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的反思

正覺的反思 (7) : 你是不是「累積福德」的受害者?

beach-black-and-white-ocean-1536314.jpg

 

序言

最近正覺同修會的「新聞」是編譯組組長宋蘭國老師突然往生。 蘭國老師享年59歲,胃癌病逝。 編譯工作是案牘勞形的腦力消耗,比體力工作還傷身。 據悉蘭國老師生前經常工作到淩晨三點才休息。

2018年臺灣男性平均壽命77歲。 全球男性平均壽命69.8歲,60歲不到就過世,在今天,絕對是「英年早逝」。 [1][2]

蘭國老師病逝的真正原因,我不想妄論。 就說說聽聞此事的正覺「菩薩」的反應是什麼:一定是護法太拼命,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才不到60歲就往生了。

聞者如此猜測,只有一個原因:像蘭國老師這麼拼命的人,正覺裡面太多了,每個人都在蘭國老師身上看到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影。

蘭國老師往生後,正覺傳蕭導師口諭:請大家保重身體,不要太拼命。

蕭導師這種人都不在了才發佈的「事後補救」宣導,天真的我曾經被感動。

直到很久以後,我聽著蕭導師不知第幾次教大家打「福德算盤」,不知第幾次搬出那個「你在華南銀行,怎麼可能在其他銀行提款」的「開悟偉論」,然後我想起身邊那些疲憊不堪、為了正覺賣身賣命的學員,心裡面打起了另一個算盤:

這麼多年來,蕭導師講經講課到底花了多少時間批評別人、吹噓自己、推銷正覺、鼓勵大家累積福德,又花了多少時間體恤民情、愛護學員?

我知道不管認不認識蘭國老師的學員,聽聞他病逝都不免難過。

可是傷逝之余,請您按停大腦裡面那個「拼命做義工上禪三明心見性」的設定,想一想正覺的「累積福德」到底累積了什麼?

 

「累積福德」的狂熱從哪兒來?

不久前有位正覺朋友問:為什麼好像許多明心菩薩身體都不好? 為什麼聽聞很多明心菩薩罹患惡疾?

理由很簡單:拼明心、拼見性、拼福報!

正覺的招牌就是「想開悟,來正覺」。 在正覺開悟的條件,蕭導師說的很清楚:福德是明心開悟的必備條件,「你在華南銀行存款不能在別家銀行提款」,必須在正覺「累積福德」才能得到他恩賜的明心見性果證。

「累積福德」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佈施」和「護法」。 其中包括金錢上的捐獻,也包括學員為正覺付出的所有勞力、心力和時間。

正覺的「明心開悟」與「護法正法」號召力感染力猶如精神鴉片。

不管當初接觸正覺是一心追求開悟,還是對佛法一無所知,純粹被親朋好友拉進來,很多人進入正覺後吸收了「正覺思維」,生活全面轉向,圍繞正覺運作,其他的——家庭、朋友、事業,都變成次要或多餘,一步步變身成「義工狂」、「佈施狂」、 「說法狂」、「結緣狂」。 不少人入會不久,就已經打定主意,把自己的財產、保險、和遺產捐獻正覺。

這種狂熱是怎麼培植出來的?

因為我們舉出經典裡面護法、佈施的「無量報」,標榜正覺全球唯一正法,炫耀蕭導師三地菩薩玄奘再世的身份,號召大家不惜身命佈施、護法、接引眾生,在正法最後九千年,累積無上大功德。 佛陀滅度以後,好像從來都沒出現證量這麼高的大菩薩。

於是很多人拼命累積大福報,希望藉此改善目前的生活狀況——疾病、貧困、心理創傷、生活不順。

因為大家深信自己是在修學佛陀的唯一正法、護持佛陀的唯一正法,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事情比這個更有價值、更正確、更值得為之全心奉獻。

因為「明心」與福德掛鉤,明心後你就是聖人,永遠不會下三惡道,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可以證得阿羅漢果,甚至可以入地。

因為你身邊的正覺菩薩,不斷傳銷一個崇高美好的「正覺故事」,很多「大菩薩」光榮地對學員演說自己進入正覺後,捨棄朋友杜絕娛樂,夙夜匪懈、為護法燃燒生命的事蹟。

每年禪三過後那些千篇一律的班級見道報告,除了讓破參的人感覺良好,不就是為了鼓舞士氣,告訴你:來,像我們這樣拼,你就會感動導師,得到聖人的身份。

最初聽這些話,被學法的熱情和崇高理想感染,向著那個開悟目標心無旁騖地衝刺,一天比一天精進勇猛。

如果不進入那個開悟的圈子,如果不去刨根究底,搜集資訊,如果選擇安逸的活在聖人舒適圈裡面,「累積福德」造成的悲劇我永遠都看不到。

 

「累積福德」累積了多少傷害?

正覺的教導和政策裡面,很少看不到偏執和極端這兩個元素。 這一套「累積福德」教育,同樣沒有理性與審慎可言。

宋蘭國老師是會內重要幹部,所以他的突然往生才引起臺北學員高度關注。

其他學員的故事呢?

