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分享

正知而住、五蘊觀、六入觀、唯心識觀(四)

正知而住、五蘊觀、六入觀、唯心識觀(四)

art-brown-flora-129743.jpg

分享者:經圓師兄

編輯:琅琊閣

今天繼續分享關於五蘊觀的內容,五蘊觀的內容非常多,用一兩節課也講不完,我一直認為通過網路這種不是面對面的方式,所學是很有限的,因為受語言文字的限制,也受時間的限制,只能分享一個大概的理路和脈絡,如果想要深入地學習,還要在更多的方面建立聞思修。

我分享的目的還是基於拋磚引玉的思路,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的學習過程,包括學習的心得,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這個就是分享的主要目的,如果你認為我哪兒講錯了,從反面的角度能夠給你帶來一點啟示,這個也挺好,起碼達到了互相來增上這樣一個目的。如果你覺得我講的不那麼到位或者過於繁瑣、偏理論,或者在實踐的時候不那麼好操作,或者覺得講得比較模糊,這個我認為是正常的。因為通過網路學習,確實有這種局限性,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多的交流,你可以直接來找我。今天就來了兩個師兄到重慶跟我面對面地聊,聊得比較高興,所以鼓勵大家線下自己去練習、去交流、去操作。

佛法是身心的智慧,交流體驗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大家看過經典也就知道,經典里有很多的問答,有阿羅漢跟阿羅漢的問答,有凡夫跟阿羅漢的問答,有阿羅漢跟佛之間的問答,甚至還有菩薩跟菩薩之間的問答,菩薩跟 佛之間的問答,他們都是在交流在切磋,所以在練習過程中彼此可以分享可以交流,你也可以到處去參訪,在這個過程中,去把聞思各方面增上。 這是一個開場白。

五蘊觀我打算用兩講的內容,上一次分享略講了一下五蘊的定義,什麼是五蘊,怎麼樣在自己的身心方面去對號,這是上一講分享的主要內容。今天接著上一次所講的內容,來再進一步講講這個五蘊觀應該怎麼操作,怎麼樣斷結證果,以及如何檢驗自己是不是已經證果了。關於這部分內容也只是從一個梗概的角度、從一個比較粗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個脈絡,具體詳細的內容我會提供相關的文檔,放在群共用裡面,大家下來以後基於所指的這麼一個大的範圍自己去看。

前面講了五蘊的定義,這裡再稍微略講一下:五蘊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的這種分類方法是略分,什麼叫略分呢? 就是它是把色和心很粗地分成了色心兩法,然後是中間的受想行識心所。

用最簡單的角度來定義:色就是質礙,受是領納,想是取相,行是造作,識是了別,這是五蘊自相的定義。有了這個定義之後,就在自己的身上,就是境界上,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把一切法按五蘊的這個方式進行分類,這個部分屬於自相的觀察。對於五蘊的定義把握之後,其實五蘊就是自己身心世界的這一切,然後按五種角度去分類。

這種分類到底有什麼用,怎麼樣去分,如何詳細地來做五蘊觀,甚至如何來斷結證果,這節分享重點講這些。所以知道了五蘊的定義,知道了怎麼樣把自己的境界按五蘊去對號之後,接下來應該怎麼做,這個是五蘊觀的一個核心點,包括在做五蘊觀後會看到什麼、會得到什麼智慧,這也是這一講重點要分享的。下面開始講這個五蘊觀具體應該怎麼做。

五蘊觀上來先明確定義,色分為眼所對,耳所對,鼻所對,舌所對,身所對,即眼耳鼻舌身這五官所對的,這個在六入觀裡講得比較多,所以這裡就略說。這裡把所有的色法都能夠標記得非常清楚,像正知而住那種方式去標記,在正知而住那個狀態下去標記和把握。對於色蘊能夠把握之後,把色蘊放下,再做受蘊的觀察。這個受還是要結合六根來說,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上的受蘊都應該去標記,這樣去練習,一蘊一蘊地標記,這部分是上節課重點講到的,也就是五蘊自相的觀察。

這種觀察有什麼用呢?主要兩個作用:第一,知道蘊的自相,知道諸蘊,佛這樣定義的諸蘊具體什麼樣子,你能不能按照佛所定義的五蘊去觀察世界。 第二,它能夠立即改造你的世界觀。 比如說你在標記眼所對色的時候,你身後的牆壁是不是色?遠在家鄉的老父親是不是色?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開始改造了,基於色的定義,色是現前的、現見的,眼所對的,遠在天邊的老父親不是眼所對,不是現前所對,那麼這個就不是色。

你一蘊一蘊地去按定義來重新定義和劃分你的世界的時候,你已經開始一分改造了。後面我們會提到,比如你的胃,想想以前是怎麼定義你的胃的?現在住在五蘊觀下面你看看胃是什麼東西?這個就是五蘊觀的作用,當你按照定義去標記的時候,它就開始一分一分地改造你的世界觀,去除你的妄想,這是五蘊觀上來要做的第一個功夫,做一蘊一蘊的標記。順著某一蘊我們來繼續深入地說一下,結合單獨某根進行這樣的一個訓練。

這裡多說一句,五蘊觀在實際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它一會開,一會合,開的時候又像十六觀,又像十八界觀,合的時候又合成了五蘊觀,確實是這樣的,在你實際觀察的時候,會發現所謂五蘊、六入、十二處沒有一個特別嚴格的界定,你可能在某一處執得比較多一點,或者在某一處不太那麼明白,你為了能夠總持這一類法,可能會把它打開一下,對於色法,把它打開成為六入這樣的;對於某一些法,比如受,你可以按十八界那個角度去把它展開,變成很多很多界,圍繞六根去展開,展開標記完之後,你還可以合回來,變成一個籠統的、總持的受蘊。

所以在實際的觀察過程當中,你會發現五蘊觀、六入觀、十八界觀等等它們的區分沒那麼嚴格。 這個觀念在實際做的時候要事先就建立,或者說在做觀的過程當中就應該能看到。因為很多時候定義是一種安立、一種假設,你別把它執實了,執實了後面還得多破一個五蘊相,本來五蘊就是假立的,你非要執實有一個五蘊,後面破相的時候還得破這個實有五蘊相,還不如上來就先想明白,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本來就是一種假立、方便,它是個工具,關於這個觀念,我會在後面講第三節”五蘊平等觀”的時候講到,你聽完就更加清晰了。

一蘊一蘊地標記,色受想行識標記完了,接下來還可以圍繞某一根的角度去訓練,比如只有聽的世界,想像一下你生下來就是一個瞎子,只有聽這個能力,你聽見有人在說話的時候,住在這個裡面去標記耳所對色,當你聽到聲音的當下,你會不會腦補一個人的畫面? 這個就要體驗了。你會發現你是會腦補人的畫面出來,他的形象、是男是女,如果是家人的話,可能會腦補出家人的樣子來。你會發現耳在聽聲音的時候,會圍繞聲音再增加一些東西出來,會圍繞聲音增加一個人來。通過這個你就會知道原來在聽之上還會腦補色,會腦補看的境界進來,你會看見你的這個腦補現象、腦補的過程。

同理,反過來你可以體驗純看的境界,比如你去體驗一下眼所對的境界,還是拿人來說,如果有一個人過來,又是搖手又是打招呼,你想像一下,如果只是打招呼,嘴還在一張一合,可是你把聲音摘掉,或者不管這個聲音。你明明看見他在搖手,嘴也在張,可是沒有聲音的話,你會不會去腦補聲音?甚至可以還有更多,比如說你看見對面有個人在氣急敗壞、跳腳什麼的,這時對於你的眼睛來說你只是有看到的境界,但是你會發現你會不僅會去緣看,還會緣很多東西,比如他的情緒、他傳達過來的情緒,你會自動把這部分腦補出來,發現他在生氣、在氣急敗壞、在著急等等,你迅速就會去腦補。

通過這樣的練習,通過單獨住在某一根這個狀態下去體驗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心有一個增補的能力,這個一定要體驗得到【錄音有缺】心不停地腦補把它補得非常的圓滿,在一合相那個角度去補。 在做五蘊中單獨某一蘊的體驗的時候,一方面去單獨體驗單獨某一蘊的相貌,能夠做辨識,比如眼所對境界、耳所對境界,在辨識的過程中也要看心的增補能力,或者說腦補。最開始可以看得很粗,不用看得特別細,但你一定要看到這個現象,因為這個現象在後面會非常非常多,這個現象具體叫什麼我會在後面講,但在前期做觀察的時候,這一分增補、增益、腦補的現象一定要先體驗到,它有很大的作用。

後面我還舉了一些例子,比如重感冒患者的美食清單。今年上半年我得了一次感冒,非常嚴重的感冒,導致了我的味覺和嗅覺喪失,這時我去吃芹菜,發現只有嘎嘣嘎嘣響,只有觸感,沒有味覺和嗅覺。 這個例子一定要記下來,到時候給大家分享。味覺和嗅覺我們平時用的不是特別多,只有在吃飯或者去了某些特殊的地方才會聞到那個味道,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是看、聽和觸這三種感官最多。

