥ kumāraḥ / (27.1) 

sārdhaṃ tayā śākyanarendravadhvā śacyā sahasrākṣa ivābhireme // (27.2)

kiṃcinmanaḥkṣobhakaraṃ pratīpaṃ kathaṃ na paśyediti so ‘nucintya / (28.1)

vāsaṃ nṛpo vyādiśati sma tasmai harmyodareṣveva na bhūpracāram //(28.2)

首先摘錄蕭導師的《童女迦葉考》P117 – 119的內容:

(蕭導師)語譯如下:

淨飯父王看見悉達多太子非常聰明、智慧通達,但是唯恐太子出家而深思及憂慮,遠超過世間父母的思慮;因此就廣泛的尋訪名門豪族之中,有著好門風、好家教並且是懂得禮儀而具有忠義心性的人家,探求他們家中有沒有極具容貌姿色而長得端莊的待嫁女兒,後來找到一位這樣的女子,名為耶輸陀羅。

她應該嫁給悉達多太子而成為太子妃,淨飯王就向她的家人誘導,使他們留心這件事而不要隨意嫁了女兒。太子的志向很高大深遠而不在世法上面用心,道德殊特強盛而外貌生來就很清晰明朗(輪廓分明),看起來就好像是大梵天的長子一般。生來就有自然衣(舍那)遮蔽身體的童女(鳩摩羅),成為賢慧的太子妃而具有很美的容貌身體苗條而且具有淑女氣質的美妙威儀,看起來如同玫瑰一般的艷麗,簡直就像天后一般;她與太子同在一起而每天從早到晚都享受著歡樂的時光,父王為了要讓太子忘記出家修行的事,便為他們建造一座很清淨的宮殿讓他們居住,還把這個清淨的宮殿建造得很宏偉,而且莊飾得非常莊嚴。

 

04. 梵漢英合勘: 『舍那鳩摩羅』是形容悉達多太子相貌猶如「梵天的長子舍那鳩摩羅」;不是蕭導師說的: 鳩摩羅應譯為童女,這個童女指太子妃耶輸陀羅。

證據:《佛所行讚》中「舍那鳩摩羅」這句話的完整梵文原句:很清楚直接指出舍那鳩摩羅是形容悉達多太子!

  

vidyotamāno  vapuā  parea  sanatkumārapratima  kumāra /

vidyut閃耀光輝;vapus體貌;para超越殊勝;sanatkumāra舍那鳩摩羅;pratima猶如;kumāra 王子;

(請注意:梵本原文裡根本沒有『梵天長子』這四個字) 

這句話直譯翻成中文是:王子體貌光輝閃耀,超越殊勝,猶如舍那鳩摩羅。

北涼曇無讖翻譯為:太子志高遠,德盛貌清明,猶梵天長子,舍那鳩摩羅。

黃寶生先生翻譯為:這位王子如同舍那鳩摩羅,形體閃耀光輝,無與倫比。

(1) 解說:梵文sanatkumārapratima kumāra / 悉達多王子kumāraḥ 猶如pratimaḥ 舍那鳩摩羅sanatkumāra

梵本原文這句,『王子猶如舍那鳩摩羅』很清楚直接指出舍那鳩摩羅是形容悉達多太子!不是形容太子妃耶輸陀羅。

曇無讖譯文中的「梵天長子」就是指「舍那鳩摩羅」。

北涼曇無讖譯文當中的兩句「猶梵天長子」,「舍那鳩摩羅」,在梵本原文根本沒有出現「梵天長子」這四個字,只有單獨一個複合詞sanatkumārapratima——猶如舍那鳩摩羅;曇無讖漢譯所依據的是哪一個梵文本無法確切考證,「梵天長子」這四個字有可能是曇無讖爲了對仗工整加上去,用來介紹「舍那鳩摩羅」。既然梵本原文中只有「舍那鳩摩羅」,根本沒有出現「梵天長子」這四個字,並且梵本很明確寫著「王子猶如舍那鳩摩羅」,當然舍那鳩摩羅就是形容悉達多王子,不可能是形容王子妃耶輸陀羅。更不可能是蕭導師所說,「梵天長子」是指悉達多王子,「舍那鳩摩羅」是指太子妃耶輸陀羅。

2)「猶梵天長子、舍那鳩摩羅」,梵本裡這兩句原本是連在一起,屬於同一句話

蕭導師不懂梵文,亦不加考證,爲了證明他自創「鳩摩羅一詞是童女的意思」,強行將「猶梵天長子、舍那鳩摩羅」切成兩半,把形容悉達多太子的這兩句中文,拆開、打斷、分成兩半,將舍那鳩摩羅」挪移到下一句形容太子妃的文句。

(3) 梵本原文裡「猶」這個字是和「舍那鳩摩羅」連在一起,不能分開。

(sanatkumārapratima這個複合詞裏面sanatkumāra是「舍那鳩摩羅」,pratima的意思是「猶如」,兩者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複合詞)。整句梵文是「王子猶如舍鳩摩那」。然而蕭導師第一句「猶梵天長子」是形容悉達多太子;第二句「舍那鳩摩羅」是形容太子妃耶輸陀羅。蕭導師的強行切割,不符合梵本原意,因為梵本原文很清楚是「王子猶如舍那鳩摩羅」,「猶」字是和「舍那鳩摩羅」連在一起,「猶」字不能和「舍那鳩摩羅」分開,不能把「舍那鳩摩羅」挪走移到下一句去形容太子妃耶輸陀羅。