學員分散各地,資訊被切割,同一區的也不許攀緣交流,你以為你看到聽到的不幸,只限于你那個小圈子。

真相是,正覺同修會弘法足跡所到之處,每一個地區的學員都被「累積福德」的狂熱傳染,像是一個個疫病災區。

抹掉幻覺和假像的那一刻,我驚覺蕭導師的「正覺故事」,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從中覺醒的「夢魘」。 西藏解放前的農奴,是不是就是這樣心甘情願地被法王奴役,還以為這是在消業種福?

正覺的「豐功偉業」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業績」,只是大部分被壓榨的人不是蘭國老師這樣的「大菩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悲劇,不值一曬,不會讓蕭導師做出「事後安慰」的補救措施:

做義工的時候,很多資深「菩薩」都勸導有工作的學員繼續賺錢,不要放棄工作,同時感慨自己福報不夠。 為什麼? 正覺的資深「菩薩」,很多早年為了護持正覺早早退休,以為自己積攢的養老金夠用。 沒想到這十多年通貨膨脹嚴重,替正覺做義工花費不小,加上年紀大身體不好,開銷繁多,當初的積蓄根本不夠用。 「累積福德」的結果,就是步入老年還要面對經濟壓力。
 
年紀輕輕放棄正職,選擇在家上班、依靠不穩定收入度日,因為正覺教導護持佛法功德最大,所以認定不必打拼事業,反正有佛菩薩「照顧」。 錯過打拼事業的黃金時期,後續很難再找到優渥的機會。 幸運的有家人依靠,不幸的呢? 而且,缺乏社會歷練,長期與現實生活脫節,除了正覺所學,人生空洞蒼白,知識面片面狹隘。  
 
曾經因為捐助鉅資給正覺很快明心,步步高升,但是最後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被排擠欺壓,當初你即使為正覺拋妻棄子傾家蕩產,也不會得到任何同情或絲毫感激。  
 
多年來放棄工作全心在正覺做義工,義工工作期間還為正覺自掏腰包,出了幾十萬幾百萬台幣,為正覺賣命直到健康受損,家庭關係和經濟狀況出現問題,或許才懂得停下來反省。  
 
為了獲得明心的印證,賣掉房子,一捐幾百萬上千萬台幣。 年紀輕有資產的還好說,這個類型裡面年紀大的人不少,因為越是年紀大,越想儘快明心,求得安全感。  
 
忽略(甚至放棄)家庭、朋友、事業、工作,只在乎「護持正法」和正覺的「法眷屬」,把正覺當成全職服務終身奉獻的物件。 運氣好的,在正覺獲得光環、職位和安慰,運氣不好的,一直無法錄取禪三,在基層吃苦受累還要受氣。  
 
省吃儉用的老年人,因為拿不出一大筆錢,所以60歲、70歲、80歲高齡,烈日下、下雨天站在大街上發傳單,擺書攤,承擔各種粗活,裝修整地搬重物。 前陣子有學員為了拼義工,去正覺途中猝死,正覺才終於有所警惕,制定不可以連續多天當值的規定。  
 
為了累積福報,捐錢給正覺買講堂買道場,拿出養老的錢,甚至典當借貸,負債累累。  
 
經濟條件不好,連買書上課都必須省吃儉用,但是捨得花費大量積蓄去正覺上課,替正覺做事,不為退休養老和生計規劃儲蓄。

上述這些「不幸故事」普遍而且典型,每一個都令人心痛。 正覺學員是直接受害者,間接受害的,還有他們的配偶、兒女、父母、好友、親朋。

正覺建立以來,上面的不幸案例不計其數,病倒累垮、英年早逝的有多少個,無法想像。 正覺為什麼隻字不提?

 

這些故事為何你從未聽說?

上面的案例,在正覺很少人告訴你,也沒有人提醒你,如果你聽過善意的規勸,那是個別人的善意和理智,不是正覺同修會對你的關愛。

我不是沒有問過正覺的「大菩薩」:我們對學員,怎麼可以如此不負責任,大家知不知道到底正覺造成了什麼傷害?

有些人回答:我不知道,我沒見過,你說的只是你說的。 有些臉上毫無表情,好像與他/她毫無關系;有些覺得無能為力,只求獨善其身。 另一些人的心態是:我不是過得很好嗎? 那些人有業障沒福報,這是破財消業,重業輕報,總之留在正覺佛菩薩會照顧你。

原來有許多「聖人」比上班還拼命地護法,可是不願意用護持正覺千分之一的精力關心一下任何人的遭遇!