對於味覺,你可以用很粗的角度去體會,比如吃東西,至少是觸覺、味覺和嗅覺這三類用得比較多,有時候還會加上視覺進來,就是色香味俱全,從這些角度去體驗一下什麼叫美食。在做五蘊某一項單獨的辨識時,你可以停留在只是觸的角度去體驗,比如吃的東西只體驗口感,再想想只有口感沒有味道的時候,這個食物是什麼樣子? 它還是食物嗎? 就像你得了重感冒,只有觸覺,能觸到口感沒有味覺和嗅覺,此時你還能分辨食物嗎?能分辨得出是什麼東西嗎? 這時你再去體驗一下你所認知到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它的相狀是什麼樣的,通過這些角度去重新認識你的世界,看清楚你是怎樣集起這個世間的,這就是做五蘊觀從單獨某一根這個角度去訓練把握某一蘊,這個還是延續了六入觀的練法,在這裡再單獨拿出來說一下,就是某一蘊和諸根結合的這樣一個訓練。

這裡再總結一下,對於色受想行識一蘊一蘊去標記有橫向和縱向兩個方法,如果把色受想行識這些作為橫向的話,縱向就是單獨針對某一根,比如受蘊它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受,也有眼耳鼻身意上的想。單獨針對某一根去訓練的時候,要在每一根上去把色受想行識去體驗,比如看、聽、嘗、觸這樣的境界,在聽的時候要單獨體驗一下受、單獨體驗一下想、行、識,在某一根的角度上把這五蘊都體驗到位,這個工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增加你對於諸蘊的一個辨識度和把握度。 所以這裡是有兩個維度的,第一是單獨從色,包括眼所對、耳所對、鼻所對… 包括眼耳鼻舌身諸根所對的一切把它總括為色蘊,反過來也從某一根的角度,比如從眼根的角度去體驗一下色受想行識諸蘊,這兩個維度的體驗都應該要去做到,把前面五蘊的定義一個一個地套進去,重點體驗一下你的世界中什麼叫做五蘊。

這裡多說一下,在這種體驗中不用去糾結具體某個東西,是比較粗的、比較總的那種,比如眼所對,就是籠統的眼境界,在眼境界裡的色受想行識也是很籠統的、很總相這樣去辨識,比如眼境界裡的受蘊,分苦樂舍三受,一般情況下超過90%以上的是舍受,除了舍受之外剩下的就是苦樂兩種受。

在標記的過程當中,你應該能看見,在眼境界裡受遍一切處,這個一定要看到、體驗到。包括在耳境界也是這樣,在針對耳根辨識的時候,色能夠標記清楚,同時受、想、行、包括識也要去一一地標記,你可以一蘊一蘊的來,比如對於耳境界,可以先籠統地標記這個是耳所對色,為什麼強調要先 做正知而住,你得有正知而住的功夫,能夠看到名色的分離,如果看不到名色分離——你總是看不清楚哪個是色,哪個是心——如果沒有「名色分別智」的話,上來做五蘊觀其實挺費勁的,會覺得耳境界應該是心吧?會鬧不清這種感覺。 如果你有這個功夫的話,這兒就沒得猶豫,你會非常清晰地看見耳是耳,耳所對是耳所對,這個境界是能夠區分開的。 在這個境界上去進一步標記哪個是受蘊,是苦樂舍哪個是想蘊,怎麼取相;哪部分是行蘊;哪一部分是識蘊,在諸根上面都這樣來過一遍,最後於每一根上面都能清楚地看到五蘊,全是 五蘊,對於色境界,眼睛打開的一切境界,色受想行識充滿具足,並且對於眼睛來說色遍滿一切處,對於眼境界來說,受遍滿一切處,想、行、識也遍滿整個一切,這個體驗一定要到位。

同樣對於耳境界也是這樣的,也是色受想行識遍滿一切處,最後你會得出一個結論,色受想行識六根上面全部都具足。比如對於色,它有兩個維度的遍滿,一是諸根上面的遍滿,二是境界上的遍滿。對於耳也是這樣,它也是兩個維度的,第一是諸蘊遍滿,二是受蘊於諸根上遍滿,這兩個維度的遍滿都必須要體驗到,這是五蘊自相觀察的一個重點,受遍滿諸根,諸根境界上受遍滿。對於想也是這樣,想遍滿諸根,遍滿一切境界,在諸根的境界上面,想也是遍滿的。 這兩個程度的遍滿一定要體驗到。

有了這個訓練,就是五蘊觀自相一蘊一蘊單獨的辨識。單獨辨識完了之後,就要再結合在一起觀,所謂的立體的觀,因為把某一蘊單獨地剝離其實挺難的,只能是單獨地體驗,比如在體驗聽的境界時,就不管看的境界或者觸的境界,或者我在體驗受蘊的時候我不用管色蘊、想蘊、行蘊和識蘊,能體驗到受蘊就 只標記受蘊,不屬於受蘊的部分我不管,這是在單獨體驗某一蘊自相時的一個方法,體驗某一蘊就只管這一蘊的標記,符合這一蘊特點的你就標記,不符合這一蘊特點的就暫時不管,這個階段的訓練是在於通過這種標記,你能夠去體驗諸蘊的自相。

通過這樣的練習后,就可以結合起來,兩蘊兩蘊地觀,這就是立體的世界,比如說同樣還是看,你可以把色蘊和受蘊加進來,或者色蘊跟想蘊加進來,色蘊跟行蘊,色蘊跟識蘊,為什麼會把色蘊牢牢地抓住呢?因為色蘊就是最多也是最粗的,也是最遍滿的,如果是兩個兩個來觀察的話,最少應該是有色蘊在裡面,然後再把其他的某一蘊加進來。 對於聽的境界也是這樣的,在聽的境界裡也是把聽的色法加上受想行識,慢慢做到五蘊一起總觀。

於觸也是這樣的,一起總觀,這個還是兩個維度的遍滿,比如我把眼耳鼻舌身諸根上的色一起觀察,只觀察色蘊眼耳鼻舌身意上的受,我只觀察這個受,諸根上面有什麼受就體驗什麼受,這就是對受蘊的立體的觀察,六根上面的受一起觀察;對於想蘊、行蘊也是這樣的,對於諸根上面的想蘊或者行蘊一起來體驗。反過來還可以從單獨某一根的角度去體驗諸蘊,比如在看的境界裡去色受想行識諸蘊一起的體驗,這就是一起總觀。最後把所有的五蘊、六根上的境界從橫向縱向全部都匯總起來一起總觀,這就是五蘊觀基本的訓練原則。

剛開始先一蘊一蘊地標記,從單獨某一根兩個維度去體驗諸蘊的定義,然後把一蘊一蘊這樣疊加起來最後做到五蘊一起總觀。五蘊單獨標記需要花點時間,當時我大約做了一個多月,就這樣一蘊一蘊去標記,標記完后就開始疊加進來,色加受,色加想,慢慢的三蘊一起觀,然後四蘊,然後五蘊。做五蘊一起觀的時候就特別費勁,但是觀著觀著,突然有一天就那麼一頓,然後發現自己可以任意地五蘊一起總觀,不費勁了也不費力了,觀五蘊就很流暢,就像絲一般那麼順暢,就能夠把握所有的五蘊相,這個訓練大概還是有個過程。

這裡只是非常非常略地講了一下做五蘊觀的原理——先一蘊一蘊的觀,單獨體驗某一蘊之後再把五蘊疊加起來,最後一起總觀,這就是做五蘊觀的過程。 這個部分其實還是屬於基本功,還沒有達到能斷結證果的地步,離那個其實還是蠻遠的。 但五蘊觀不僅僅是練功,它還能扭轉你過去的一些錯誤的認識,在做五蘊觀的過程中,你要看清楚自己腦補了哪些東西,在標記五蘊的時候,你是可以看見自己是怎樣集起,怎樣執取這個相的。

前面在做六入觀的時候,從前五根的角度去破色,你會破除在色方面的一合相,同理在做五蘊觀的時候也是這樣。它首先把你的世界分成五類,讓你去觀察世界本來就只是這五蘊,在標記的過程中先分再總,最後五蘊一起總觀,在標記的過程中其實你會破除很多的相。

剛才所講的這個過程是在境界上的總觀,其實還有其他一些東西,當你把五蘊的定義把握得很好之後,你可以選一些小項去觀,比如滑鼠,它是個眼境界,在這個小小的滑鼠上面去看色受想行識是哪些?當你看到滑鼠的當下,其實你看到的不是滑鼠,它是色受想行識,以及生起一合相執它為滑鼠的這個想。最關鍵的是,通過這個練習你看清楚這個想,你執它起了名言,這東西叫滑鼠,最重點就是你要看清楚這個,在做破相的過程中,你看清楚五蘊是什麼樣子的,每一蘊是什麼樣子的,重點看清楚自己怎樣集起這個相,並且施設名言的,這個很關鍵,這個就是四聖諦裡面的集諦。

因為種種相,包括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等等這些都是相,這些相比較粗,而且非常障礙你的解脫,就單獨拿出來說,要把它去掉。

五蘊觀這種宏觀的、浩大的觀法解決的不僅僅是人無我的問題,事實上它能解決更多的問題,它的破相程度可以非常微細,當然這裡講五蘊觀就是講如何用五蘊觀斷結證果,趨於人無我,下一講講唯心識觀的時候會繼續說,如何在通過五蘊平等獲得人無我後,繼續再破相,證得一切唯心、色寂三昧等等,甚至一路明心見性,證諸法平等。