(4) 梵本原文裡,『賢妃』和『舍那鳩摩羅』根本不在同一句梵文裡面。

在梵本裡面「舍那鳩摩羅」和「賢妃美容貌」分別屬於前後兩個句子,不在同一句中。

vidyotamāno  vapuā  parea  sanatkumārapratima  kumāra /

太子志高遠,德盛貌清明,猶梵天長子,舍那鳩摩羅。

sārdha tayā śākya-narendra-vadhvā śacyā sahasrāka iva-abhireme //

賢妃美容貌,窈窕淑妙姿,瓌艷若天后,同處日夜歡。

上面這兩句話,第一句梵文之後有一個斜線(/)的斷句符號,曇無讖的漢譯斷句與梵本原文的斷句一樣,都是在「舍那鳩摩羅」後面畫上句號。所以前一句裡的『舍那鳩摩羅』當然不是在形容下一句的『賢妃耶輸陀羅

解說sārdha  tayā śākya-narendra-vadhvā  śacyā  sahasrāka  ivaabhireme // 賢妃美容貌,窈窕淑妙姿,瓌艷若天后,同處日夜歡。

字義: sardham在一起;tad他; sakya釋迦; narendra國王; vadhu媳婦; saci舍脂(天后) ;sahasraksa千眼因陀羅; iv像;abhiram 歡愉

黃寶生譯注:與釋迦王的兒媳婦共享歡樂,猶如千眼因陀羅和舍姬。(註:千眼因陀羅原為婆羅門教、印度教之神,舍脂是他的美貌妻子,稱為天后。)

請注意!「賢妃」就是上面梵文中的śākyanarendravadhvā (釋迦王的兒媳婦)。從梵本原文,知道賢妃舍那鳩摩羅根本不在同一句梵文裡面,當然上一句的『舍那鳩摩羅』就不可能是在形容下一句的『賢妃耶輸陀羅』。再次證明了蕭導師的語譯是錯的。

蕭導師卻將上一句的「舍那鳩摩羅」和下一句的「賢妃美容貌」這兩句連結在一起解讀,他認為『舍那鳩摩羅』是在形容「賢妃耶輸陀羅是生來就有自然衣(舍那)遮蔽身體的童女(鳩摩羅)

(5) 蕭導師變更《佛所行讚》的詩歌韻律結構,以符合他對舍那鳩摩羅的獨家自創說法。《佛所行讚》是馬鳴菩薩在佛教史上的創舉和傳世鉅作,以詩歌音樂方式傳唱佛陀的一生事蹟。北涼曇無讖翻譯時,也用詩歌體裁翻譯,同樣呈現優美的音律感。《佛所行讚》全書大體上是以成雙成對的詩偈對仗形式呈現(極少數文句有例外),展現優美的文學和音樂意境。但是蕭導師為了符合他對舍那鳩摩羅的獨家自創說法,把這18句的內容更改為 4句、4句、3句、4句、3句,破壞了馬鳴菩薩原著和北涼曇無讖譯筆的優美詩歌體例。

(6) 蕭導師說「舍那鳩摩羅」是指:生來就有自然衣(舍那)遮蔽身體的童女(鳩摩羅)(耶輸陀羅)。然而並沒有看過佛教經論裡面何處記載耶輸陀羅生來就有自然衣。蕭導師在書裡也沒有舉出任何證據,因此無法令人相信他的獨家自創說法。

(7) 中文譯本、英文譯本,都沒有人把佛所行讚裡這句話的舍那鳩摩羅翻成童女。這是正覺蕭導師的獨家錯誤語譯。

佛所行讚的中譯本,北涼曇無讖譯筆優美,為大多數人接受,所以鮮少有人重新做梵漢翻譯。但是曇無讖並非逐字翻譯,而 黃寶生先生的重譯很質樸信達,幾乎是逐字翻譯,非常接近梵本原文,比曇無讖的譯本忠實度高更多,極具參考價值。 

倒是很多外國大學都做了梵英翻譯,我讀過三種梵英翻譯,各外國大學的翻譯大同小異,沒有人認為舍那鳩摩羅是在形容太子妃耶輸陀羅,沒有人把舍那鳩摩羅翻成生來就有自然衣(舍那)遮蔽身體的童女。          

著名翻譯家 Edward B. Cowell 根據梵文所翻的梵英對勘本被許多研究機構推崇, 內容也是非常精準:

25. But having heard before from the great seer Asita his destined future which was to embrace transcendental happiness, the anxious care of the king of the present Śākya race turned the prince to sensual pleasures.

26. Then he sought for him from a family of unblemished moral excellence a bride possessed of beauty, modesty, and gentle bearing, of wide-spread glory, Yaśodharā by name, having a name well worthy of her, a very goddess of good fortune.

27. Then after that the prince【悉達多太子】, beloved of the king his father, he who was like Sanatkumāra【猶如舍那鳩摩羅的太子】, rejoiced in the society of that Śākya princess as the thousand-eyed (Indra) rejoiced with his bride Śacī.

(7) 簡介梵天之子「舍那鳩摩羅」

印度神話中,創造世界的大梵天(Brahma) 從祂的心第一次創造出四個生命,是四位童子(Kumara),分別為Sanakakumara, Sanatanakumara, Sanandanakumara and Sanatkumara. 他們被稱為創世者大梵天之子(sons of the creator-god Brahma),或是從心所創造的最初生命(the first mind-born creations)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ur_Kumarashttps://theosophy.wiki/en/Kumara

【結論】希望正覺同修會尊重馬鳴菩薩的原著,正確解讀北涼曇無讖的譯本,更正蕭導師的錯誤謬解。

 

 

顯示更多

發佈留言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