他們的反應告訴我一個真相:面子上每個人都可以表現慈悲和溫情,真正的同情心難得一見。

活在「正覺故事」裡面的人,只能按照「正覺故事」的預設「劇本」思考判斷。 他們無力質疑劇本的大綱。 要糾正正覺的「佈施傷害」,等於推翻正覺賴以擴充團體的「核心政策」。

個別人的善良,無法與體制本身的功利抗衡。

在正覺,我們可以一邊告訴你護持正法果報無量,佛菩薩一定庇佑你,到了蘭國老師這樣的事情發生,或是當你因為正覺,失去親人、金錢、工作、健康的時候,又有另一番說辭:已經開闢「 大福田」給你種了,你死了病了殘了,家庭破碎,潦倒無依,都是你沒福報、犯戒、業障深重、重業輕報。

有錯的絕對不是蕭導師和你的親教師,要怪請你怪自己。 蕭導師不是活得好好的嗎? 你的親教師不是好好的嗎?

權力階層不關心、不推廣、不促銷的,沒有人會在乎。

那權力階層關心的是什麼?

是如何拓展正覺的弘法大業,如何在網路和社交媒體推廣美好的「明心故事」,如何吸納更多學員更多資源,如何控制學員確保沒人敢阻礙正覺的。

不過即使大力勸導功效也有限,決定行為的是制度本身,不是空洞的口號。

每年錄取禪三的人數有限,僧多粥少,你不拼命付出別人就會搶先爬頭。 在這樣一個體制裡面,學員為了累積以數位計算的「福德」,怎麼可能不成為「佈施狂」和「義工狂」? 怎麼可能不為了早日獲得「證量」,做出孤注一擲的選擇?

而且付出越多,越不甘心放棄!

 

正覺「累積福德」的重點是什麼?

不了解正覺如何推銷「佈施正覺才是種福田」這個觀念的讀者,可以參考以下正光老師和正鈞老師的兩個視頻: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二)第89集 《如何佈施才正確?》。 [3] 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19集《修六波羅蜜要作什麼? 》[4]

這兩個視頻的佈施教導,囊括了「正覺佈施」的大部分重點。

雖然內容參雜誤導性敘述,但是與進入正覺後我們所接觸的實際身教言教相比,已經非常含蓄收斂。 光看視頻的人,未必理解「正覺佈施」的真面目。

正覺在視頻裡和檯面上的佈施教導,有以下幾個重點:

  1. 用經教和佛典故事強調佈施果報的殊勝
  2. 佈施是菩薩應該經常熏習的善法
  3. 強調佈施果報與施者、受者和施物有關
  4. 強調正覺才是唯一的「正法」,其他出家僧寶和修行人/團體,由於所說違背正法或是誹謗正法,所以屬於謗法之人,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或善知識,屬於「毒田」
  5. 經典中說明佈施果報的差異是因為開悟必須有大福德做為條件
  6. 暗示性結論:想要累積大福德只應該佈施給正覺

上面的重點,正覺的講經、上課、書籍、三乘菩提視頻裡面,用暗示方式輸送傳播。 進入正覺後,由於學員對蕭導師崇拜、與親教師建立師生之情,「開悟必須佈施給正覺」這個觀念會以更加赤裸裸的方式呈現。

至於明心的「福德」是用數位(金額與時數)計算這一點,有些許資歷和觀察力的學員都可以看出端倪。

向正覺付出您下一分錢下一分鐘之前,或許您應該重新檢視這套「累積福德」理論:

它到底是不是佛法中的「佈施波羅蜜」? 佛法裡面的證量是否要通過「累積福德」來換取? 只要「福德」足夠,導師就能「恩賜」你開悟、佛菩薩就能「加持」你見性?

正覺同修會的三乘菩提視頻和教課,不時舉證經典支援它的說法,下面筆者同樣舉證經典內容,請讀者反思正覺所說是否真的符合經論教導,是否全然無可質疑。

 

反思1:抹殺「平等心」的佈施?

《賢愚經》卷421 摩訶斯那優婆夷品〉:「優婆夷言:我又更有奇特之事。 此舍有神,與我親厚,如有女人共相往來。 我佈施時,此神語我:『此阿羅漢,此阿那含,此斯陀含,此須陀洹,此凡夫,此持戒,此破戒,此智慧,此愚癡。 』我雖聞此說,意等無二,于凡夫,犯戒等,如阿羅漢。 」舍利弗言:「汝實奇特! 能于此中,生平等心。 」(CBETA 2019.Q3, T04, no. 202, p. 374b22-29)

菩薩看待佈施的物件都是平等觀,不起我相人相眾生相,當然不區分凡夫、犯戒者和阿羅漢。

「正覺是唯一正法,佈施正覺才有大福報」——這是正覺同修會從蕭導師到親教師,一有機會就不斷推廣的觀念。 很多人不惜重金,一捐幾百萬護持正覺,就是因為蕭導師是三地菩薩,正覺教團有幾百個明心菩薩,所以佈施正覺的果報比佈施其他任何人/團體都廣大無數倍。

琅琊隨筆(27)舉出《優波離經》中,佛陀從未要求弟子只佈施給自己和自己的僧團,這種說法是外道對佛陀的污蔑。 在漢譯本中阿含133經的《優婆離經》之中,世尊對覺得不想繼續佈施外道的優波離居士說:

世尊告曰。 居士。 我不如是說。 當施與我莫施與他。 施與我弟子莫施與他弟子。 若施與我者當得大福。 若施與他不得大福。 施與我弟子當得大福。 若施與他弟子不得大福。 居士。 我說如是。 施與一切隨心歡喜。 但施與不精進者不得大福。 施與精進者當得大福。

客觀來說,佈施不同人所得果報確實有優劣之分,但是,那不是菩薩應該執著之處。 會計較果報大小的人,是心念與我執相應的世間凡夫。 佛陀何時教導我們應該執著果報大小? 只佈施給他和他的弟子?