所以五蘊觀的目的是通過這種觀法來破相,具體方法就是先總相上能夠對於諸蘊、你的身心世界通過五蘊觀的方法去對號、看清楚只是五蘊。這裡注意,不是把它觀成五蘊,而是看清楚本來就是五蘊注意這個分界,心態和操作方法都不太一樣,你不能說我把它觀成是五蘊,而是要看清楚本來就是五蘊,這個過程中,你會看到本來是五蘊的東西,你是如何把它增益為這個那個:黃瓜、茄子、苦瓜、吃的、穿的、用的,這些通通都是相,然後破相。

其實這裡專門講這個一節課都講不完,舉個例子比如走路,什麼叫走路?你可以試著住在五蘊觀裡去走路,境界中有你的眼境界,上面有行的行蘊,腿會有觸覺,有覺受,還有心相應的行蘊等等,這些法的聚集,起了一個合相,你把它執為走路。 所以當你去做五蘊觀的時候,第一在你的境界裡你看不到什麼叫走路,你只看到了種種境界、種種蘊,眼耳鼻舌身種種諸蘊;第二種種蘊中你生起了一個相,並把它執為走路,這個就是觀行的重點。

你要時刻住在五蘊觀裡,去看現在的一切,重新用五蘊觀的角度去審視一下你現在做的,那玩兒叫那個嗎?就像睡覺一樣,你住在五蘊觀當中看看什麼叫睡覺,什麼叫吃飯,什麼叫寫字,重新認識你所有的身心世界,全部的全部,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把你原先對於世界的想法全部重新認識,這就是五蘊觀的目的,這個非常非常關鍵這個我覺得非常重要,要講的非常多,短時間我只能講一個概略,具體做的話還依賴與在座的各位先把正知而住的功夫做到位,把那個先做好,做好之後再做六入觀,體驗一下最粗分的破相是什麼樣子的,體驗一下解脫的清涼感,有了那些以後再來做五蘊觀。

如果說真的你能把前面正知而住做到位,從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微細的層面,你能夠看清楚念頭密集地生滅,能看清楚名色的分別;從廣大的角度來講,你能夠總持你的境界,眼耳鼻舌身意所有的境界你都能夠總觀,能夠做全面的全念住,或者全正知,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呢?你在做大乘的觀行時,比如要去明心見性,對於一切境界、一切法的正知和審視這個基本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那個能力的話,你的參太過於狹小了,最少你的心量是要做全念住,能夠把眼耳鼻舌身意所有的境界都能正知和審視,否則離大乘的觀法還是蠻遠的。

我們反覆強調正知而住這個工具,它是一法有萬利,有種種無量的功德包含在裡面,所以對於正知而住這個方法,我認為怎麼推薦都不為過,因為它是種種觀法,種種禪定,種種戒的最最入門的基礎所以這裡再回過頭推薦一下正知而住,通過這種練習,正知而住的功夫有了,六入觀也能體驗到了,這時候再來做五蘊觀的時候,按剛剛推薦的方法一蘊一蘊地體驗,於諸根上面去體驗,然後一起總觀,總觀後應該來做別相的觀察,具體一個東西一個東西這樣的觀:枕頭、地板、甚至是鼻屎、狗屎,髒的、乾淨的、漂亮的、不漂亮的,不管是哪一法都用五蘊觀的角度去看清楚,它只是五蘊而已,要體驗到這個。

重點還要看到你在諸蘊上面的「集」,你怎麼樣去集起這個相,這個應該看清楚。這個體驗不管多少,哪怕只有一分的體驗,看清楚這一分的體驗之後,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當你如果真的體驗到了,看清楚自己的心是如何集起某一法、某一相的,那個感覺當時就不一樣了。

以前有個師兄我教他做嗑瓜子,體驗六入觀的時候,他真的買了兩斤瓜子天天在家裡嗑,這時候還要適當做一些五蘊抽離的練習,比如嗑瓜子的時候把味覺去掉,不體驗味覺,這個時候體驗瓜子是什麼樣的;再把觸覺去掉;再把視覺去掉——就是把某一個感官你把它去掉,在那個狀態下看看,你體驗到的瓜子是什麼,那個雖然是針對六入觀來講,但針對五蘊觀也是一樣的,甚至還可以觀得更細一點,因為五蘊觀比六入觀細得多。

在五蘊觀這個狀態下,你可以再來體驗一下,瓜子是什麼。單獨體驗受想行,或者單獨把受想行的某一蘊摘掉,把它分離,你再體驗一下你現在看到的某一法還是原來那個樣子嗎?這個體驗只是説明你來認清楚自己對於某一法的集起、執取相。 比如黃瓜,現在給你一個黃瓜,但是黃瓜那個清脆的口感沒了,此時你吃黃瓜的時候,你還會生黃瓜相嗎?主要是說明這個道理,由此讓你自己看明白你以前吃到的黃瓜其實是這些境界、這些諸蘊的集合相。這就是比較粗地講一下什麼是五蘊觀,怎麼做五蘊觀。

接下來就講五蘊平等觀,這就是解決問題:你為什麼要做五蘊觀?五蘊觀做到什麼程度可以達到什麼目的,得到什麼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可以見五蘊平等,把一切法平等為五蘊。五蘊觀怎麼做前面已經說了,就是總相你至少通過一蘊一蘊標記,最後做到總觀,關於這部分內容,我可以給大家帖一些經論。 在《雜阿毗曇心論》以及《俱舍論》上提到過一嘴關於這個五蘊一覽總觀的問題,當然在《瑜伽師地論》上也說了,但是不如《雜阿毗曇心論》講的那麼詳細。 關於如何做五蘊總觀,前面已經講過了,這裡就不再詳說。所謂的別觀,就是單獨拿一個小東西:指甲、手、胳膊、腿…… 從一個東西的角度去深刻地體驗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以及我們的集起相,從這個角度去觀察。

並且在觀察的時候注意兩個原則:一個是遍諸根,一個是遍境界。遍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諸根上每一根都要去體驗,對於每一根上面都全是五蘊。第二遍境界,對於某一根上所有境界都是五蘊,所以兩個遍都要體驗到。這些都做到后,你能得到一個什麼結果呢?就是你能悟入一切皆是五蘊,這時候一切全是五蘊,或者說你見一切法全是五蘊,一切法平等為五蘊。這個是做五蘊觀的一個標誌或者說第一個大的階段。

你要通過五蘊觀悟入一切皆是五蘊,為什麼叫悟入呢?這是《瑜伽師地論》上的原話,它把整個斷我見的過程分成悟入五蘊、悟入緣起和悟入四諦三個大的階段,自己去體驗的話,能夠做五蘊平等觀是最最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就跟你要證色界定一樣,色界定最難的是初禪,你有這個的話,後面的二禪、三禪那是送的,分分鐘就到了。做五蘊平等觀也是這樣,如果你能悟入一切皆是五蘊的話,緣起自然現前,四諦很快就能夠周遍。 大家通過剛才的講解也能明白,大家在觀的過程中已經在踐行四聖諦了,後面我們再詳細說一下什麼叫四聖諦,這裡提一句,什麼叫四聖諦的實踐,五蘊平等觀是整個過程中最最最重要的一個。

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能悟入一切皆是五蘊,一切法皆是五蘊,比如你現在看見一個席子,你能非常清晰地看見這是五蘊,看見牆壁是五蘊,窗簾也是五蘊,每一法、每一法可能在你沒有做五蘊觀的時候,你看見的是種種相的差別,那是櫃子、那是箱子、這是地板、那是牆、那是天空、那是胳膊或者是腿,會有種種相的不同,對種種相還會起種種的執。通過五蘊觀的練習,你能夠看清楚不管是哪一相哪一法都能夠非常清晰的、如實的照見那都是五蘊,你就會把一切以前所執取的相都平等為五蘊,這個叫做五蘊平等觀。當做到這兒的話,就叫暖位,現在先提一嘴,後面會詳細地講四加行。 當你能到這兒的話,你的觀行才上道了,此前都還談不上,都還是在做功夫,還談不上智慧。

這裡再說一下五蘊無定相,這是什麼意思呢?上來我先強調了五蘊的定義和境界與諸蘊的定義進行對標,比如什麼叫色——眼境界,什麼叫受——領納,什麼叫行——思心所等等六種,你上來先按這個定義去劃分,比如對於受蘊我就體驗不到,我只能看見對於諸法的和合欲、諸境界現起後的和合欲,我把這個叫做樂受;對於諸法的 現前乖離的那種欲,或者叫嗔,我把它叫做苦受,我認為這是可以的,以現在的水準,這種粗的認定是可以的,包括到後面做五蘊觀察的時候,有人說我對於識蘊把握不到,對這個「了別」的「別」就是體驗不到,我認為體驗不到也沒關係,最起碼你知道是「了」,「了」就是「知」,就是「照」比如那邊放了一個東西,你能不能把注意力投向它、照見它,這就是識的作用。很粗沒關係,具體某一相,比如電腦這個相、某一個字這一相用五蘊觀去看它,看清楚它是五蘊,哪怕把它分錯了都沒關係,關鍵點是看清楚它不是一合相,你自己把這一團聚生起了執取,生起了種種相,重點是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五蘊觀的定義沒有那麼精確,在前期做觀的時候沒什麼關係。