正覺灌輸的強烈分別心,必然抹殺佈施應有的「平等心」。 長期接受「只有正覺是正法、其他團體個人可能是毒田」的教導,令正覺學員將自己的大部分資源投入正覺,同時自動質疑正覺以外所有的修行人和出家眾是否「正法」,對其他慈善團體也絕對不會像捐錢給正覺那樣慷慨。

正覺「大菩薩」那種「我給你義工做是恩賜福利給你」的倨傲心態,不就是「不平等佈施」的極致體現?

許多凡夫俗子的佈施,都比正覺某些高幹清淨無求!

 

反思 2. 「福田」需要蕭導師開闢?

在正覺,「福田」是蕭導師通過開辦各種義工專案「開闢給大家種」的,正覺幹部也一再教導學員必須感激導師,因為沒有導師,你就沒有機會種最殊勝的特大號福田。

《大智度論》裡面,佛陀指出,福報的「優劣」是從心而生:

《大智度論》卷32:「菩薩摩訶薩知諸法實相無取無舍,無所破壞,行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以大悲心還修福行;福行初門,先行佈施。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智慧明利,能分別施福;施物雖同,福德多少隨心優劣。 如舍利弗以一缽飯上佛,佛即回施狗而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 」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義,佛施狗得福多。 」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為第一,不如佛施狗惡田得福極多。 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 如舍利弗千萬億倍,不及佛心。 」(CBETA 2019.Q3, T25, no. 1509, p. 301a27-b9)

佛陀與舍利弗佈施同樣一碗飯,儘管舍利弗所施予的是最尊貴的福田(佛),而佛陀施予的是惡田(狗),佛陀因為心地最清淨無執的緣故,得福比舍利弗廣大。

《優婆塞戒經》卷419 雜品〉:「有人說言『施于塔、像,不得壽命、色、力、安、辯,無受者故』,是義不然! 何以故? 有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佈施,是故應得如是五報。 善男子! 譬如比丘修集慈心,如是慈心實無受者,而亦獲得無量果報;施塔、像等亦應如是,得五果報。  (CBETA 2019.Q3, T24, no. 1488, p. 1054b20-25)

「福田」不需要他人開闢,從施者自己的內心出生,所以,即使沒有被施予的物件,同樣可以獲得無量果報。

「大福」在於施者的心念,以清淨無執心念佈施,佈施任何物件都有大福報。

換句話說:福德與你的證量成正比,福田何時需要他人開闢。 經論何時說,如果沒有大菩薩開闢大福田你就沒法修集大福報?

證量更具體說是什麼? 「菩薩摩訶薩知諸法實相無取無舍,無所破壞,行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以大悲心還修福行;福行初門,先行佈施。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智慧明利,能分別施福;施物雖同,福德多少隨心優劣。  

菩薩佈施是以「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也就是「無所得、無執」的心境出發,同時是出於對眾生的慈悲去修福。 菩薩有智慧分別佈施所得的福報,但是獲福多少,在乎你的心念是否與無所得相應。

退一萬步說,即使蕭導師教導的真的是正法,開闢的真的是「福田」,倘若佈施時沒有平等心、清淨心、大悲心,心念不淨、執著回報,福報一樣大打折扣。

 

反思 3:佈施有「毒田」與「福田」之分?

蕭導師教育弟子:獨家擁有最殊勝的福田,外面的修行人都很可能是「毒田」【請見正光老實的視頻】,佈施「毒田」未來得到的是「毒果」。 如果你相信這種教導,你還敢隨便佈施給正覺以外的任何人嗎?

佛陀何時教導弟子佈施「毒田」要承受「毒果」?

上面《大智度論》的引文裡面,「惡田」指的是下劣的佈施物件。 即使是惡田,施者心地清淨無執,仍然獲得大福報。

《中阿含第一八瞿曇彌經》/《中部第一四二施分別經》中,佛陀說:

「再者,阿難! 有四種佈施:一、由行善法的清淨施者,佈施給行惡法的邪惡受者。 此類佈施,因施者而清淨。 二、由行惡法的邪惡施者,佈施給行善法的清淨受者,此類佈施,因受者而清淨。 三、由行惡法的邪惡施者,佈施給行惡法的邪惡受者,此類佈施,施者、受者都不清淨。 四、由行善法的清淨施者,佈施給也行善法的清淨受者,此類佈施,施者、受者都清淨。 」

《優婆塞戒經》卷419 雜品〉:「「善男子! 菩薩之人名一切施,雲何名為一切施也?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如法求物,持以佈施,名一切施;恒以淨心施于受者,名一切施;少物能施名一切施;所愛之物,破慳能舍名一切施;施不求報,名一切施施時不觀田以非田,名一切施;怨親等施,名一切施。 菩薩施財,凡有二種——一者、眾生,二者、非眾生——於是二中乃至自身都不悋惜,名一切施;菩薩佈施,由憐湣心,名一切施;欲施、施時、施已不悔,名一切施。  
 
或時設以不淨物施,為令前人生喜心故,酒、毒、刀、杖、枷鎖等物,若得自在、若不自在,終不以施;不施病人不淨食藥;不劫他物乃至一錢持以佈施。 菩薩施時雖得自在,終不罵打令諸僕使生瞋苦惱。 如法財施,不求現在後世果報。 施已常觀煩惱罪過,深觀涅盤功德微妙,除菩提已更無所求。 施貧窮時,起悲湣心;施福田時,生喜敬心;施親友時,不生放舍心。 若見乞者,則知所須,隨相給與,不令發言。 何以故? 不待求施,得無量果。 」(CBETA 2019.Q3, T24, no. 1488, pp. 1054c22-1055a12)

上面兩段經文指出:只要佈施者或接受佈施者,其中一方心念清淨,就是清淨佈施。 不清淨的佈施,除了心念不淨之外,也包括施予會造成傷害的物品,用不法所得的東西施予他人。

佛法中的佈施沒有毒田、毒果這一說,只有果報優劣的分別,所施物品是否清淨的分別,有「有所得」、「無所得」的分別。 在《優波離經》中,佛陀沒有教導優波離停止佈施食物給誹謗佛陀的外道。 [5]

這裡需要厘清一個概念,佛陀不是教我們明明知道某個團體傷害眾生,還大力護持,那種行為不叫佈施,是助紂為虐、共同犯罪。 但是從《優波離經》可見,以慈悲心歡喜心給予外道他們所需要的食物,不會產生惡報。

對正覺學員來說,這裡的重點是不要走極端:佈施時可以挑選應該謹慎,但是無需排斥所有非正覺團體,或是將所有誹謗正覺和蕭導師的團體一律打成「毒田」,更不需要恐懼自己曾經佈施外道會招致「毒果」。

再者,正覺對「真正出家人」和「正法」的界定是依據自定標準否定他人。 倘若正覺的界定錯謬,正覺學員錯過的是護持三寶、護持真正修行人的佈施福報。 學人應當謹慎判斷。

 

反思 4:佈施果報一定可以迅速兌現?

視頻裡面,正光老師舉出《賢愚經》中金天夫妻的情況,強調佈施的果報會迅速兌現。

金天夫婦死後升忉利天,九十一劫以來生生世世全身金色,光明照人,容貌端正,殊妙無比。 經典故事裡面,有佈施殊勝果報下一生展現的情況,但也不是每個案例如此。

譬如《賢愚經》中阿育王(阿輸迦)的佈施故事裡面,佛陀沒有說他的佈施果報死後即刻兌現:

《賢愚經》卷317 阿輸迦施土品〉:「佛告阿難:「向者小兒,歡喜施土,土足塗汙佛房一邊,緣斯功德,我般涅盤百歲之後,當作國王,字阿輸迦。 其次小兒,當作大臣,共領閻浮提一切國土,興顯三寶,廣設供養,分佈舍利,遍閻浮提,當為我起八萬四千塔。 」」(CBETA 2019.Q3, T04, no. 202, p. 368c7-23)

因果錯綜複雜,果報或許可以迅速兌現,或許未必,經典中從來沒有絕對性的保證,佛陀也從未如此強調。

在大部分有關佈施的故事裡面,佛陀強調的是大福報出自清淨的心念:歡喜心、信心、恭敬心、求解脫的心、平等心、不希求回報之心、慈悲心。

《賢愚經》卷5白淨比丘尼佈施一張破舊毛毯得大福德的故事:「比丘授佛,佛自手受此迭垢汙。 時王眾會,微心嫌佛受此垢迭。 佛知眾心,而告之言:『我觀此會清淨大施,無過於此以迭施者。  』」

《賢愚經》卷2寶天的故事:佛告阿難:「爾時貧人珠供養者,今此寶天比丘是也。 由其過去用信敬心,持白石似珠散眾僧故,乃至九十一劫,受無量福,多饒財寶,衣食自然,無有乏短。 緣于爾時有信敬心,今遭我世,得道果證。 」(CBETA 2019.Q3, T04, no. 202, p. 359b8-c7)

《中阿含經》卷3:「多聞聖弟子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之乃取,樂於與取,常好佈施,歡喜無悋,不望其報,彼于不與取淨除其心。  」(CBETA 2019.Q3, T01, no. 26, p. 438c26-29)

 

反思 5:只要佈施正法,佛菩薩一定保佑你?