我知道有些師兄弟在做觀的時候非常僵硬,學法學得非常僵硬,包括對戒律的認知,於法的認知,對善知識等等的認知就過於死板,學法不要太死板,前期可以隨意一點,包括對五蘊的定義也是這樣,為什麼呢?等到你觀到後面你會發現五蘊不是那麼確定的,什麼意思呢?比如什麼是眼所對色——眼境界?於是你把眼睛所看到的定義為眼所對色,可是眼所對色上面還有受想行識,你會把眼所對的境界又標記為色受想行識,然後這個定義當下就反轉了。

你會發現如果你通過五蘊觀做深入的練習,這種五蘊無定相的認知會更深刻、更密集。特別是心法,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你把它叫做行蘊也可以,叫做識蘊也可以,它們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這就對了,就是比較模糊,本來就是假立的。並且隨著你的認知的提高,它的定義也發生反轉,本來也應該是這樣,所以在這裡就不要那麼執,我這個五蘊是不是就得這樣定義才對呢?不要那麼生硬和呆板,因為對於諸蘊的定義不是那麼確定,把握的原則是對於諸蘊的定義,你是不是把它拆成了多份,然後通過從拆分去破它的相。

從講六入觀的時候已經普及了一下,為什麼佛會安立六界分別觀、五蘊觀、六入觀、十二處觀、三十二處分身觀,就是把這一切法分成這麼多類,讓你在觀察中看清楚,你是持了總相而已,在種種法上起了增益執,把它執為一團一聚,最後取了一個總相,然後還施設名言。比如手機它是一堆一堆的零件,你把一堆一堆的零件取了總相,還施設名言,手機的功能等等,你是通過施設了一個手機這個名言去總持了,這裡取了一合相,這是五蘊平等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五蘊的觀察把所有身心世界、宇宙等等一切法看清楚都只是五蘊而已,到此大約講了一下五蘊的分法,目的是觀五蘊平等,或者一切法平等。

五蘊觀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我們要借這個工具來斷除種種執見,後面還要用這個工具去悟入緣起、斷薩迦耶見,悟入四諦等等。用五蘊觀斷薩迦耶見算是一個旁出的功能,如果是縱向地走,五蘊觀會悟入唯識,再破一次色法,就會悟入一切唯識,再觀下去的話,就是悟入大乘。利用五蘊觀可以去看身、邊、邪、見取、戒禁取見,把這些破掉,這就是利用五蘊觀斷除散縛結、斷結證果的原理。

接下來就講一講如何用五蘊觀斷結證果,甚至最後如何來評判自己是否斷結證果。

通過做五蘊觀總相的練習,在諸根上體驗五蘊,在一切境界上去體驗五蘊,做總相和別相的觀察以後,你自己可以看見一個現象:五蘊會刹那的生起、刹那的滅掉,這個是在你自己的境界裡體驗到了。雖然在做正知而住的時候你已經能夠看見自己身心世界剎那密集地生滅,並且這種密集特別劇烈。在正常情況下,你看牆壁就是個牆壁,它還特別實,如果你做非常密集的正知而住的練習,你會看見牆壁是刹那出現、刹那出現的,包括樹也是那樣,不像以前那麼靜止,而是刹那出現刹那入滅。

在這裡,由正知而住練習而出現的刹那生滅會再次出現,而且會更深邃,你會看見五蘊也是剎那出現、刹那滅掉,這時候你就會自發地去思考五蘊從哪兒來,滅哪兒去了?這時候會由此而悟入緣起,你就會去看、去觀察、去參究五蘊從哪兒來?沒有來處。五蘊往哪兒去?沒有去處。但是你自己會體驗到五蘊的出現和滅去是有關係和聯繫的,此有故彼有,此法出現,彼法就出現了;此法滅掉,彼法也就滅掉。比如我罵了人,在這裡會看見此法的造作,那麼彼——以後我也會被人罵,或者當下就跟別人結惡緣了,這只是個例子,真實的遠遠比這個細的多。

當你看到五蘊密集地生滅,你會看見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在這裡還可以有更多的體驗,要麼你可以去看一下十二因緣,可以從十二因緣的角度去體驗一下,諸蘊在這個視角下彼此的關係。如果從解脫的角度,也可以從很粗地去把握一下,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去把握緣起,這個部分我認為不要那麼粗的一下就劃過,當你看到念頭密集生滅的時候,你可以稍稍停留一下,可以從緣起的角度看一下諸法的因果關係,在這裡由此而悟入緣起。 如果在這裡對緣起把握得比較到位的話,在這裡一下就斷我見了,不用說在後面還單獨觀一下薩迦耶見,實際上用十二因緣是可以斷的,當然這要對十二因緣比較清楚。 這裡就略說一下緣起,更多內容可以聽一下張老師講的內容,也可以看一下《瑜伽師地論》卷27講諸善巧緣起、處非處裏面的內容,還有本地分裡面也有關於緣起的比較深入的講解。

下面重點講一下薩迦耶見,這個非常重要。當你有了五蘊觀,悟入一切皆是五蘊的時候,我當時是得了一個清明的覺受,這個覺受太過於強烈,但是怎麼我還是看不清楚我見的具相呢?這個挺疑惑,所以我就去請教了一下我師父,他就告訴我你只是得了一個五蘊平等觀,還得住在這個五蘊平等觀中去看身、邊、邪、見取、戒禁取,種種諸見,在這裡去除這些,這就是斷結證果,包括薩迦耶見,重點就是薩迦耶見,就是我見,後來我才在薩迦耶見裡面做了很多功課。

今天我會試著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講薩迦耶見,方便你去把握我見是什麼樣子。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我在同修會待了幾年,包括後來出來後跟很多師兄弟聊的時候,發現他們定義的薩迦耶見是有問題的,他們怎麼定義的斷我見?觀意識的無常性,這個叫做斷我見。什麼叫我見? 執意識心的體性是常,這個就叫做我見,那麼去掉我見呢?就是觀意識無常就行了。他們講了很多方法來證明意識是無常的,然後當你於此心得決定的時候就斷了我見。事實上這個誤會鬧大了。意識心是常還是斷這個屬於邊見的範疇、邪見裏面的內容,不是薩迦耶見。

舉個例子,什麼叫吃飽?你得拿可以吃的食物吃下去,並且你的饑餓感消失,這個叫吃飽。結果蕭平實出來定義了一個「什麼叫吃飽」,就是你舉起八公斤的杠鈴,這叫吃飽,他的定義就定歪了。所以你按照他那個歪的、不正確的定義去操作斷我見,這個就不能叫斷結證果,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批量搞出那麼多須陀洹聖者而沒有解脫受用的原因,因為定義就定錯了,沒有理解什麼叫做薩迦耶見。這個是閒話。

薩迦耶見在很多書裡面都講到了,我也挺疑惑的,為什麼同修會對薩迦耶見的理解就是不對,因為但凡稍稍讀過一點經典都會知道書上有很多角度都會談到薩迦耶見、薩迦耶見的相貌,有總說也有略說,換著花樣兒地說,反正他們好像都沒看著,這個也挺可惜的,所以正確的聞思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

常說的薩迦耶見有20種,我把這個檔上傳到了群裡,是關於身見的一個文檔,以圖的方式來呈現,當然這個圖是個示意圖,好處是示意得挺到位,簡單、明瞭、直接、形象,這裡的22種薩迦耶見中把整體是我和離蘊我都加進來了,實際上在經典裡只略說20種,但意思懂了就行。在經典里,20種薩迦耶見講得最清楚的,應該是《雜阿含經》第109經,這個我也上傳了一個檔,叫做《薩迦耶見——依<雜阿含經>109經整理》,這個文檔是依109經原文整理的,所以我所說所講的經典依據是《雜阿含經》。

 

   

我所

云何見色是我?

得地一切入處正受觀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唯一無二,不異不別。如是水,火,風,青,黃,赤,白,一切入處正受觀已,作是念:白即是我,我即是白 ,唯一無二,不異不別。如是於一切入處,一一計我,是名色即是我。

地水火风青黄赤白

 

云何見受即是我?

謂六受身: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此六受身,一一見是我,是名受即是我。

六受身

 

云何見想即是我?

謂六想身: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此六想身,一一見是我,是名想即是我。

六想身

 

云何見行是我?

謂六思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於此六思身,一一見是我,是名行即是我。

六思身

 

云何見識即是我?

謂六識身:眼識,耳、鼻、舌、身、意識身。於此六識身,一一見是我,是名識即是我。

六识身

 

   

 

 

云何見色異我?

若彼見受是我,見受是我已,見色是我所;或見想、行、識即是我,見色是我所,是名色異我。

受想行识是我

见色是我所

云何見受異我?

謂見色是我,受是我所;謂想、行、識是我,受是我所,是名受異我。

色想行识是我

见受是我所

云何見想異我?

謂見色是我,想是我所;受、行、識是我,想是我所,是名想異我。

色受行识是我

见想是我所

云何見行異我?

謂色是我,行是我所;受、想、識是我,行是我所,是名行異我。

色受想识是我

见行是我所

云何見識異我?

見色是我,識是我所;見受、想、行是我,識是我所,是名識異我。

色受想行是我

见识是我所

   

 

 

云何見我中色?

謂見受是我,色在我中;又見想、行、識即是我,色在我中,是名我中色。

受想行识是我

色在我中

云何見我中受?

謂色是我,受在其中;想、行、識是我,受在其中,是謂我中受。

色想行识是我

受在我中

云何見我中想?

謂色是我,想在中住;受、行、識是我,想在中住,是謂我中想。

色受行识是我

想在我中

云何見我中行?