正光老師是正覺資歷頗深的一位老師,他教課時經常鼓勵學員:只要一有機會,就儘量佈施,不用別先想要存夠錢,不要擔心沒有錢養老,佈施給正法,佛菩薩以後一定保佑你。 正覺裡面,教導學員「不用存錢,佈施正覺佛菩薩會照顧你」的不止正光老師一人,相信此說的學員也不在少數。

這種說法毫無根據,一廂情願。 但是學員對親教師深信不疑,必然有人不為養老和病痛未雨綢繆。 結果是什麼? 首先是造成家人的困擾,更不幸的結果是生活拮据,無法照顧自己。

經典裡面,佈施的果報一般都要死後才兌現,金天夫婦的故事就是如此。 佛陀從未承諾佛菩薩會照顧護持正法的人這一生就會兌現果報,衣食無憂。

《十住毘婆沙論》卷817 入寺品〉:「是菩薩若為護持正法。 若為瞻視病人。 應時供施心無有悔。 是名清淨施。 若不求果報。 不分別是應受是不應受。 但以憐湣利益心與。 是名清淨施。 如說。  
 
 
若人悲心施 是名清淨施 不言是福田 不言非福田 若人行佈施 無所為故與
若人為果報 是名為出息 是故說施已 心無有悔恨 乃至微小福 皆向無上道

以是佈施因緣所得福德。 皆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求今世後世利樂及小乘果。 但為眾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CBETA 2019.Q3, T26, no. 1521, p. 63c11-23)

《優婆塞戒經》卷419 雜品〉:「如法財施,不求現在後世果報。  」(CBETA 2019.Q3, T24, no. 1488, p. 1055a7-8)

上面引文中清楚指出:清淨的佈施不求果報,也不求今世後世利樂。

正光老師教導大家相信「護持正覺,今生佛菩薩一定照顧我」的心態去佈施給正覺,表面上聽起來是對佛菩薩的信仰,似乎無可厚非,事實上沒有經論根據,更像是世間人去廟裡面祈福還願的賄賂神明心態。

鼓勵學員不做財務規劃,把錢佈施給正覺,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說法。 如果正覺要宣揚「放心捐錢、佛菩薩會保佑你」這種理論,那是否可以保證大家老來生活無憂? 如果學員聽從這種鼓動,把積攢的錢全部捐給正覺,認為佛菩薩會照顧自己,但是結果生活拮据,突染惡疾,老來無依,正覺是否會承擔責任?

正覺的老師,不是故意坑害學員,只是分不清迷信與正信,對經論教導所知片面,加上自身衣食無憂,不知民間疾苦,世道艱難,所以無視這種教導引生的禍害。

但是這種出於善意誠意灌輸給您的錯誤認知,往往比故意傷害您的教唆更難分辨,更流毒深遠。

如果佛菩薩會因為我們佈施正覺照顧我們,那麼蘭國老師以及正覺很多明心菩薩如此拼命護法,為何出現嚴重健康問題? 是不是又要說:佛菩薩另有安排?

「佈施正法,佛菩薩會庇佑你」這種「迷信」思維,才是導致學員心存僥倖,不愛惜身體,有病不盡早醫治,最終惡疾纏身的主因之一。

 

反思 6:佈施要精打細算?

蕭導師講經時經常強調他「很會打算盤」,懂得如何累積福報才最為事半功倍,早日攝受眾生圓滿他的佛土。

法主如此教導,正覺「 菩薩」的佈施當然充滿了計算:非常在意佈施講堂多少錢財,佈施的物品是否貴重,選擇與開悟的聖者和老師優先結緣,做義工刻意挑揀福報大的工作,在乎記錄金額時數,嫉妒工作職位比自己多的人,與他人比較福報心生卑慢,生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   。。。

上面金天夫妻佈施故事的引文中,佛陀說:「以少施故,乃獲如是無量福報」。 經典裡面的許多佈施故事,佈施的物品,都是非常卑賤的東西,但是果報殊勝。

白淨比丘尼往世窘況,供佛的是家中唯一的一張破舊毛毯;[6]阿育王得為國王,只是因為往世供養了一堆土;[7] 寶天比丘往世貧困,供養的是一把石頭。  [8]

這類佈施一錢一石一毯一粒米一杯水的故事,佛陀都非常歡喜讚歎。 如前所說,佈施貴在心念清淨,所以貧人佈施卑賤之物所得的果報,不一定不如富人供養貴重物品。

佛陀為我們說明佈施所獲福報的差異(依施主、受者、施物有別),是在陳述一個客觀的事實,不是鼓勵我們累積福德的時候精打細算,斟酌思慮做什麼才能以小博大,換取最大福德。

佛陀佈施對一條狗佈施一碗飯,都能夠獲得廣大福報,是因為佛陀的心地最清淨無執,不計較佈施的物件、不計較所施的物品、不在乎所得的回報: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9:「滿慈子言:「舍利子!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乘佈施波羅蜜多,不得佈施,不得佈施波羅蜜多,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物,不得所遮法。 舍利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乘佈施波羅蜜多。 」(CBETA 2019.Q3, T05, no. 220, p. 274a19-25)

換句話說,福報與無執(般若智慧)成正比。 般若智慧越深,佈施福德越廣大。 想要累積大福德,不如勤修智慧,否則斷不了我見,再怎麼做都是凡夫的佈施。

蕭導師的打算盤佈施,斤斤計較,念念「有所得」,比許多施不望報的普通人還遠遠不如,全然是與「我執」相應的有漏佈施,哪裡是菩薩修行的出世間佈施般若波羅蜜?

 

反思 7:福報從別人的五蘊身來?

這個說法與「福田」需要蕭導師開闢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正覺,不但計算福德是理所當然的,正覺的「佈施」方法還有一些獨創法門。 譬如老師教大家,發傳單的時候,眼睛要看著對方,要有交流,五蘊身要互動,這樣未來世這個接傳單的人,才會很快成為你的弟子。 這樣佈施護法,才能夠通過攝受眾生迅速攝受佛土。

上面已經舉出,佈施的果報從清淨無執的心念而來。 正鈞老師舉《優婆塞戒經》說:「施即五陰,所以者何? 由身口意具足施故」。

這一段只是在論述佈施是通過五陰進行,所以能夠得到這些果報:「遠離煩惱、多財巨富,名施正果。 壽命、色力、安樂、辯才,名施余果」。

菩薩攝受佛土、成就佛土,是通過證得無所得的般若智慧。

《放光般若經》卷735 持品〉:「諸菩薩所行五波羅蜜,內外空及有無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于聲聞、辟支佛地中取證,教授眾生、淨佛國土。 欲得成就佛土,成就菩薩,成就逮薩雲若,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  」(CBETA 2019.Q3, T08, no. 221, p. 48c4-8)

佈施的時候,不斷思維「要上禪三」、「要開悟」「當成就佛土嚴勝、佛土嚴勝」,心念不離「有我」的執著,不是出世間佈施波羅蜜: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妙生!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更求趣。 』「妙生! 若有菩薩言:『我當成就佛土嚴勝、佛土嚴勝。 』者,如來說為非是嚴勝,是故如來說為嚴勝。 妙生! 若有信解一切法無性、一切法無性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 」(CBETA 2019.Q3, T08, no. 239, p. 774b12-17)

當你將其他人視為攝受自己佛土的物件,認為攝受越多人成佛越快,這種觀念不但與三輪體空的教導不符,而且心態上其實是把他人看作成就自己的工具,與大悲心的無私利他有違。

 

反思 8:要具備福德,才能夠證悟實相?

正鈞老師: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299-a10_019

所以,三輪體空不能只依于蘊處界虛妄來建立,而是要以諸法本母的如來藏,以其本具的空性來作為依止。 祂是當體即空卻又能生萬法,但是眾生沒有辦法一下子就能夠作這樣的轉依,而來修學佈施法的,因為最少這也要能夠親證法界實相,才能夠有這麼一分的功德啊! 而要能達成這個目標所必須具備的福德,卻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具足? 所以 世尊為了要使菩薩們能夠快速地修集福德資糧,就開示說:「有勝財故獲得勝果、有田勝故獲得勝果、施主勝故獲得勝果。 」就是為了要讓眾生瞭解這個道理以後,又可以作為方便的選擇與施為。

《優婆塞戒經》論述佈施的果報差別與佈施的正確做法的內容,一直在強調佈施應該與「無所得、無分別」的般若波羅蜜相應,並沒有說:要具備福德,才能夠證悟實相。 上面正鈞老師幫 世尊做的結論,證據何在?

必須具備福德才能得到智慧這個說法,是蕭平實導師空前絕後的獨創,古往今來有哪一位佛門大德有這種佛法教育? 就是因為空前絕後的顛倒,經論裡面還真的找不到反證。

事實上,正鈞老師引述的討論佈施果報的內容,其前面一節,是佛陀教導六度波羅蜜的正理:

《優婆塞戒經》卷418 六波羅蜜品〉:「「善男子! 雲何名為波羅蜜耶? 施時不求內外果報,不觀福田及非福田,施一切財,心不悋惜,不擇時節,是故名為施波羅蜜。  」(CBETA 2019.Q3, T24, no. 1488, pp. 1053c27-1054a7)

即使單看正鈞老師引述的卷四〈19 雜品〉,一樣論及佈施波羅蜜的精神:

《優婆塞戒經》卷419 雜品〉:「「善男子! 菩薩之人名一切施,雲何名為一切施也?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如法求物,持以佈施,名一切施;恒以淨心施于受者,名一切施;少物能施,名一切施;所愛之物,破慳能舍,名一切施;施不求報,名一切施;施時不觀田以非田,名一切施;怨親等施,名一切施。  」(CBETA 2019.Q3, T24, no. 1488, p. 1054c22-28)