謂色是我,行在中住;受、想 、識是我,行在中住,是謂我中行。

色受想识是我

行在我中

云何見我中識?

謂色是我,識在中住;受、想、行是我,識在中住,是名我中識。

色受想行是我

识在我中

   

 

 

云何見色中我?

謂見受即是我,於色中住,入於色,周遍其四體;見想、行、識是我,於色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色中我。

受想行识是我

于色中住,周遍其四体

云何見受中我?

謂色是我,於受中住,周遍其四體;想、行,識是我,於受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受中我。

色想行识是我

于受中住,周遍其四体

云何見想中我?

謂色是我,於想中住,周遍其四體;受、行、識是我,於想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想中我。

色受行识是我

于想中住,周遍其四体

云何見行中我?

謂色是我,於行中住,周遍其四體,謂受、想、識是我,於行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行中我。

色受想识是我

于行中住,周遍其四体

云何識中我?

謂色是我,於識中住,周遍其四體;受、想,行是我,於識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識中我。

色受想行是我

于识中住,周遍其四体

109經講的20種薩迦耶見「見色是我,余是我所」,當然這個是略說,詳說就是「見這個是我,那個是我所,見這個是我,我有色,見這個是我,那個在我中,受是我,我在什麼什麼中」,大概是這個結構。因為薩迦耶見是一個對立結構,你伸出兩個手指頭——食指和中指,把它們理解為對立,在桌上畫五個圓圈把它們示意為色受想行識,你的手指頭一次性插一個洞,這個就是我見的樣子,第一你一定要執什麼什麼為我,第二你的另一個手指頭指著另外一蘊,那麼這個就叫我所。

如何理解20種薩迦耶見,除了它這裡講的執這個是我,那個是我所以外,你得看清這裡面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對立結構。薩迦耶見對於在座諸位現在能夠明顯體驗到的最最明顯的就是這種對立感,這裡面你會體驗到一個我,但這個我更多的是執為一、整體,比如我執我有身,這個整體執,然後你會執你眼睛的境界,這個東西是我所對,這個東西就叫我所,這裡面就有一個能所的對立,這種體驗是在座諸位在在處處任何時候都能體驗到的,所以上來講薩迦耶見的話,這個是隱藏在這裡面的。除了能看見什麼相應我等等以外,應該能體驗到的就是對立。關於20種薩迦耶見,你真的得有五蘊平等觀才能在你的觀中一個一個對號去做,否則大家可以試試,比如大家不做五蘊觀,沒有五蘊平等的體驗,在你自己的身心中,在平時的生活中找出來,去對號。

這個以前我的師父之一,就是明證法師,在天恩寺開講經學習班,講關於20種薩迦耶見的內容,講了好多講,那些同修、師兄們學完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聽懂了,這個表甚至我也能記,可是在自己身上去找薩迦耶的時候太過於繁瑣,沒法往自己身上對標,或者說我沒法看清楚我自己的這20種薩迦耶見是怎麼樣立在上面的,就是這個體驗體驗不到。所以後來整理分析后發現,其實就是前面的功夫不到位,觀力、體驗能力不到位,所以就算給你說了20種薩迦耶見的樣子,真實體驗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體驗不到。所以20種薩迦耶見就變成了檢查,如果你說我斷我見了,那麼你拿這20種薩迦耶見往自己身上套,看看還有哪一項沒斷,比如說同修會最常見的,說色受想行識是假我,那麼第八識是真我,那麼這就是典型的最後一個,離蘊有我。掌握20種薩迦耶見的好處就是最起碼你能知道他的說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一眼能看出來。比如不管你執這個東西叫什麼名字,但是原理你能判斷,同修會說第八識是真我,在色受想行識之外有一個叫做第八識的常存的,把那個叫做真我,這就是典型的離蘊我,一下子就能看清。

20種薩迦耶見 黑白圖.jpg

20種薩迦耶見還是有點難度的,你自己按這個表一個一個去體驗一下,最好找到實際的例子,一個一個去安立,你可以在一個瞬間就能指出這個叫什麼我見,那個叫什麼我見,這個其實不必要,也做不到,但是你可以一個一個地去試,找到某個具體場景,比如說全部五蘊是我,這是個什麼境界,你試著想想,這個情況下在什麼地方能夠出現;再比如說,色是我,執色是我,受想行識是我所,這種情況可不可以提出一個具體的實例來,這個要住到觀中去體驗。

你住在觀中,在那個狀態下找到一個具體的實例,在裏面體驗一下,你就能夠看清楚原來這個就叫做我見,我是這麼樣執取了一個我的,包括在觀中,針對具體的實例,當你看見當下你是怎麼樣執蘊而生起了那麼一個我見,跟前面破相的道理是一樣的,所謂的相,這裡執的是一個我相,你把五蘊身心執為我,在這裡是這樣執的,找到具體實例,在五蘊觀當中重新審視一下,你執那個我是怎麼來的,於是你看清楚它的來處,是你的心集起來的,有了這麼一個錯誤的取相。 看清楚這個錯誤的取相后,明白了原來這個是這麼集起的,當下就離,不是說我還要觀幾下,是當下就離了這個我見。

所以為什麼要去練五蘊觀,這裡最起碼它是一個工具,有了這個工具和基礎之後,進一步做思維觀察,去看清楚怎麼樣集起了這個我,當你看清楚沒有這個我以後,或者認為這個我是一種錯誤的執取、增益之後,當下就 離,此時你自己在這裡就能看清楚什麼叫四聖諦,集起這個我就叫集諦,這麼執取,這麼生了一合相,這麼生起了我相,這裡執了一團一聚,執了五蘊,生起了這個我,這就叫集。當你看清楚這個集以後,當下就能離,包括後面的種種我見,你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你可以去花點時間,找到具體的實例,一個一個地去體驗。

後面我還補充了一點其他的資料,比如「見色是我,受是我所」,什麼叫做我,這個我是有個代名詞的,它用色來代替,比如以前我看同福客棧的那個老闆娘,她經常說「老娘怎麼怎麼」,你看那個時候的「我」,被「老娘」代替了,如果是個男的,可能說「老子怎麼怎麼」,那時的「我」是「老子」,它是可以有代名詞的,我是有很多很多代名詞可以替代它,古代有奴家、朕、或者寡、孤等等這些詞來替代我,同樣道理,你在實際做觀的過程中,你會針對這個我找到具體是用哪個部分來替代的,比如說,「這事包在我身上。」你說完這句話的時候,你會往胸口一拍,你自己試試,別往胸口上拍,你往膝蓋上拍一拍,然後再說一下「這事兒包在我身上」,你再看看是什麼感覺?然後當你說「這事兒包在我身上」時,往你的額頭拍一拍,你看看是什麼感覺,最後往胸口拍一拍,同時說「這事兒包在我身上」,三個都拍完你會知道這個「我」是中心的意思,是世界中心的意思。

你得通過這樣一個觀察去體驗、找到這個我是可以被別的詞所替代的,或者說這個我有具體可以詮釋的內涵。 比如剛才這個「這事兒包在我身上」你往三個地方拍,你就能感覺到原來這個是中心的意思,它的意思就是中心。 再比如這裡有一個門檻,說「我過來了」,這時的「我」就是「整體」的意思,這時的我可以被整體來替代,我就是整體感,你執整體這麼一團,生整體之想,跨過了門檻。

當時我跟蔡正禮在電話裡聊,我問他:你有神通沒?他說:沒有。我說那好,現在我們倆正在打電話,你順著電話線過來?他就愣了,這個怎麼過來呀? 你看一個電話線就把他攔住了,他就執有一個我,然後還被電話線給攔住,就是典型的沒有看清楚我見的相貌,然後生起了整體想,執為一,由此而生我見,比如執這個是身,生一合相,這個體驗要有。

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在生活當中去找具體的例子。後面我會從另外的角度講講,我見它大概的特點是什麼,這個不宜說得太直白,說得太多影響你智慧的發起,但是思路要跟你講,框也要說明白。比如執色是我,其餘是我所,你得在自己的境界裡去套、去用,找到具體的實例一個一個來。

20種薩迦耶見的前5個是我見,其餘15是我所見,當然不全是這樣,或者說可以再理解得深入一點點,有我見的當下已經有我所見了,但是只有一種情況特殊,就是禪定那件事。我大概在十多年前入了一個境界,一下子融入到所緣中間,當時是在拜佛,整個境界就融入到這個念頭裡面了,我發現我就是念頭、念頭就是我,在此時是沒有我所的。大概我在高二的時候,那時候練氣功,也得了一個類似於空無邊的境界,當時我觀想有光從我的眉心處灌進來,這樣灌著灌著突然一頓,身就消失了,整個境界裡面只有光本身,沒有上下左右前後,是一個圓光,但此時我就是光,光就是我,在這個境界裡面有我,我就是光本身,可是沒有我所,所以在這個裡面是只有我見而沒有我所見的。當然如果你修十遍,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等等諸遍,也出現了融入到所緣的這個狀態下的話,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修地遍,你融入到地這個所緣里,沒有所只有能,換個角度說是能所合一,我見和我所見就合為一了,這就是在境界裡面比較容易出現的只有我見,沒有我所見。 【讀者注意:看見任何境界都不等於證果,這裏舉出的是典型例子,即使進入一個似乎沒有我與我所的境界,也不等於可以斷我見、破執,這裏需要正確的思維揀擇,接受、忍可。】