菩薩的佈施行,經典中常說是「自利、利他」。 其中的「自利」有幾層意思:

《優婆塞戒經》卷418 六波羅蜜品〉:「「善男子! 一一方中各有四事。 施方四者:一者:調伏眾生,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 若人于財不生慳惜,亦不分別怨親之相、時與非時,是人則能調伏眾生。 于財不惜,故能行施,是故得離慳悋之惡,是名離對。 欲施、施時、施已歡喜,不生悔心,是故未來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 能令他人離于饑渴苦切之惱,故名利他。 」(CBETA 2019.Q3, T24, no. 1488, p. 1053a25-b3)

1. 增上生:「是故未來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佈施的善報可以令菩薩獲得「增上生」,未來世享有更大福報。 但是菩薩不執著福報,廣有資財都是為了可以説明眾生。

2.破除貪愛慳吝:即使還沒有證得實相,在知見層面上與三輪體空的正見相應,在觀行層面上不斷破除我執、法執。

 

總結

上面舉出的反思,不是佈施波羅蜜的系統性論述,只是顯示正覺的說法,可以用經論輕易反證和否定。

正覺三乘菩提的六度和佈施視頻,都是「先射箭再畫靶式」的論證方式,從經論中抓出句子,以脫離語境或是以偏概全的「邏輯」,支援預設觀點。 任何人都可以拿著另一個立場,將同樣的句子做另一種論證和解讀。

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是通過佈施,去除慳吝、貪愛、我執、和培養大悲心,不是只佈施護持某個特定團體,以換取福報證量。

正覺同修會的「累積福德」,無法擺脫「我見」和執取,動機不純,帶有強烈的排他性、功利性、目的性,本質上是利益交換,有佈施沒有出世間的「佈施波羅蜜」。

正因為有我執,正因為是利益交換,所以正覺高幹展現一副「我給你福報、你要感恩戴德」的傲慢!

這樣的人性就是正覺開悟有沒有實質的最好證明。

宗教團體為了斂財和壯大自己販賣「福報」,不是新鮮事。 但是拿「福德」換「證量」,號召徒眾為了「開悟」不惜一切代價、不顧自己家庭生計健康經濟條件、心甘情願豁出一輩子這樣交換下去的,即使不是正格的邪教,也是一個極端、偏執的團體。

正覺這套制度,往古代看,是複製西藏舊社會法王和貴族壓榨農奴的手法。 在現代社會,操作手法與商業行銷術極端類似,同樣利用人性弱點:

人性心理弱點 1 : 害怕錯過高回報。

正覺標榜佈施全球唯一正法福報不可思議,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誰會放過? 即使不完全相信的人,也會少量佈施,以小博大。 深信不疑的人,更加會把有限的資源全數投入,為求最大效益。

人性心理弱點 2 : 好奇心。

佛法博大精深,正覺的「明心密意」,初學者根本無法分辨真偽和效果。 但是人有非常強烈的探秘心,一個被「吊高來賣」的秘密,散發難以抵擋的誘惑,大家非要找到得到知道,與自己的猜測印證一番,否則無法捨棄,猶如染上毒癮,尤其是當你身邊的人都在追求它,很少人能夠拒絕從眾、逆流而行。

正覺的學員大多是善良的人,努力護法佈施,本身是無私的奉獻。

但是蕭平實導師,教導學人為了開悟去累積福德,等於在佈施波羅蜜這個清淨法裡面,滲入對開悟和福報的執著,效果就是在一個原本就我見深重的凡夫身上,雪上加霜,為他/她增添執著、貪婪和煩惱。

最糟糕的是,不誠實的人(或是盲從蕭導師的人),不但看不見其中厚重的染汙,還會將自己粗重的煩惱,包裹在「修行」、「證果」、「度眾」的美麗糖衣裡面,自欺欺人。

如果您已經存疑,請保護自己,不要等泥足深陷,遍體鱗傷才醒覺,正覺沒有給大家買退休基金養老。

如果您深信您是在累積福德,我只能說,推廣這一套思想給其他人之前,調查清楚正覺造成什麼不幸和悲劇,考慮一下您要承擔什麼共業。

如果正覺的制度根本不允許您考證真相,請想一想,這個不透明「正法團體」,到底隱瞞了什麼? 掩蓋了什麼?

不要成為下一個蘭國老師。

 

 

 

  1.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8502
  2.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34048
  3.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9/2136-a09_089
  4.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0/2299-a10_019  ↑
  5. HTTPs://zhuanlan.zhihu.com/p/92937308
  6. CBETA 2019.Q3, T04, no. 202, p. 383a23-c28
  7. CBETA 2019.Q3, T04, no. 202, p. 368c7-23
  8. CBETA 2019.Q3, T04, no. 202, p. 359b8-c7

 

顯示更多

發佈留言

返回頂部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