除此以外日常凡夫在沒有禪定,或者沒有這些境界現前的時候,他們我見和我所見都是同時存在的,它們是一對法,一對一對呈現的,有我見的當下,一定會有我所見所以在實際觀察中,應該要能看清楚這些,哪個是我,哪個是我所,在我和我所中,比如此時執色是我,受是我所,下一秒可能受是我,我在色中,這樣在裡面跳來跳去,種種的跳躍,這是略說一下薩迦耶見,我見非常的龐大,非常多,說分20類都是略分一下,有空讀一下《大毗婆沙論》,它把薩迦耶見分成無量類,及其龐大。

薩迦耶見有略說有詳說,下面我舉了一個略說,如果在座諸位讀過《成唯識論》,開篇第三自然段就講無我。它把20種薩迦耶見分類為「即蘊我,離蘊我,非即非離」,這是一種從法相的角度去理解。我比較喜歡這種方法,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去劃分去理解,形成立體的認知。

比如「離蘊我」,如果你讀過《成唯識論》開篇那幾段就會知道什麼叫離蘊我,絕對不會受蕭平實那種有真我假我的蒙蔽,那就是典型的離蘊我。通過離蘊、即蘊、和非即非離蘊我這三種認知重新去認識一下上面的20種薩迦耶見。

在這裡我還提供了另外一個角度,叫十種我見,這個是彌勒菩薩在《辨中邊論》裡面提出來的,他提出的方法就跟上面的20種薩迦耶見不太一樣,它從觀法本身提出來,就是說這裡講的十種我見對應十種觀法:比如執一性,那我就觀五蘊,執因呢,就觀六入,執受的,它對應五蘊、六入、十八界 我認為這個的啟發意義非常大,比如執一性,像那個門檻、穿衣服,穿著衣服,衣服罩著一下的這個叫做一,整體想就可以從這個角度去認知。比如執因性,誰打他的? 我打他的。誰在掙錢?我在掙錢。

從這些角度你就能夠把握自己話語之間的那個我是什麼意思。比如第五個「執自在轉」,你伸出你的胳膊,胳膊就伸出去了,縮回來,胳膊就縮回來了,在這裡我能伸手、我能縮手,我能打他、我能縮回拳頭,我能眨眼睛等等,這裡的我就是自在轉的意思,你可以用自在轉來替換言語中的那個我。 所以這十個我見是非常粗略地講了一下,但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按這十個角度在進退舉止之間所有的言行,住在五蘊觀中去看清楚自己所有的言行是怎麼樣集起和生起我見的,這樣的觀察就比較圓滿,不會說不那麼周遍。 這個是給一個方法和方向,你按這個去觀,就不至於說有脫漏。

繼續再講薩迦耶見,換個不同的方向。這個是在無著菩薩寫的《顯揚聖教論》,是無著菩薩聽了彌勒菩薩講《瑜伽師地論》後把大乘的部分本地分菩薩地的內容重新按自己的方式讀解和集解了一下,主要內容還是講菩薩地的修持,但是講的角度略有不同。這裡他講了一下薩迦耶見的特點,這個特點很有指導意義,他沒有說它具體的相,而在說它的本質,他不會像上面那樣講20種薩迦耶見——是這個,是那個,什麼相應我,不離我所,不是這麼講的,而是從它的本質上去分析。

薩迦耶見的本質是什麼呢?是無明。是哪種無明呢?猶如夜晚走夜路,忘了見草繩是蛇這種無明才有了薩迦耶見,這個要配合增益執來理解,關於這部分內容前幾講講過了,這裡不妨再重說一下,薩迦耶見按《瑜伽師地論》的定力來說是「於五蘊上的增益見」,增益為人、你、我、他,這就是薩迦耶見的定義。

在這裡無著菩薩重新解釋了薩迦耶見的特點:不審事件。不審就是不查,就像所說的看見草繩是蛇,這是一種妄見,夜晚就形容無明,由於是夜晚,你沒法正確地審視、看清楚草繩,於是你在草繩之上用心的力量增益為蛇,這個就是薩迦耶見的本質。

你所謂的「我」本來就不是真的,是以一種錯謬見。是什麼樣的錯謬見呢?是基於五蘊增益了身,和依於身的其他:房子、車子、老婆、孩子等等其他,都是基於五蘊之上的增益想,是一種無明,這就是薩迦耶見的本質,基於這個角度去把握理解它。從這個角度理解后,方便你去把握五蘊觀,為什麼要做五蘊平等觀?五蘊平等觀要解決什麼問題? 在五蘊平等觀當下怎麼樣去斷除薩迦耶見? 這個雖然沒有說具體的方法,但是它從比較本質的角度去闡述的。

第二,薩迦耶見的變形。這個很好玩,我曾經在北京讀同修會那個班的時候遇到一個師兄,他說他斷我見了,我也沒多想,就問了一句「你坐著發呆的時候,有我見沒有?」他說:「這個時候沒有我見啊,挺舒服的,就那麼坐著,這哪有我見?」然後我還跟他稍稍講了一下,發現講不通道理,為什麼呢? 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薩迦耶見。

薩迦耶見是變形的,哪怕是按《成唯識論》的定義,哪怕是分別層面的薩迦耶見,對於在座諸位來說也是變形的,從早到晚都有,分分秒秒都有,於一切境界、一切處這個我見隨時隨地都有,因為你於一切境界上有我和我所都是心得決定。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問在座的諸位:「你是人還是小螞蟻?」你會毫不遲疑地回答:「我就是人,怎麼能是螞蟻?」你已經對於你是人這件事心得決定了。同樣道理,薩迦耶見這件事對於在座諸位如果沒有斷我見的話,那就是心得決定,我就是有我,所以想看清楚薩迦耶見是什麼樣子,得按照上面那20種,住在五蘊觀當中去一個一個觀察:我抬手時、走路時、炒菜、跨門檻,這個五蘊立在哪兒,那個我見立在哪兒? 怎麼樣生起我見的?並且從上面的十種我見來說,你在一刹那同時會有很多個我見,比如執一性,就像跨門檻,執有一,還有執自在轉,同時可能還有執常,所以在某一刹那的當下,你不是只有一個薩迦耶見,二是一堆薩迦耶見,這個也得看清楚才行,不能說看不著這個,我就覺得境界清清靜靜的,就是無我了,那不是,那只是一個舒適的境界而已。

你為什麼會覺得沒有我見呢? 是因為你不知道我見長什麼樣,才會在某些清靜的境界上面認為自己證得無我了,這個很多,特別是對於薩迦耶見相貌不清楚的時候,很容易執一些清靜的境界,比如四禪的捨離、未到地定那種身體消失的感覺,甚至乾脆就是證到空無邊,或者給你來了一個特別浩大清靜的境界,這裡也沒有煩惱,因為不知道薩迦耶見的相貌,不知道自己種種邪取,他會 在這裡認為我好像證到空性了,我已經證到無我了,這種情況對於智慧不足、聞修不足的師兄來說,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在這裡一定要非常清楚,薩迦耶見是變形的,遍你的所有境界,遍你的一切時候,到哪兒你都懷揣著一堆的薩迦耶見,只不過你還不知道而已所以要知道薩迦耶見的相貌,能於一切處住在五蘊觀當中,去看清楚自己怎麼樣執薩迦耶見,在一秒里執一堆的薩迦耶見,這樣觀才是比較有效的,斷我見是這個樣子,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下面再講增益執,這個講了很多次了,薩迦耶見,乃至於種種見:身、邊、邪、見取、戒禁取見,除了邪見里的損減執,其他通通都是增益執。通過五蘊觀看清楚本來一切是五蘊,在這裡去除的是增益執,當你去除增益執的同時,你去除的是一堆的見解,不僅僅是薩迦耶見,所以要從增益執的角度去把握一下薩迦耶見,並且由對增益執的理解,把握對五蘊觀的理解,知道五蘊觀所為何事。 而因為把握了這個原則,你對於五蘊觀定義是否嚴謹就可能不是特別在意。 舉個例子,在《增壹阿含經》中有一個人,他去見阿那律尊者,尊者說:「執身是無,執心是我」,把一切法分為身心兩部分,這麼一分他一邊走一邊思維,還沒到家他就證須陀洹了。

所以,把一切法分成多少份不是那麼關鍵,關鍵在於對於你本身這種去執的行為、去執的引導能不能解決你現在這些身、邊、邪、見取、戒禁取見的煩惱如果能去掉這些煩惱,分成色心二法就夠了,如果不能去,就分成五份:色受想行識,如果還不行,給你分成十八界,通過這些法的安立來去除煩惱和執取,這個才是根本,而不在於說我多麼精巧地、多麼嚴謹地按色法,就是形色、表色、無表色等等。 我看很多師兄弟特別在意這個法的分類的精確性,包括甚至百法,一堆一堆的問題,事實上我認為整這個就已經奔偏了,你要牢牢地把握觀行的目的,觀行的目的是通過這樣一個練習去除增益執。

第四個問題是無實事。無實事也是進一步在詮釋增益執,前面講了,薩迦耶見是於草繩上妄見蛇,蛇究竟有還是沒有呢?肯定沒有,它是依於草繩的一種錯妄見,認為那個是蛇。薩迦耶見本身是沒有一個東西叫做薩迦耶見,而是錯妄見。 我以前經常會舉一個例子,你養了一個娃,結果發現他是隔壁老王的,這時候你以前所見到的那個兒子當時就消失了、沒有了,以前你見到的那個兒子不是真有一個東西叫兒子,沒有這回事,那是中錯妄見,所以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薩迦耶見。 你住在五蘊平等觀里去觀察薩迦耶見,你所見到的那些個我都是增益執上的一個錯見。

最後一個特點是於事不減這個也是圍繞蛇繩觀來講解的,當你有了薩迦耶見以後,你會有憂悲苦惱,你看到有我了,對於我的增益變來變去,比如腿斷了就受不了了,再比如說你收到了侮辱、誹謗等一切我和我所的來去、增減都會生起種種憂悲苦惱,這也是薩迦耶見的一個特點,有了我見後面一堆都出來了,老婆、孩子、名譽、地位、車等等我所全部都出現了,從這個角度去把握一下薩迦耶見。從剛才講過的五個角度去把握薩迦耶見,你對薩迦耶見的認知就比較立體。

最後附帶贈送一個我自己對於薩迦耶見觀察的一個小技巧。有些人對於這個比較粗重的身執得比較實,所以我就列了幾個小的方向,大家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看,在五蘊觀中你去看看這是什麼? 第一個,手。你以前認為的手,眼睛看到的這個,還能拿東西,這叫手。當你住在五蘊觀當中,你再看看什麼叫手,第一是眼境界,是眼看到的,第二有身所觸,至少有這兩個法,它還能隨意地被你伸縮,從這些角度重新看一下你所謂的手,你會發現好像是在這些境界上面生起的執取。再進一步去看臉,就又不一樣了,手還能從你的眼境界裡看到,假如你生活的世界是沒有鏡子的,你再體驗一下什麼叫臉? 它更多的是一種觸覺。當你看到別人有臉,於是在觸之上生起了我有臉這個想法。重點是你拿自己境界裡體驗到的臉和你自己境界裡體驗到的手對比一下,在五蘊觀當中,臉和手一樣嗎?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正常人會體驗到身,我的手、臉、頭、腳是一樣的,可是在五蘊觀的角度下一個一個體驗他們,手是眼境界、觸境界;臉只是觸境界(因為你從來沒有自己看見過自己的臉,你只能摸到它,並且你看見別人有臉,你會去腦補一個自己的臉的境界);再去看你自己的屁股、後背,也用臉的那個角度去體驗一下,在五蘊觀中體驗到的屁股、後背是什麼樣子的,拿它們跟手比一比,有哪點不同?重點是體驗這個不同,這個是很關鍵的。再看一下自己的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手可以用眼看著,臉、屁股、後背用眼看不著了,只能摸到,五臟六腑連摸都摸不到,這時你再想想在這個狀態下用五蘊的這個方法去標記,重點體驗它們的不同,再看看你的身是什麼樣子的?

這時圍繞身展開的,還可以從我所的角度去體驗,你看看名字是什麼? 比如你喊「經圓」,這個名和名所指向的這些你住在五蘊觀中去體驗。還比如地位、身份,這是附著在身之上的,它們離身非常近,或者很多時候我們會拿這個東西去指向身。比如地位,某某領導,某某官位,這個和你的身是高度重合的,你也要住在五蘊觀中重新審視一下地位,從色受想行識的角度去重新看一下,你就能看到跟以前不一樣的地方。這就是從這幾個角度去體驗薩迦耶見,是我自己在觀的過程中注意到的幾個比較有趣的地方,分享給大家。

通過安住於五蘊觀去審視和觀察薩迦耶見,在悟入一切皆是五蘊時已經步入到「暖位」了。 按照《瑜伽師地論 · 聲聞地》中對暖位確切的定義是:當你悟入一切皆是五蘊的時候,這時你就見到了一分無我,把這個叫做暖位。如果按經典說,「於諸聖諦,下忍所攝。」意思就是說,你能見到苦集滅道四聖諦,還能生一分的忍,並且見到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所以暖位定義的下限是你能夠建立五蘊平等觀,同時對於四聖諦也能做準確的把握,生忍

基於這個再回頭來講四聖諦,四聖諦可以講得很複雜,我在這兒按諸位能夠接受、實際操作的角度來講一下四聖諦,方便你自己去把握。我在這兒還是摘錄了《瑜伽師地論》卷34中關於四聖諦的定義:「觀心相續。展轉別異。新新而生或增或減。暫時而有率爾現前。前後變易是無常性。」

什麼意思呢?四聖諦中的苦聖諦展開來說有苦、空、無常、無我這四個特性,什麼是悟入無常呢?在「觀心相續」中看見了念頭剎那剎那生滅,這就是無常性,所以為什麼要練正知而住? 它有助於你體驗和實證到無常,這個無常就是現前現見的無常,不是說你看到杯子摔碎了的那個無常,而是你看到念頭刹那刹那生滅,一切法都是念頭的堆積,一切都是念頭的取相,並且刹那生刹那滅,這就是實證到無常。

什麼是苦呢?「觀心相續入取蘊攝。是為苦。」一切苦都是由於執取,這裡強調的是觀心相續。 什麼是空呢? 「觀心相續。離第二法是為空性。」什麼是無我呢?「觀心相續。從眾緣生不得自在是無我性。」這裡我只想強調四個字:觀心相續。因為這裡主要講四念住或者五蘊觀,所以多觀心。

四聖諦中我只摘了苦聖諦,因為沒打算詳細展開講,整個四聖諦要操作的就是苦、空、無常、無我這幾個觀,並且空觀和無我觀可以合在一起,通過觀薩迦耶見,通過五蘊平等觀去除一切法的增益執,在這裡就能見到空和無我,也就是說整個四聖諦要操作的,就是苦聖諦。

什麼是集呢?當你在做五蘊觀破相的時候,你就看見什麼叫集了。所以集不是要具體觀一個什麼東西,而是在觀的過程中,你就已經看見了你的心怎樣因為愛而有所取、有所集,怎麼樣集起一切相,這個就是在你自己境界裡體驗到的四聖諦中的集諦。並且正是因為你看清了集,你就能離它,就能得苦聖諦中的空和無我,這是結合實證來說的。

什麼是道?你從做五蘊觀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步入了道諦,直到你斷了薩迦耶見時,這個就叫做道。什麼是滅? 當你做完四聖諦后,滅自己就現前了。所以對於四聖諦,在你境界裡唯一要操作的是苦聖諦,關鍵點是集諦你要看清楚集諦才能知道什麼是空和無我、什麼是苦、什麼是無常,從這個角度去把握四聖諦,並起從你觀行的第一天開始,就作為你的指導,作為你的標杆和導航,不能偏離,如果偏離四聖諦的指引,那個觀不是佛教趨向解脫的觀,四聖諦就是把握你這個觀的最核心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一下四聖諦,對於四聖諦你能夠把握了、理解了,於此生認可,心得決定,同時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此名為暖。用大白話說就是你看見了四聖諦,同時能夠住在五蘊平等里,有一分的無我智,這時就叫做暖。

再繼續做觀,於諸聖諦增忍所攝,就是對於苦集滅道能生更多的忍,即對於無我能夠更多地去觀察。 通過前面也能知道,對於薩迦耶見不是一上來就能圓滿地去觀察的,對於身、邊、邪、見取和戒禁取見也不是上來就能圓滿地全部地觀察到,所以在觀的過程中,總有些是觀不到的,暖、頂、忍、世第一,就是從一分的無我,慢慢觀察到圓滿無漏周遍的這樣一個觀察過程,它強調的是能緣所緣平等,所以一定要上來就先獲得能緣所緣平等,這時到達暖位,然後再一分一分地斷,觀行不周遍,那就一次一次地做,從下中上一路這樣觀察直到世第一。

世第一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於一切處、於一切法、於一切時、在在處處對於薩迦耶見、身、邊、邪、見取、戒禁取見都能夠徹底地斷除,沒有一絲一處的疑惑,於一切處一切時能心得決定,把這個假立放在那兒,把這個最後的一絲立為世第一,這個就是四加行。 世第一是什麼樣子呢? 我念一下,這個蠻重要的:

《瑜伽師地論》卷34:

彼於爾時,其心似滅,而非實滅;似無所緣,而非無緣。
又於爾時,其心寂靜;雖似遠離,而非遠離。
又於爾時,非美睡眠之所覆蓋;唯有分明無高無下奢摩他行。

(CBETA 2020.Q4, T30, no. 1579, p. 475c14-22)

這就是教下明著告訴你:在斷我見那一剎那是什麼樣子。我經常跟別人說,這年頭你不斷個我見不證個果都不好意思出門,意思就是全天下人說自己斷結證果的太多了,其實好多都不靠譜。 就剛才這一段你讀一讀往你自己身上套一套,有這個境界沒有,或者說能讀得懂不。可能你超越了這個境界、劃過了這個境界,如果你真的斷了我見,你住在自己的境界裡看看這個說的是什麼,比如什麼叫「其心似滅,而非實滅」?什麼叫「似無所緣,而非無緣」?你說說這講的是什麼,本來彌勒菩薩已經明著跟你說了,你再用你的話翻譯一下,能不能翻譯,這個也是一個自我檢驗的方法。

本來我還想講講如何自我印證是不是已經證果了,後來發現我自己寫的一個小文章管理員已經上傳到群裡了,所以這裡不再浪費大家的時間去講這個,但我推薦大家去看,在《瑜伽師地論》裡面,至少有兩個地方講了一下如何自我印證是不是證須陀洹了,裡面講了很多的功德,一條一條往自己身上去對,你能不能對得上。說是十四條,其實遠遠不止這些,非常非常多,這裡只是略說了十四個方面的功德,你自己對一下能不能對得上,哪一條對不上就得自我反思一下,我這個斷我見是不是一個增上慢,這個很關鍵。

最後略講一點點知識,什麼叫證果?核心來講的話應該是證四聖諦,由於證得四聖諦因此而斷身、邊、邪、見取、戒禁取。這裡嚴格來說應該是斷三縛結,也就是身見、戒禁取見和疑見,這個叫做三隨轉。最主要的是斷身見,因為邊見是附帶在身見上的,所以順帶會斷邊見。 見取見是依附於戒禁取見而來,由於斷了戒禁取見,見取見也因此而斷了。由於斷了疑見,依附於疑見之上的邪見也會斷。這就叫三轉或者三隨轉。身見、疑見和戒禁取見怎麼斷呢?因為證得了四聖諦,所以要去理解什麼叫斷結證果,要從四聖諦的角度去把握,四聖諦是本質,因為有了四聖諦,斷了那樣那樣的煩惱,把它假立為證果。

實際上在你證果的當下,你會發現沒有能證、沒有所證,沒有證,一定要有這個正確的認知,這個也是一個自我檢驗證果的方法。最少是在你證果的當下看見沒有能證、沒有所證、沒有證,這些都是假立的。 就像你挑了一個擔子,你把擔子往地下一扔,那種輕鬆叫得嗎?證果也是這樣,在證果的當下那些見解的離,從主觀感受說沒有能證者,沒有人了,當然沒有能證,也沒有所證,沒有什麼東西叫做一個初果,也沒有證這回事,都是假立,唯有五蘊、唯有境界、唯有諸行引生諸行,唯有緣起,唯有諸法,除此以外別無他物。這個就叫做證須陀洹。

今天關於五蘊觀的分享就到這裡,在最後說一次,這個只是非常略的略講一下五蘊觀,如果您聽得懂就非常棒,如果您聽了以後還是不知道怎麼樣操作,別著急,因為咱們的學習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講這麼一次兩次就讓你學到五蘊觀,我自己本人學五蘊觀的時候,是跟我的師父學的。我也在很多場合講過,我有很多師父,在經教方面、學習方法、聞思這些層面主要是跟明證法師學的,這是我的依止師,吃、穿、住都跟他在一起這樣學習。

關於觀的這部分,是我另外一個師父肖老師教我的,雖然沒有吃穿住在一起,但我每天都會給他寫觀行筆記,記錄怎麼觀的,或者直接打電話,他手把手教我的,我很感謝這些師父對我的教導。現在我師父扔我出來給大家分享,我也願意給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心得,同時也會表達我的觀點,如果你真的想學五蘊觀,聽不懂沒關係,第一反復學習,第二我建議你最好找人手把手教,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學習比較及時。 當然這個手把手是廣義的手把手,不一定是說要找一個道場之類的,如果能找到人,你遇到問題去問,他能及時反饋,可以是用E-MAIL,可以是電話,可以是微信等等,這個都不限,這些手段都比較方便了。當然可以包括面對面這種,各種方法都可以,但是我建議有一個面對面的交流。

今天關於五蘊觀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更多關於五蘊觀的內容也不能講得太多,沒辦法,如果對於這部分內容還想聽再多的話,以後再找機會,或者當你把前面的觀做了之後,再開始。

我看一下有什麼問題:

1、請問各個蘊真的可以單獨拆開嗎?

這個問題其實蠻好的,第一,各個蘊其實可以說沒法拆開,因為蘊本身就是一種假立,拆開只是一種說法,是說你有這麼一種見解。其實也沒法拆開,本來就是在一起的,通過五蘊觀的這種假立和方便,通過這樣的訓練和方法來去除你在五蘊之上關於人我的這種錯誤的認知。至於說五蘊是不是真的可以拆開,那我練六入觀呢?十二處觀呢? 拆開是不是一樣呢?我把心分成受想行識,是不是就看到了受想行識四個單獨不同的?如果你真的有這個觀,會發現真的沒法拆開,只是一種認知和方便。

2、如果喜歡窗簾,單獨看就是色,過去摸就是受,其他蘊怎麼看?

我建議你可以一蘊一蘊地來,即色受想行識一蘊一蘊地單獨地體驗。就拿窗簾來說,窗簾可以只用看的一個角度去體驗,是眼所對的境界。然後,走近一點再去摸一摸,這時窗簾應該是兩個:眼所對和身所對這兩個法的聚集。所以在這裡你應該看見兩個窗簾,第一個是眼睛直接看到的窗簾,第二個是你眼所對和身所對兩個法聚集的窗簾,你要重點體會前後的不同,由能夠見到不同才能生起智慧,這個是很關鍵的。五蘊觀也很隨意,你日常生活行住坐卧都是所觀的對象,因為五蘊觀的所緣境是一切法,你學會五蘊觀後,於一切法上做正知。 今天上來就先講了,關鍵點是先一蘊一蘊地去標記,對於五蘊的標記先純熟,純熟之後再去歷緣對境地去觀察,這個順序先把握一下。

3、如果諸根不具,比如喪失嗅覺和味覺,五蘊觀就無法諸根周遍、無法斷我見?

其實不是這樣的。嗅覺喪失和味覺喪失就喪失了呗,你的境界中就沒這個,但是還有別的諸根,眼耳身那些周遍。周遍主要是為了斷疑,如果不周遍可能於那個地方的疑你斷不了,所以周遍是要解決疑的問題。如果你本來就沒有疑,或者思維得比較到位,其實只觀一下眼,或者只觀一下耳,也可以的。但是為了防止你在某些境界觀的不到位,不夠周遍,還有於那些境界上有疑,所以觀察就盡量周遍。但並不是說我喪失了一根就喪失了周遍的能力,不是那樣的。

4、請問一根一根的觀察,做到諸根不相到後,又把諸根合起來去體驗色法,就不會變成一團一聚增益和想了嗎?

這個你試試就知道。如果你確實能做到五根異行異境界、甚至諸根根異行異境界,當你看色蘊的時候,色蘊也是聚集的,不是一團一聚的。為什麼上來先做六入觀,就是為了讓你看清楚所謂的色就是色蘊,蘊就是聚集的意思,上來就通過六入觀練習看清楚了色的集聚,等你合起來你也能夠看清楚這是個合相,能夠看清集,心的集起的那個勁兒,這個能力不會喪失的。前面講過,你通過五蘊觀或者六入觀的觀察,能夠於集諦——愛、取、增益百千法把五蘊上的增益執這個勁兒看清楚后,看見的那個能力不會退失的。所以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並且你可以在自己體驗裡面去體驗一下,是不是那樣的。

5、請問老師,昨天在樓下看噴泉時,突然看見水之上附著一堆念頭,隨水流躍動,但沒有其他方面的感受,是怎麼回事?下一步應該注意什麼?

這個我建議還是在正知而住狀態下練習,繼續做正知而住,然後建議先從小所緣去練習身,就是能看清楚念頭。往外看清楚眼境界、耳境界等等,往內看清楚自己的心念,從這個角度去把握自己的身和心,這個功夫有了之後再來談後面的。至於說你看到什麼樣的境界,你自己在正知而住裡面試試,這樣的太多太多了,那時絕對不會來問我這是怎麼回事。

6、請問老師,四聖諦對於證果來說是必要的嗎,還是說緣起法的觀察才是必要的?

四聖諦是最關鍵的,它是你證解脫最核心的、綱領性的指引,所有的觀察必須要以四聖諦作為指引。四聖諦苦集滅道,苦包括無常、苦、空、無我,它指引著你需要觀無常、苦、空、無我這個方向。 如果沒有方向,你不停地練正知而住而沒有方向的話,你最後練成什麼呢?跟開車一樣,有導航、有地圖,方向有指引,你就知道你要去向哪裡。

上來就講過了,斷結證果的觀有兩個核心和綱領性的指導,一個是盡所有性和如所有性,所謂的盡所有性就是說你的觀察要周遍;如所有性就是說它是以四聖諦作為指引的。如果你用五蘊觀,其實可以不用單獨對緣起太過上心,用五蘊觀是可以斷結證果的,當然不是說你要對緣起無所知,前面講過了,在做五蘊觀的過程中,你就看見緣起了。反過來說,我單獨用緣起去觀察,也是可以斷結證果的。當你用四聖諦斷結證果之後,你一定是能看見緣起的,要從這幾個角度去把握。四聖諦是最核心的,這個一定要注意到,緣起是你在斷結證果后體驗的。

7、請問老師,專心專注做一件事情時,也可以正知而住嗎?

事實上,如果你把握正知而住的原理會知道,專心專注做事,如果不是特別動腦子的,這個其實就是正知而住。正知而住可以很廣大。

8、我問個八卦的,說證了初果的人還要人天往返七次,這裡面的人天往返中的人是指娑婆世界的人間嗎?

對。人天往返七次,這是娑婆世界的法相。在別的世界證初果沒有人天往返,比如在極樂世界證了初果,沒有人天七次往返。

沒有新的問題,我們就分享到這裡。

顯示更多

發佈留言

返回頂部按鈕